<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乐历史悠远。目前可知,早在六七千年以前的后冈文化早期(仰韶文化东翼),就有东夷部落九黎先民在这里居住,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化,造字圣人仓颉就“挺生其间”。黄帝封其子昌意在南乐,史称“昌意封国”,南乐历史滥觞。夏商时期,南乐属畿辅东地,仓侯曾随商王东征。春秋晚期,平民教育家孔子数次率弟子在此祭拜仓颉;战国时期,荀子、商鞅、李斯、张仪、吕不韦等都曾在此游历。西汉初建乐昌县,后改昌乐,再改南乐,县城四迁。南乐丰厚深邃的历史,留下了颇具特色的南乐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浓缩撮要,萃取菁华,通过不同断面,简要展示南乐几千年文化脉络。目的是使大家更加了解南乐、热爱南乐,宣传南乐历史文化,弘扬先贤哲士精神,凝聚建设南乐、发展南乐的激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文来自:南乐文庙博物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乐历史名人。天文学家一行,南乐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行(683-727年),高僧,著名天文学家。原名张遂,唐魏州昌乐人(今河南南乐人)。到嵩山会善寺出家为僧,后成为佛教密宗之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开元年间应聘到长安主持修订新历法,与另一位工程专家梁令瓒共同制造了一架“黄道游仪”,用来观测日、月、五星的位置和移动情况。通过观测,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化的情况。还制造了“水运浑天铜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机械自动计时器。公元724年-725年,僧一行组织并领导了在全国对北极高度和日影长短的测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通过测量,一行得出地面南北距离相差351里80步(合今129.22公里),北极高度相差一度。这就是地球子午线一度的长度,这为改进历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僧一行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实测子午线的科学家。725年,主持修订历法,727年编撰成《大衍历》,这是世界上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对科学解释天文现象、促进农业生产,都产生了重大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因积劳成疾,僧一行于完成《大衍历》的当年在登封嵩山去世。1982年,国际上将月球划分为几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命名为“一行”,以纪念他对世界天文学的重大贡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南乐文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乐文庙即孔子庙。俗称“黉学”(学堂),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称孔庙为“文宣王庙”,元明以后简称“文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文庙位于南乐县城东南隅“一篑山”旁。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南乐县主薄叶伯瑾始建,当时规模不大。永乐五年(1407年)知县吴文质、正统四年(1439年)典史周郁相继扩建学基,使之形成一规模宠大的建筑群,东南两边至城墙脚下,西至大道,北至净土寺。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寝殿、戟门、棂星门、月新斋、时习斋。嗣后比试弘治、嘉靖、隆庆、万历年间都做过增修扩建,增添了东西两庑,凿泮池,环以石栏,扩建“德配天地”、“道贯古今”牌坊等,使文庙初具规模。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翻修。清未整个建筑群尚且完好。民国以后,圮毁日甚,至建国初,仅存大成殿和寝殿,俗称“大殿”和“小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成殿,以北宋哲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而得名。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九脊顶,斗拱及殿内原木建筑结构基本完好。柱基为石质覆盆式,殿外有月台1.3米,殿顶为黄色琉璃瓦古色古香,是宫殿式与民间建筑相结合的艺术产品,寝殿位于大成殿后,歇山九脊顶,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清代典型的民式建筑。整个大殿宏伟高大,飞檐凌空,古朴壮观。周围树木葱郁,景色宜人。1980年以来,河南省文物局拨款维修文庙大成殿,成为人们游览参观的胜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孩子们的乐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