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地委书记”和他的女秘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韩际中</p><p class="ql-block"> 卢家沟村小学只有一间教室,小学一二三年级编成一个复式班,教他们的老师叫魏来福,小的时候得过小儿麻痹,所以常年摇着自制的轮椅给学生上课。村委会和村民们感谢他的认真工作,有时给他送点米面粮油。也有人跟他开玩笑,给他取个外号“地委书记”,他从来不急不恼,也和村民们开同样的玩笑。他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对生活非常乐观,他经常说:“像我这样的人能活下来都是奇迹了,没想到还能有机会当上老师,为社会做点贡献,我太知足了。能把娃娃们的基础打好,顺利送出小山村也是我最光荣的事儿了。”</p> <p class="ql-block">魏老师没有正儿八经地上过学,小时候除了小儿麻痹症之外,还一出门就会发烧,家里人不敢让他去上学,长到十五六岁,身体状况才逐渐稳定了。后来在乔老师的课堂上当了半年的旁听生,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记忆力好,看过的东西基本不忘。乔老师看他是个人才,经常单独传授他一些知识,还送给他一些书籍。他对乔老师非常感激,尊称为“师父”。乔老师有时也让他给学生们讲课,有意锻炼一下他的能力。对他说:“咱们这个村子太偏远,没有人愿意来,如果哪一天我不教了,就由你来接任。”</p> <p class="ql-block">乔老师的话后来得到应验。</p><p class="ql-block">乔老师是一个下放的“右派”,他平反的时候,家里已经没有亲人了,为了感激村民们在他落难时的照顾,他决定不走了。关键是他走了没有继任者,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孩子去离家六十几里的乡里小学住宿,不太现实。多半都得流失。所以他坚持在这里教课三十多年。可以说为卢家沟村送出去很多人才,村民们非常敬重乔老师。后来他因病去逝了,村民们无限惋惜,自发地合伙安葬了这位乔老师。</p><p class="ql-block"> 因为地方偏远,乡中心校派不下人来,学校再没有老师来教课,村委会才被迫让这个没有上过几天学的“地委书记”来上课。</p><p class="ql-block">卢家沟村,离东川乡政府六十几里,离清远县县城二百三十里,再往西就是宝川县的地界,再往南就是胜利农场的地界。是清远县最偏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魏老师接管了乔老师的事业,乡中心校也承认魏老师的教师身份,但只能是“民办教师”,由村里给他开支。</p><p class="ql-block"> 魏老师摇轮椅上课,为了方便,他就在学校住,村里给他盖了一个单独的小屋,他生火做饭要在轮椅上爬上爬下,看着很让人心疼。就这样坚持了好几年。后来魏老师也说上了媳妇。村民管他媳妇叫“张秘书”。“张秘书”对魏老师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她比魏老师小十多岁,十五六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去县城来不及,多亏魏老师略懂医术,保住了性命,但是落下了不能说话的毛病。二十来岁的时候,村里人说和,就嫁给了魏老师。</p><p class="ql-block"> 平时的饮食起居都是他媳妇照顾,两口子就在学校住。魏老师后来考了转正,成为“吃皇粮”的真正的人民教师。村里只需要出一些教学必需的费用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魏老师虽然行走不太方便,但是在村民和学生心中的威望极高,每年从这个村里走出的大学生都有四五个,这些学生都是魏老师小学时期打下扎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魏老师平时和村民也开玩笑,互相笑骂,但是上课雷打不动,讲课一丝不苟。平时工作的时候也都是极其严肃认真的,如果哪个学生敢在课堂上不认真,他会当众让你下不来台。因此学生们都很怕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地委书记”和他的“女秘书”的故事,说到最后,“女秘书”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兼任学校的体育老师。虽然说话不太清楚,但是她和学生们有独特的沟通方式,学生们都看得懂她的手势。在她的带领下,学生们的体育课一点也没差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