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中到陇右,从下邽到上邽

holyfield

<p class="ql-block">  一个初春的曈日,被自己错误设定的目的地引导,我绕了几十里路辗转来到下邽,看到的只是白居易、寇准和张仁愿塑像,偌大的三贤广场上剩余的只是略带炎热的春阳。没有看到夯土遗迹残留的城墙,没有看到依稀尚存的灰色砖雕,更没有色彩斑驳的木檩椽梁。诗人、名相和将军在这里只留下了名字,找不到一丁点古村往昔的影踪。一碗南七饸烙填饱了肚子,也稍微弥补了失望。启动车子时还是心有不甘地回看,日光已将崭新的雕刻慢慢加热,失去了历史的冰冷与凝重。</p> <p class="ql-block">  几年后,金秋的一个胜日,循着历史的脉络,我又一路向西,来到了遥远的天水。这座被麻辣烫捧热的古城旧称上邽,其名源于秦武公十年设立的邽县。站在上邽古城遗址上,城墙的遗留虽然星星点点,但还是可以寻见蛛丝马迹。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大量先秦时期的文物,见证了秦人早期的发展历程。据《史记》记载,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于秦亭,开始了秦人的崛起之路。上邽作为秦人早期的重要据点,见证了秦人不断东迁,从西陲小国到一统天下的历史进程。博物馆里,一件件青铜器、陶器等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天下李氏出陇右。天水一带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李广、李渊、李白,都是天水李氏才俊的代表。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自称“陇西布衣”,表明他自认出自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是汉代名将李广的后裔,因此李白间接自认是李广的后代。《新唐书》和《旧唐书》均记载李渊家族出自陇西李氏,并追溯至西汉名将李广。李广的孙子李敢被封为关内侯,其后代在天水一带繁衍。李渊家族的谱系显示其先祖为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开国君主<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暠,</span>而李暠的家族据称是李广的后代。因此,李渊家族以李暠为媒介与李广建立了血缘联系。</p><p class="ql-block"> 在李广墓事迹陈列馆白色的墙壁上,密密麻麻地罗列着李氏家族的繁衍脉络。当地老人告诉我,每年清明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李氏后裔都会齐聚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这种对根的追寻,正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李广墓书法陈列室里有一副对联,其上联曰“何须封侯,天下几人称‘飞将’”,细细思量,正如美髯公关羽,虽未如曹操称王,如今的关帝庙却四处遍及,香火旺盛,并以“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的最长封号,成为与孔子齐头并列的“武圣”,绝对是三国里最大的赢家。有一种名望在民间不在朝堂。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还是太史公总结得经典。</p> <p class="ql-block">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流寓秦州,在此留下了百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里的草堂与成都的那座相比,大概因身处僻壤与闹市的差异,就是萤火与皓月之别。草堂在通向麦积山石窟的公路边,不远处一条小溪潺潺流过。可能是因为游人稀少,即便是长假期间也大门紧锁。攀着墙头望去,里面杂草丛生,几间茅屋无人打理,诗人的塑像在一颗茂密的槐树下顾影自怜。在秦州,杜甫留下了大量诗作,《秦州杂诗》中"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的诗句,生动描绘了天水的山川形胜。</p> <p class="ql-block">  草堂向东驱车约二十分钟,便到了街亭古镇。这座小镇到底是不是和马谡有关,还无法断定,更多学者倾向于三国中的街亭应该在秦安县城东北的陇城镇。但街亭镇背靠观龙山,西依东柯河,地势看起来还是十分险要。古镇现在保存有南北两座城门,街道两边明清风格的木板房时现,上面黑色的商号名字异常清晰。让我唏嘘感慨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中农村的油坊磨坊,熟悉的场景让我的思绪一下子退回到了那个时代的故乡。古镇与诗圣的草堂对望,当年杜甫渡陇山赴秦州,曾在街亭附近的西枝村投靠侄儿杜佐,停留三月有余,经常牵一匹瘦马,来街亭赶集。裴休文,柳公权书的《玄秘塔碑》也发现于此。</p> <p class="ql-block">  一年前的国庆去庆阳,我惊讶地发现在这个被叫做董志塬的地方也有一个富平。查阅史料得知,富平县最早设立于西汉,位于今宁夏吴忠市西南,属北地郡管辖。东汉时期迁至庆阳境内,大体位置在今庆阳市附近。西晋时,富平县再次迁移,最终落户于今陕西渭南<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石川河畔,</span>此后未再变动。</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邽之名,也缘起于历史的斗转星移。</span> 秦人从陇右东迁至关中,将上邽之名带到了渭河下游,这也才有了下邽。上邽与下邽,一居陇右,一居关中,却因秦人的东进而血脉相连。两座古城如同散落人间的明珠,虽相隔千里,却在历史的长河中遥相辉映。</p><p class="ql-block"> 站在古上邽所在地的南郭寺塔下,吟诵着“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远望着涛涛渭水东去,思绪万千。历史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正像眼前这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将散落在秦陇大地上的古城串联在一起,编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文明画卷。这些古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一个民族的根与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