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肉包子

蔓蔓清萝

<p class="ql-block">昵称:蔓蔓清萝</p><p class="ql-block">美篇号:8546086</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农村,物质匮乏,人们生活条件普遍都不好,餐桌上摆放着都是自家种的蔬菜,想吃鱼得去河里抓,想吃肉得等到过年。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肉包子,妈妈的味道。说起肉包子,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呢,听我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年,我上小学二年级,每每中午放学,经过街巷的包子摊看到刚刚出笼热气腾腾的肉包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很想尝一尝它的鲜美,无奈囊中羞涩,只能咽咽口水,回家吃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包子摊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我。对吃肉包子的渴望一直在心里久久徘徊着。于是我就在家里的抽屉里角角落落找零碎的硬币,偶尔也会有所收获,找到一角两角的硬币,就会惊喜万分,我拿在手里紧紧攥着它,仿佛看到了美味的肉包子在向我挥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中午母亲接我放学,经过包子摊,我的脚怎么也挪不开了。母亲发现了,慈爱地摸了摸我的头,轻轻问道:“闺女,想吃包子?”“嗯嗯,特别想吃!”我小声回应。母亲向师傅买了两个肉包子,一个往我手上塞,微笑道:“热乎着的,赶紧吃!”我知道母亲是个很节约的人,平时说什么也舍不得买,这次买了两个,另一个肯定留给哥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后,每天去上学,母亲偶尔也会往我口袋里放上两角的硬币,让我别饿着自己。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很差,这两角的硬币自然也是母亲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沉甸甸的母爱,让我感动万分。再次经过包子摊,闻着那香味,我极力克制着自己,这样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觉,我竟存了五元钱。那时候相当于可以买两斤的猪肉。当我把钱交于母亲时,她欣慰地笑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关将近,母亲从镇上买了三斤猪肉回来,笑呵呵地说道:“闺女,晚上我们捏包子,纯肉馅的,让你吃个够!”我惊讶地看着母亲,问道:“妈,您会捏包子?我怎么不知道呢?”她依然微笑着回应:“不会,可以学呀!”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向镇里的包子摊师傅请教捏包子的手法以及如何调肉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走进厨房,站在昏暗的灯光下,全神贯注地揉面、调馅、包制……虽然手法有点生疏,但那一系列的动作中蕴含着她对家庭的热爱和对儿女的疼爱。那不仅仅是一顿美食,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感。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就想为她分担一些,于是叫上哥哥加入其中,陪她一起捏包子。我们学着母亲的样子,把一小团面粉放在手心里,另一手开始捏褶,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捏出来的包子奇形怪状,还露馅呢!母亲不急也不恼,还一个劲的夸我们能干,她说她在师傅那儿学了一个星期才初有成效,而我们就这么一会会功夫,学得有模有样了,孺子可教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热气腾腾地肉包子出锅了,母亲捏得肉包子外皮很柔软、内馅很鲜美。当我们咬开包子的瞬间,香气扑鼻而来,那些细腻的肉质、丰富的调料混合在一起,仿佛在口腔里跳舞一般。包子的味道实在太赞了,我和哥哥吃了一个,又迫不及待地吃第二个,母亲慈爱地看着我们,温柔地说道:“慢点,别烫着了,锅里还有很多呢,没人跟你们抢……”结果我们每人都吃了好几个,大大满足了我们的味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一晃三十多年过去,我也从孩童长成了大人,慢慢变成了中年人,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忙碌,回家的次数逐渐减少。但每当闲暇之余,我总能想起小时候喜欢吃的肉包子,那是妈妈的味道。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承载着太多的温暖与美好。那些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愈发珍贵,它们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安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