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多才多艺的杨红利——杨红利的〈今生今世〉简评

高五幸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高五幸:多才多艺的杨红利——杨红利的〈今生今世〉简评</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2 年 5 月 22 日,在由洪庆文化艺术协会、灞桥区作家协会、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陕西省体育文化协会等四家社团组织,为我的《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举行的出版座谈会上,许卓良对我说:“红利今天有事迟点来,她让我代表送你一幅字。”我满心诧异,问道:“红利是谁?”“就是你新的弟妹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因着老友许卓良同命相怜的情谊,我对其续弦的杨红利多了几分留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杨红利女士姗姗来迟,她身材高挑,满头银丝,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书生气浓郁。看她送我的字,笔锋端正,一笔一划皆规整有序,即便我于书法是个门外汉,却也懂得欣赏,能分辨出字的优劣高低。对红利的第一印象,便是这是个擅长书法的文化人,与许卓良结合可谓是门当户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随着区作协、诗词楹联等组织开展的活动增多,我与杨红利的接触也愈发频繁。在区文联组织的联欢年会上,杨红利登台引吭高歌,落落大方,嗓音洪亮,赢得满堂喝彩。真是应了那句俗语“红萝卜调辣子——吃出看不出”,没想到杨红利还能唱,且唱得颇具水平,余音袅袅,不绝于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真正令我对杨红利刮目相看的,是她在小说创作方面的才华。不写则已,一写便是长篇巨著。她赠予我的《郭家大院的姑娘们》,讲述的是西安纺织城从选址建设直至新时代的故事。因我曾在区政府机关所在地纺织城工作过十年,红利小说中所反映的熟悉的人、事和场景,将我带入往昔的怀念之中。坦率地讲,这部小说可视为作者成才前的练笔之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新春伊始,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举办新年会员联谊联欢暨会长新书分享会,常务会长杨红利赠给我《今生今世》一书。这些天得空我便翻阅、品味、思索,有了如下感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杨红利的小说《今生今世》以其独特视角和深刻主题引人注目。这部小说围绕建国后的计划生育事件,揭示了社会中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对妇女身心造成的影响,以及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种种困境和对人性的考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生今世》以计生干部吴一男的人生经历为主线,通过她所遭遇的种种,反映了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社会现实。吴一男在婆婆和丈夫的压力下,不得不舍弃自己的孩子,这一情节深刻地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束缚。此外,小说还描绘了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中的一些极端状况,比如将新生儿置于凉水中等,这些情节不仅令人震撼,也促使人们对政策执行方式进行反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时我在公社、区政府工作,亲耳听闻、亲眼目睹了“生产搞上去,生育降下来”的生活场景,也深知计划生育“一票否决”给干部们带来的难处。过去了这么多年的事情,如今要写,着实不易。然而,杨红利写了,且写得有模有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小说中的吴一男是典型的受害者形象,她的经历反映了传统观念和政策执行对个人的深远影响。胡源作为吴一男的第二任丈夫,他的乐观和善良为吴一男提供了生活的勇气,但他们的生活也因政策执行的不公而充满波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生今世》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主题,自然赢得了专家学者的赞誉。评论认为,小说不仅揭示了社会问题,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多面。而读者普遍觉得,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可读性,是一部值得深思的佳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总之,杨红利的《今生今世》借计划生育这一敏感话题,深入探讨了社会观念和政策执行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小说以独特视角和深刻主题,引发了读者对传统观念和政策执行的深度反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杨红利集书法、唱歌、创作才能于一身,不仅多才多艺,还是一位书法教师、一位社会活动家。她的社会活动照片登上了《华文月刊》封面,其散文、书法、小说、诗歌等作品占据了数十个页面。她在纺织城开办的“杨红利文学艺术馆”于去年开馆,区文联、区作协等部门领导亲临现场剪彩,这无疑是对杨红利文学创作的高度认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题图:杨红利为作者书写的“褔”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左一为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介绍:高五幸,笔名:高五星,初中文化,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新寺村人。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理事、《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灞桥区作协小说委员会委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出版有《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散文小说诗歌文集三部。《我的祖母高王氏》一稿荣获陕西农村网征文三等奖;《港兴路惊闻喜鹊声》在首届“才子杯”文学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9年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学杰出贡献奖》,获《东方散文》“海洋杯”华语散文大赛优秀奖等多项奖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