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终于来到世界的尽头,突然之间我很想回家,虽然我跟他们的距离很远,但那分钟我跟他们的感觉很近的……”</p><p class="ql-block">这是电影《春光乍泄》中的台词,里面说的“世界尽头”的地方是乌斯怀亚——地球上离中国最远的城市,也是地球上人类居住的最南端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与南极洲隔海相望的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最靠南的土地(火地岛分别属阿根廷和智利)。而乌斯怀亚是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阿根廷)的首府,位于火地岛的南部海岸。</p> <p class="ql-block">乌斯怀亚,在当地土著英语中意为“美丽的海湾”。</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唯美的小城市,依着雪山,傍着大海。乌斯怀亚离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3200公里,然而离南极大陆最近的地方只有800多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被赋予了“世界尽头”的标签,它因而也成了去南极的一个中转站:95%去往南极的人们都由此登船出发。</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城,郁郁葱葱的山坡和巍峨洁白的雪山交相辉映。这是个因寒冷而令人忘却尘嚣的纯粹世界,作为南极的门户,依山面海而建,遥望南极大陆。</p> <p class="ql-block">一条只有干米左右的圣马丁大街,是小城的主要街道,两旁的商店餐馆等鳞次栉比,热闹非凡,你可以在此得到一切你想要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着独特的美丽:色彩斑斓的房子整齐的排列着,街上独具特色的涂鸦,憨态可掬的企鹅,雕有囚犯们的可爱建筑等,浓浓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进入到了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谁能想到这座城市就是靠囚犯们建立起来的,这里曾经关押过无数的囚犯。百年前的时任政府运来了流放的罪犯,在这片大陆最南方建立起了世界尽头的小城。</p><p class="ql-block">城市里多处“囚犯”元素,向人们提示着这敏历史。如这座雕有“囚犯”的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座“监狱博物馆”就是由废置的监狱改装而成,两层楼的建筑物本身就是历史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宁静朴实的小城,虽然面积不大、街道不宽,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城中,医院、银行、图书馆、博物馆、警察局…,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这是圣马丁大街上的邮局</p> <p class="ql-block">靠海边的市政厅。</p><p class="ql-block">这里的人们没有忘记贝隆夫人,人们把她的铜像(边上是她的丈夫、前总统贝隆)安放在市政厅前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毗邻贝隆夫妇雕像的是一尊信天翁雕塑:乌斯怀亚拓荒者和第一批定居者纪念碑。</p><p class="ql-block">顶部展开翅膀的信天翁,象征着乌斯怀亚的历史,它代表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第一批定居者和拓荒者出现以来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海滨栈道旁的纪念广场上,设立了长长一排的雕塑像,意向发现和探索南极的先行者致敬!</p> <p class="ql-block">乌斯怀亚不仅有美景,更有美食,帝王蟹是乌斯怀亚的特产。而这家名为“老船长”的餐馆更是家吃帝王蟹及其它海鲜的明星餐馆,常常人满为患。</p> <p class="ql-block">在许多人心目中,去世界公路的尽头打卡是来到乌斯比亚必要完成的一项任务。作为世界上最长的洲际公路,泛美公路总长47515公里,起点是美国的阿拉斯加。这条公路穿越山川、途经多个国家,穿越中、南美洲大部地区的公路,才在乌斯怀亚完成它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泛美公路的尽头是在火地岛国家公园里,公园不仅仅是阿根廷最南端的国家公园,也是地球南半球最南端的国家公园。这是一处景色优美且未经商业开放的自然公园。</p> <p class="ql-block">3号公路尽头即泛美公路尽头,便是拉帕塔亚湾,也因泛美公路南端终点而知名。</p> <p class="ql-block">至此我们便已到达了世界的尽头:阿根廷的最南端,也即阿根廷地图版上的伸出的一只脚…</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拉帕塔亚湾才是真正的世界尽头。这里的空气清冷纯净,已能感受到南极那独特而神秘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除了自然景观,火地岛国家公园还有历史和文化遗迹。在拉帕塔亚湾就留有阿根廷原住民雅甘人的遗址等,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p> <p class="ql-block">迎着凌冽的寒风,走在木质的栈道小路上,感受大自然的空旷与辽阔…</p><p class="ql-block">从这里翻过山就是智利…</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这里有一个所有游客都会前往的地方:世界尽头的邮局。</p><p class="ql-block">小木屋外帖满了各式图片和照片,感觉孤独和浪漫在世界尽头交汇,治愈人心。</p> <p class="ql-block">这个邮局建在离南极比较近的火地岛国家公园里较南端的巴黑亚海湾边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独特:这里可以欣赏比格尔海峡的无限风光。邮局前方通往比格尔海峡的木栈道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国旗…</p> <p class="ql-block">森林、山川、湖泊是这里的特色,静谐纯净,眺望碧蓝的海水,对面的雪山仿佛触手可及。</p> <p class="ql-block">火地岛国家公园里,平静的湖泊、远处的雪山、通向林中的小道,那么宁静、那么安详,宁静的让人不忍打扰…</p><p class="ql-block">公园内有徒步道和自行车道,游客可在其中探索这片美丽的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而我们将要去乘上“世界尽头小火车”,穿越观赏这片原始美丽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沿着3号泛美公路来到阿莱曼主教市野营地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的起点站即野营地火车站巳经改建成了博物馆。里面热闹非凡,里面挂着各国的国旗;商铺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墙上挂着许多历史照片,展柜里还展出许多当年的实物和资料…</p> <p class="ql-block">深受殖民统治之痛苦的阿根廷人民,是个独立意识强烈的民族。在阿根廷的旅途中,多次出现过提示牌表明:马岛是阿根廷的领土,虽然现在还受英国的管辖。</p><p class="ql-block">这个火车站里就有这种标示。</p> <p class="ql-block">火地岛国家公园:今日迷人的旅游景点,昔日却是囚犯做苦力之地。公园的前身是用来放逐囚犯的,现在这里到处都是“囚犯”元素,甚至公园的员工穿着“囚服”工作,而我们打卡与“囚犯”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上这列“世界尽头小火车”将至终点站:“世界最南端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列“囚徒火车”,1910年诞生的这列小火车,就是当年往返于城区与山林之间的交通工具:运送囚徒来伐木采石再将之运回城区。“囚徒列车”原来路径长达25公里,现改为观光火车7公里。</p> <p class="ql-block">框框铛铛,古老的蒸汽火车呜着汽笛,冒出缕缕青烟驶出站台,不时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仿佛把我们送到一个久远的年代。</p><p class="ql-block">小火车穿越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恍惚间让人以为驶向那遥不可及的世界尽头…</p> <p class="ql-block">绿色的蒸汽火车在广袤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中穿行…</p><p class="ql-block">早期是为了运送犯人和树木石块、现已被改造成复古的旅游观光车,让我们在火地岛穿行,欣赏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火车缓缓穿梭于一片宁静的天地间,远处的雪山脚下布满了影影绰绰的森林,山谷中河流蜿蜒而过之处一片片新绿,唯有腐朽的树桩告诉人们在这里发生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一百多年前,这块苦寒之地上除了少量的原住民外没有人烟,一些重刑囚徒被流放到此:这个世界尽头的天然牢笼,并强制在山林间伐木采石。</p> <p class="ql-block">公园原始质朴,未经雕琢,除了铁轨,留下的人为痕迹便是砍伐过的树桩,密密麻出现在谷地,被人们称为“树的坟场”和“森林的坟墓”。这些树桩残骸便也是当年囚犯们悔罪劳作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火车到达终点站,我们便下车徒步观光…</p><p class="ql-block">瞧见最早的窄轨道(宽为60cm)、推车等囚犯们的劳作用具。</p> <p class="ql-block">而后我们爬山浏览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再次返回小火车,再次坐上“世界尽头小火车”,驰向荒芜、流放囚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火车穿过绿草地、森林、湖泽…</p><p class="ql-block">耳旁的耳机里响起了解说词:“这是一条印着人类血迹的河谷,也是一段怀旧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乌斯怀亚是位于比格尔海峡的港口城市,在乌斯怀亚,如果你不去南极,那就一定要船游“比格尔”海峡。这是阿根廷唯一能接触到太平洋的地方,是通往南极的必经之路,是一条贯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东西走向水道,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也是阿根廷与智力的交界线。</p><p class="ql-block">“比格尔”取之达尔文考察该地时所乘坐的“比格尔”号船。</p> <p class="ql-block">乘船畅游在阿根廷和智利之间的比格尔海峡中,水道将大西洋和太平洋分开。</p><p class="ql-block">那些色调不同的房屋坐落在波光粼粼的比格尔(海峡)水道和青山白雪之间,水道对岸的智利境内的雪山也历历在目,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巡船游览比格尔海峡有一种很棒的体验感:有人说这里级像阿拉斯加,清澈湛蓝的海面、冰川、积雪覆盖的山脉…</p><p class="ql-block">你能感受到这里所传达的一种宁静,会令你的心境异常平静。</p> <p class="ql-block">途中我们下船来到一座无人岛上,浏览感受荒凉之野…</p> <p class="ql-block">徒步在空阔的原野上,感受世界尽头的寒风凌冽;在古遗地前休憩一下(据说是早期渔民的栖停息地);望着眼前绵延陆峭的雪峰与碧蓝海水及岛边的礁石,感觉格外宁静优美。</p> <p class="ql-block">船继续航行在比格尔海峡水道上,驶向海峡中凸出的几个岛屿:那是企鹅、海狮、海狗等各种鸟类的栖息与繁殖之地。</p> <p class="ql-block">只见一小岛上密密麻麻的黑点全是鸟,这壮观的场景是我们在别的地方从未曾看见过。</p> <p class="ql-block">成群鸟类中,有一结队形似小企鹅的鸟,憨态可掬,迈着方步,横摆竖晃悠哉悠哉。</p> <p class="ql-block">发现一个奇妙的景观:这些鸟儿们的站姿全部朝着一个方何,远远望去,一面全是鸟儿们白白的前身,另一面是一片齐刷刷黑黑的背部…</p> <p class="ql-block">还有几座小岛上,碧海蓝天和雪峰的背景下,一群群肥滚滚的海狮、海豹们趴在礁石上慵懒的晒着太阳,好惬意。</p> <p class="ql-block">在美丽的比格尔海峡的一块礁石岛上,矗立着一座孤独而神秘的灯塔,被冠以“世界尽头的灯塔”,透露着独特的忧郁之美,成了比格尔海峡的标志,也是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点。它是世界十大最著名、排名第一的灯塔,红白相间的塔身默默无声,它穿透迷雾发出的光亮一闪一闪投在了众多过客的身上。</p><p class="ql-block">它不仅仅是世界尽头,同时也是南极大陆开端的标志。因此 “这里是结束,也是开端。”</p> <p class="ql-block">“听说那儿有个塔,失恋的人都喜欢去把不开心的东西留下……”</p><p class="ql-block">电影《春光乍泄》给了这个“世界尽头的灯塔”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又像似重温了一场电影:在故事中那陌生又熟悉的场景里,化身剧中人感受那份特别的情感。</p><p class="ql-block">这个伫立在海上礁石岛上的灯塔,有点孤零零,跟它合个影:把烦恼留在这里,带着开心和美好回忆离开。</p> <p class="ql-block">这座孤零零的灯塔,静静伫立着,仿佛在诉说那无尽的孤独。红白相间的塔身伫立在背后的雪山背景下,让它显得特别显眼。当你看它的一瞬间,不禁会有一种真的到了世界尽头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一座灯塔,点亮了许多人的旅行梦:那些环游了世界或是走过许多国家的人,长途跋涉来到南美洲的最南端,望着灯塔,萌生了回家的念头。</p> <p class="ql-block">左手大西洋,右手太平洋,辽阔的水面上布满波纹,月落时的阳光散在远处的山间,很是耀眼。</p> <p class="ql-block">霞光染红了雪山和海面,海天一色,如梦一般…</p> <p class="ql-block">整片海面都笼罩在霞光里,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这里离家很远,也离家很近,来到这里总会想要回家…”,这或许是它的魔力,这就是世界尽头——乌斯怀亚。</p> <p class="ql-block">纬度跨越半个南北球的阿根廷,拥有多样的自然景观,这是个自然眷顾的地方。我们一路向北:在热带雨林中寻找巨嘴乌和长嘴浣熊,在伊瓜苏瀑布倾听“魔鬼的嘶吼”。一路向南:尽情驰骋在狂野的巴塔哥尼亚,去莫雷诺冰川等待冰壁坠落的一刹那;在“世界尽头”的标牌下拍照留念;再去世界大陆的尽头乌斯怀亚看一眼灯塔,把烦恼丢到天边…</p> <p class="ql-block">多样美景、多元文化、诱人美食,都是阿根廷的特色招牌。我们天南海北的这么一走,阿根廷的诸多景点留下了我们脚印,这份旅行记忆也将一直伴随着我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