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年初二上午出发,初五早上返回。</p><p class="ql-block">第一站,湄洲岛(到福建这么多年,居然第一次来)。</p><p class="ql-block">湄洲岛地处福建中部湄洲湾口,莆田市的东南部,离大陆仅1.8海里,全岛面积14.35平方公里,南北狭长,形如娥眉,由此得名。蓝天、碧海、阳光、沙滩构成浪漫旖旎的滨海风光,全岛海岸线长30.4公里,有13处总长20公里的金色沙滩,还有连绵5公里的海蚀岩。</p> <p class="ql-block">1、乘轮渡登岛</p> <p class="ql-block">“和平女神号”是全球首个海上妈祖行宫,是一艘中式三桅仿古船,2025年1月5日,湄洲妈祖分灵和平女神号暨“重走海丝路之遇见妈祖”启动仪式在湄洲岛举行,标志着“和平女神号”海上妈祖行宫正式落成。</p> <p class="ql-block">下榻的民宿</p> <p class="ql-block">民宿外的海岸、渔船</p> <p class="ql-block">2、鹅尾山神石园:</p><p class="ql-block">位于湄洲岛东南端,三面临海,有“金山坳”“飞戟洞”“海门”“狮子山”和“神石冈”五个部分,包括海龟朝圣、圣泉井、飞戟洞、鲤鱼十八节等数十个景点,怪石千姿百态。</p> <p class="ql-block">海边的渔女雕像</p> <p class="ql-block">飞戟洞(第一天时间不够,第二天专门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飞戟洞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湄洲岛鹅尾神石园内,洞高5米,宽4米,长8米,因形如古兵器“戟”而得名。形成于湄洲岛一级海蚀阶地上的岬角处,是在长期激浪撞击下,沿花岗岩中走向北西310°节理破碎带差异侵蚀形成的海蚀桥,约形成于0.41万年前,在海蚀桥的外侧,为崩塌作用巨石滚落形成的堆叠洞。</p><p class="ql-block">周边的海蚀地貌也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3、湄洲岛的落日</p><p class="ql-block">永远不要错过每一次邂逅海边的日落,波光粼粼的海面、滩涂渐渐披上霞光,海上的渔船镀上金边,海滩上归来的渔民和嬉戏的游人,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滩涂上金光闪亮</p> <p class="ql-block">闯入镜头的小狗</p> <p class="ql-block">归来的渔人</p> <p class="ql-block">咖啡☕配落日</p> <p class="ql-block">4、节假日岛上的烟花可以肆意燃放</p> <p class="ql-block">5、湄洲妈祖祖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全球妈祖信众的心灵圣地。祖庙建筑宏伟,包括山门、圣旨门、仪门广场、钟鼓楼、太子殿、天后宫等,供奉着多尊妈祖神像。</p> <p class="ql-block">圣旨门</p> <p class="ql-block">正殿</p> <p class="ql-block">天后殿</p> <p class="ql-block">朝天阁</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湄洲岛妈祖石像矗立在湄洲祖庙山巅,是湄洲祖庙的标识,石像高14.35米(湄洲岛的面积14.35平方公里),由365块花岗岩雕成(365块花岗岩寓意着在妈祖的护佑下,四海万民一年365天天天吉祥平安),头戴冕旒,身着霞帔,脚踏波涛,手抱如意,面向台湾海峡,翘首企盼,享有“海上和平女神”之誉。</p> <p class="ql-block">木栈道</p> <p class="ql-block">此殿由台湾信徒所捐</p> <p class="ql-block">福禄寿石</p> <p class="ql-block">观摩了一下正月初三在天后广场举行的热闹非凡的新春祈年大典,这是开始的祭天仪式。</p> <p class="ql-block">时间匆匆,不到24小时就离开了湄洲岛</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莆田市区</p><p class="ql-block">1、木兰陂</p><p class="ql-block">木兰陂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被誉为福建的“都江堰”,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木兰村,距出海口26千米,占地面积约583平方米,东南西北走向,横跨木兰溪。它是一座引、蓄、灌、排、挡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中国拒咸蓄淡灌溉工程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木兰陂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钱四娘、林从世先后筑陂均未成功,最终在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由侯官县李宏应诏募来莆,在僧人冯智日帮助下,经过八年努力,于元丰六年(1083年)成功筑成。此后历代均有修缮和重建。</p> <p class="ql-block">钱氏圣妃宫,位于木兰陂边,为纪念治水英雄钱四娘所建。</p> <p class="ql-block">2、莆田广化寺</p><p class="ql-block">又称“南山广化寺”,始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88年),原是“南湖三先生”结庐讲学之所,后经金仙禅师建庵修道,郑家兄弟舍庐献地,筑为“金仙院”。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扩其规模,改名为“金仙寺”。唐朝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赐名灵岩寺。宋太平元国元年(974年),改名“广化寺”。</p> <p class="ql-block">释迦文佛塔:位于寺东侧,建于南宋乾道元年之前,塔高30.6米,八层五角空心,仿木楼阁式石构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莆田老街</p><p class="ql-block">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建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见证了莆田的繁荣变迁。街区内有街巷格局保存完好的6条古街,分别是大路街、县巷、后街、衙后路、庙前路和坊巷,总长约1.3公里,古街纵横交错,与宋元明清时期不同风格的古建筑连成一片。</p><p class="ql-block">古街是莆田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春节假期的晚上,灯光璀璨、熙熙攘攘,街道两旁的明清古建筑在灯光照耀下,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尽显古朴韵味。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与古街的石板路、木门窗相互映衬,营造出温馨喜庆的氛围。小吃摊前热气腾腾,莆田卤面、兴化米粉、红团、海蛎煎等特色美食香气四溢,妈祖文创、莆田优品、年货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4.莆田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至清末科举废止(1905年),莆籍进士有2482人。</p> <p class="ql-block">福气满满的书店</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朋友老家秀屿区埭头镇后亭,最吸睛的就是遍布海上和山上的风电</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清水禅寺</p> <p class="ql-block">寺内700年的山茶花树</p> <p class="ql-block">可惜上山后天气阴下来。</p><p class="ql-block">风电和远处的黄瓜岛(黄瓜岛位于兴化湾上,距离大陆1.5海里,是秀屿区埭头镇的一个自然村庄。由主岛黄岗境和附岛后青屿组成,全岛面积0.67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人。)</p> <p class="ql-block">目标山顶</p> <p class="ql-block">登顶</p> <p class="ql-block">旅程以烟花🎆画上完美的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