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间书房,会古通今,杂然前陈,一直是我的梦想。折腾数月之后,带有怀古风、怀旧情、怀恩缘的云隐山房于蛇年新春正式启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间,搜罗了祖辈遗存的家什,也有我淘来的旧物。都是从前人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器具,当代人眼中只成了留之多余,弃之可惜,于我则成为了罕宝。让我常常置身其间,而更能敬畏传统文化,缅怀祖宗先人,追思父母双亲。也常常会想起点点滴滴的往事。那只小小的方凳,曾伴随着我度过了童年少年,可以当坐具,也可以当书桌,记忆里一俟断电,在夜晚油灯的闪烁中完成了我的作业。那方略有残缺的一字如意形抄手砖砚,家里经历了四代人,解放前祖父在自家的作坊用来记帐,父亲和我则用来描红练字。那套苏工刻绘的榉木矮南官帽椅子,据说还是我曾祖父母结婚时置办的。到我父母那辈结婚时,祖父母把半堂6把椅子分给子女,经济拮据的年代经不起走村串巷淘旧货客的鼓噪,也早已出手换钱贴补了家用。分到我父母手里的2把则在我的坚持之下,总算还能留在身边。当然,还有我一二十年来,在旧肆淘宝等商贾那里拣来的少量老物或仿件,不为商品的增值,只为得一时之欢心。</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资深的书画爱好者,也赖以众多书画名家的厚爱,让我的一些藏品也可以稍作展陈,不仅仅是欣赏翰墨,更可寄情述志,传承晴耕雨读的家事家风。特别要感谢汪家芳老师在庚子年那个特殊时期,精作玉燕堂旧居图以赠,让我不时会记起早已拆迁数年,却是父母勤勉操劳的明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房,是我思想的乐土,更是我精神的家园。在此静坐,息心绝虑,澄怀观道。如天马行空,切换自如。人生至乐,莫乎如是,故以为记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