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挺身而出保学校,空手缴枪三千支》</b></p><p class="ql-block"><b>毛主席“真不容易”之四十四</b></p><p class="ql-block">易铁强根据毛新宇著《我的爷爷毛泽东》上册第65、66页整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17年11月北洋军第八师王汝贤的部队由湘潭、株洲向长沙溃退,这些溃兵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市民闻讯后十分害怕。很快,溃军逼近长沙,情况极为紧张。省城及四乡秩序大乱,北军三五成群,公开奸淫掳掠。 一师地处长沙南门,紧靠铁路旁,溃军正要路过这里。这时有一部分北军约3000人,退到猴子石地方,在河边徘徊。</p><p class="ql-block"> 猴子石离第一师范只有20来里路,形势是很紧急的,大家颇为慌张。一师全校同学集中礼堂,听校方通知:南郊有作战危险,全校师生须集体到城东5里外阿弥岭暂避,速做准备,听号令出发。但是过了很久,出发号令取消。<b>后来才知道,晚上学友会总务毛泽东力言留校可保险,离校倒有危险;并且说,学校如果空虚,溃兵就会进来。大家听从了他的主张,没有外出避难。这时毛泽东挺身而出,把"学生志愿军"</b>,<b>特别是同学中的体育运动员们组织起来,保卫学校</b>。</p><p class="ql-block"> 全学校的人员都听从毛泽东的指挥。溃兵为什么仅在城外徘徊而不入城?毛泽东分析后认为,他们不了解城里的情况,不敢贸然行动。这些溃兵又慌又累,可以设法将他们赶走。于是,<b>毛泽东联络附近的警察分所的警察,利用他们仅有的几支真枪,以少数人扼守在校后妙高峰上,并迅速组织学校志愿军中胆子较大的一部分人,拿着木枪,分成3队,绕道分布在猴子石附近的几个山头上,对溃兵形成居高临下的包围之势</b>。黄昏时候,等溃军距离不远时,毛泽东命令警察放一排枪,其余持木枪的就鸣放爆竹,并且向溃大声呼喊:"傅良佐逃走了,桂军进了城,你们快缴枪吧!"</p><p class="ql-block"> 溃军不明虚实,经过派人交涉,为数<b>3000余人的部队,被引到第一师范前坪,毛泽东亲自喝令他们放下武器,又命令他们全体后退几十步。于是全校几百个同学都来收拾枪支,搬进校舍去,枪支堆满了一礼堂</b>。当晚溃军就在学校前坪露宿,校方第二天早上向商会(商人害怕溃军进城抢劫)借得现银,给溃兵每人分发4元钱,然后遣散了。<b>一支全副武装的北洋军混成旅就这样被解决了,不仅第一师范校舍没有破坏,全长沙城也得以免于骚扰。事后,学校的师生们都说:"毛泽东浑身是胆。</b>"但毛泽东的大胆却不是盲目蛮干,而是基于对情况的明了和事先的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同班同学邹蕴真曾问他:"万一当时败军开枪还击,岂不甚危?"毛泽东回答说:"败军若有意劫城,当夜必将发动,否则,必是疲惫胆虚,不敢通过长沙城关北归,只得闭守于此,故知一呼必从,情势然也。"很久以后,在一次闲谈中,<b>毛泽东笑说,自己搞军事,恐怕那才真是第一次哩。</b></p><p class="ql-block"><b> </b>有了这次经验后,1918年南北军再战,张敬尧部侵入长沙时,<b>毛泽东更是从容地领导同学们组织"警备队",他担任队长,警卫全校。</b>当时城中秩序混乱,"警备队"巡逻街市,维持秩序。在这几次大的兵灾中,第一师范的学生还组织了一个"妇孺救济会",到街头救济遭受兵灾的妇女和儿童。1918年4月间,湘东战事仍很紧张,长沙城内风声鹤唳,居民都不敢睡觉。毛泽东又组织学生负起保卫学校的责任,学校才得以照常上课。</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搞军事”显身手!十年后“率红军”所向披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