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泉州古城

心悦

<p class="ql-block">泉州,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有着诸多古称,如温陵、刺桐、鲤城。它坐落在福建泉州市鲤城区,享有“海滨邹鲁”“文献之都”的美誉,还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遗产城市,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当我踏入这6.41平方公里的古城范围时,仿佛踏入了一个历史的宝库,这里有着8处世界遗产点、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669处古建筑及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建筑等传统风貌建筑。泉州古城自盛唐起开始兴建,在五代及宋、元、明时期随着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兴盛不断扩大。宋元时期,刺桐港的海上贸易活动空前繁盛,那“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繁华图景仿佛就在眼前。如今,千年后的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古城仍保有丰富的历史遗存、较完好的古城肌理,这些“活记忆”让世人能够回望曾经灿烂的岁月,感受千年古城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p><p class="ql-block">我们漫步在这座城市,看到那红色屋顶的传统建筑与远处的城市天际线相互映衬,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传统建筑的红色屋顶像是古城的标志,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而远处的城市天际线则展现出城市的现代活力,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泉州独特的城市风貌。</p> <p class="ql-block">鲤城区位于晋江下游的泉州平原,其古城形状形似鲤鱼,因此得名鲤城。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形状特征,使得鲤城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和城市景观。</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这种活力与生机不仅仅体现在人们的脸上,更体现在整个城市的氛围之中。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每一个瞬间都像是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双塔,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开元寺内。开元寺双塔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东、西两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p><p class="ql-block">开元寺双塔建造于南宋时期,具有鲜明的宋式建筑特点,宋代建筑具有侧角明显、斗拱和石柱比例硕大、覆盆式柱础等特点,这在东西双塔上都得到了明显的体现。东西双塔集建筑艺术、绘画、雕刻、宗教文化于一体而闻名海内外,双塔上的浮雕雕刻精湛、内涵丰富,在中国其他古石塔上并不常见。双塔上共雕有人物浮雕160尊(东西塔各80尊),东塔须弥座有图雕54方,西塔须弥座有图雕56方。其人物雕像传承了宋代以写实见长的风格,人物性格刻画生动,形象端庄优美,不仅表现了闽南石雕工艺的精湛,更蕴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p><p class="ql-block">开元寺双塔是中国从木塔向砖石塔转向的开端和尝试,突破了将石头当木头用的建造过程,既保留了石头的坚固性,又承接了木头的美观、受力体系,是一次伟大的创造。</p> <p class="ql-block">钟楼是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中心地标,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位于泉州中山路与东、西街交叉口。钟楼高13.8米,由留英设计师设计,本体以西洋风格建造又融合闽南风格,是福建省首屈一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当我站在钟楼前,它那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我的目光。它既有西洋风格的精致,又融合了闽南风格的韵味,仿佛在诉说着泉州多元文化的交融。钟楼周围环绕着红白相间的骑楼,这些骑楼与钟楼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傍晚时分,钟楼下的交通繁忙,摩托车一辆接着一辆地驶过,人们忙碌地穿梭于街头巷尾,钟楼上的大表盘显示着时间的流逝,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瞬间。</p> <p class="ql-block">泉州古街改造工程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重塑街区风貌、完善市政设施和改善人居环境等措施,使得古街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古街改造也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为泉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走在改造后的古街上,我们看到了古街的新貌。古街的建筑风格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元素,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又增添了现代的活力。街边的店铺琳琅满目,人们在这里购物、休闲,享受着古街带来的便利与乐趣。</p> <p class="ql-block">泉州府文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中山路,它是中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包含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孔庙古建筑群。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主体建筑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有大成门、金声门、玉振门、东西庑、大成殿等,皆保留着宋代石质建筑基础、台基等。建筑木构件为清代按原貌复建。2001年6月25日,泉州府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夜晚,我来到泉州府文庙,那座中式建筑风格的大门矗立在街头,庄重而肃穆。大门前的街道上,灯光昏黄,仿佛将人带入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走进文庙,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学子在这里求学的身影,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座建筑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文庙前大型且色彩丰富的雕塑,雕塑中的人物戴着草帽,身着带有花卉图案的蓝色服装,表情充满奇幻色彩。雕塑中还融入了一艘带帆的船,增添了艺术感。从雕塑的创意设计和周围的城市景观来看,这里营造了一个既富有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艺术气息的环境,吸引众多游客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鲤城春节期间,有幸目睹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艺术装置——一只由泉州大米堆成的大乌龟雕塑。这不仅展现了泉州作为大米之乡的丰饶,更以独特的方式弘扬了中华文化。</p><p class="ql-block">这只大米堆成的大乌龟雕塑,造型生动,富有创意,为春节的鲤城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采。它的存在,让人们在欢庆佳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雕塑周围装饰着红灯笼和黄红色帘幔,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这样的布置,不仅让雕塑更加醒目,也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了春节的喜庆和热闹。</p><p class="ql-block">能够在春节期间游览鲤城,并看到如此富有创意和艺术感的雕塑,确实是一种难得的体验。这样的画面,不仅让人心情愉悦,更激发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心。</p><p class="ql-block">春节游鲤城,能看到这丰收且富有创意的画面,确实是我们的一大幸运。这样的体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和热闹,更让我们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