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

刘忠锋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p><p class="ql-block">​ 从鸣沙山下来,在敦煌吃过午饭,来到期待已久的莫高窟,当站在它面前时,一种虔诚和感动充盈心头。</p><p class="ql-block">​ 以前,我读过有关敦煌莫高窟的文字 ,了解一点儿有关莫高窟的知识。从而心生对莫高窟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从大型游客中心随着观光车前往距接待中心15千米之外的莫高窟脚下。烈烈骄阳,茫茫戈壁,遍地黄沙,高耸的白杨树掩映着耸立在鸣沙山断崖之上的莫高窟。在如潮的人流中,仰视着面前土黄色的莫高窟,它那样的大气磅礴,又那样的沧桑神秘。长长的洞窟就像长长的队伍。跟着扩音讲解登上洞窟的通道,感觉被带进那个悠远而充满神秘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说是公元前336年的一个傍晚,乐尊和尚云游到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希望找一处歇息之地,突然发现三危山上金光闪耀,似乎看到了海市唇楼般的壮观奇景,惊得他目瞪口呆,站在那里发愣,周围没有一丝丝气息,只有万道霞光笼罩着他。那一刻,他领悟到了,预感自己是在受神的指引,于是他放下手杖,长跪地下,发愿从此后四处奔走化缘,在此建造洞窟,让这里成为圣地而遗世万年。此后的一千多年,历经11个朝代,一代代工匠大师筑造洞窟的壮举前仆后继,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一千多坐洞窟,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沧桑,现在残存这里的只剩下492个。随着热浪,挤着人流进入现代灯光照耀下的洞窟,看到了洞窟天顶上美艳绝伦的飞天壁画,看到了一尊尊或坐或站或卧的石佛。我被大片大片炫目的色彩和一个个动人的佛教故事吸引着,感动着,惊叹着。</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内所有的洞窟都用数字代号来命名,它勾勒出一座座洞窟壁画和石佛的历史朝代、建筑风格和绘画特点。特别是唐代时期最为精致,色彩十分艳丽,人物栩栩如生。看着璧上那些体态优美,婀娜多姿,飘舞着曼妙裙裾的飞天壁画,让人浮想联翩,似乎她们时时在那里向人类反弹琵琶,向人间抛撒着漫天花雨。</p><p class="ql-block">​ 时代的沧桑巨变,在战火纷飞的岁月,由于种种原因,造成17号洞窟数万件文物流失,只剩下端坐的一尊石佛。但这并不降低莫高窟在世界的影响,莫高窟是艺术是代名词,艺术是不分国界的,它依旧是世界的莫高窟。</p><p class="ql-block">​ 一场繁华一场梦,随着人流走出莫高窟,莫高窟成为我视野之中的远景,但在我心中,它是一部史书,一坐建筑的丰碑,一座艺术的殿堂。</p><p class="ql-block"> 走过现代修建的钢混大桥,回望着莫高窟,它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那里,雄伟壮观,有幸来目睹敦煌的光辉灿烂,是在感受祖国文化的辉煌,也是在感受艺术的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