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05年2月2日上午十点,参观保定直隶总督署。直隶总督署,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建筑群,也是每个来保定的游客都不会错过的必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的前身可追溯至元代,元代为顺天路总管府所在地,明代为保定府署与大宁都司署、参将署。</p><p class="ql-block"> 清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将直隶巡抚改为直隶总督,同年10月29日,原直隶巡抚署也升格为总督衙署。</p><p class="ql-block"> 雍正七年(1729年),因总督署在城西北隅,“湫隘陋,观瞻不肃”,则重新为总督署相度选址,选定城中的参将署作为总督署的新址。经过一年多的改建扩建,雍正八年(1730年),直隶总督署正式迁到这里办公,直到清朝灭亡。</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坐北朝南,为小式硬山建筑,具有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风格。建筑群东西约130米,南北约220米,占地30000平方米,以两条南北更道相隔,分为东、中、西三个组成部分,称之为东路、中路和西路,各路均为多进四合院格局。其中中路建筑为衙署主体部分,由五进四合院组成,各院正房均建筑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两侧配以左右耳房、厢房等。</p><p class="ql-block"> 主要建筑包括大门、仪门、公生明牌坊、大堂、二堂、官邸、上房等。</p><p class="ql-block"> 大堂是总督拜牌迎旨、举行贺典、处理重大政务之处,为总督署的主体建筑。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历经八帝187年,共设有总督74人、99任次,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三年(1911年),直隶总督废除。之后,这里先后为直隶督军署、直鲁豫巡阅使署、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共保定市委等机关所在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