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寒假中我和家人一同来到期盼已久的“郑州都城遗址博物院”进行参观,感受商都文化带来的历史感受。<br> </h1><h1><br></h1><h1>郑州,是一座有着古老文明历史的城市,却知之甚少。以前,这座城的“古色古韵”似乎被人们遗忘了,聊起大多都是“交通枢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2004年郑州入列中国八大古都,人们才燃起了对商都古城的浓厚兴趣,这座有着重要历史地位的都城才更深地纳入国人的视野。</h1> 望着城南路北侧不断整修和改观的商代遗址古城墙,郑州有着怎样的历史脉络和辉煌?<br><br><div>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位于郑州管城区郑州商城遗址内城东、南城垣内侧,与郑州商代都城遗址比邻而居,是规划建设中的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集郑州商城遗址展示、宣传、研究和郑州文物保护科研与一体的大型文物保护设施,自2021年开馆以来,成为郑州的新地标和打卡地。<br> </div><div><br></div><div>从管城区东大街城隍庙站下公交,向西行走不远路南侧,就到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北大门。一条宽阔整洁的道路,两侧是开阔平坦的草坪。大门左侧草坪三角几何体斜面上,刻写着“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一排大字。路中间长型造型草坪上,竖立着“千年古都生生不息”大字标牌,显得醒目而简约。<br> </div><div><br></div><div>假期中我们能够走进博物院,了解脚下这片悠久的土地和历史,这是课堂上所没有的,也是学生们很向往的。</div> 据介绍,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是一座讲述早商文化的专题遗址博物院。建筑创意主要呈现商代文明“金玉共振”、“如珠如玉”的文化内涵。建筑造型体现了商代文明中的夯土、青铜、玉石等文化元素,气势恢宏。建筑结构外观由抽象的几何造型,加以斜面、斜线元素,呈现出古文明的天然属性和破土而出的磅礴气势。外层倾斜的墙面用粗粝的石材做出厚重的肌理和质感,淡黄色的墙体增强了沧桑和凝重。整体布局有机融入商城公园之中,“广场式”的中庭空间,使各功能区联系和分割,体现现代场馆的专业性和开放性。<br><br><div>展厅面积约5500平方米,展馆分为序厅、四个常设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一一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主要展示郑州商代都城的重要遗迹、历史文明、精品文物、考古发现和研究保护历程,向世人徐徐揭开这座3600年都城的神秘面纱。<br><br></div><div>走进大厅,一个巨大的铜制浮雕映入眼帘,细腻的铜体工艺造型,描绘了远古商都男耕女织和繁华兴旺的场景,前面一尊雕像高高矗立,是商王还是武士?手持宝剑,威风凛凛,气势非凡。<br><br></div><div>高大明亮的馆厅走廊里,一排玻璃罩内摆放着古老珍贵的出土文物精品,十几米高恢弘的巨幅铜雕、神采奕奕的古代和现代人物铜雕及绿植点缀,使古朴文雅,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br></div>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早在3600年前,商汤灭夏建立商王朝,定都于亳(bo)今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商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拥有完备制度体系的早期国家政体,其城市、青铜器、文字等发展迅速,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br><br><div>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早期文明无不起源于大河之滨。在人类文明形成的早期阶段,世界多个大河流域出现了多支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一批著名的早期城市文明中心,如摩享佐-达罗、乌尔、底比斯等,郑州商城也是古代早期城市文明之一。郑州位居”天地之中“,北邻黄河,西依嵩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br><br></div><div>在黄河流域,郑州商代都城是当时最大、最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人口云集,商王室和贵族和众多的中小贵族及平民和手工业者居住一城,为此,商王朝统治者在城市功能布局上划定了不同人群的居住和活动空间,还制定了一系列礼仪制度和规范,以及人群的等级和地位。<br><br></div><div>郑州商代都城遗址早于安阳殷墟,其布局之严瑾、内涵之丰富、气魄之宏伟,堪称当时世界之最。城内遗迹众多,星罗棋布。有商都文明的宫殿遗址、内城恒、拱卫城区的外城郭、内外城之间的手工业作坊、墓葬区、窖藏坑等遗迹,还有曾经屹立于西南的唐代夕阳楼,耸峙东西的宋代开元寺塔,古之遗爱春秋子产祠,学子云涌明清书院,至今有迹可寻;郑州文庙、城隍庙、清真寺等明清建筑群,代表古朴民风、地方风格的各式传统民居,依旧岿然可见。</div> 经过数十年的考古发掘,在商都遗址位于市区的东南,发现有夯土城墙、宫殿建筑遗址等,城外周围还发现了铸洞、制骨、制陶等手工作坊遗址和窑藏、墓葬群、水井、灰坑等大量遗迹,出土了玉器、甲骨文、陶器等大批文物。<br><br><div>随着历史的进程,郑州从公元前城市孕育阶段、城市初始阶段、古都鼎盛阶段,到现代的地方中心阶段(州治移至管城)、城市转型阶段(公元1906年,以京汉铁路通车为标志,成为贯穿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到快速发展和全面复兴阶段(省会从开封迁至郑州,2016年,国务院批复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展现了郑州这座古城蓬勃发展的脉络。<br><br></div><div>1994年郑州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入列中国八大古都,加入世界历史都市联盟;20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作为夏商交替依据,2001年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2021年被公布为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br> </div><div><br></div><div>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和城市建设者的不懈努力,时至今日,集商都遗址博物院、城墙本体保护工程、环城墙文化生态公园、宫殿区遗址公园、郑州文庙城隍庙及园林绿化工程及便民服务设施等,已初步建成对市民开放,成为郑州新的地标亮点。</div> 我们首先来到序厅,镂空的“洛阳铲”造型,巨幅环形浮雕,地面投影与年轮饰顶上下呼应,寓意郑州古今同地,生生不息。走进4D展厅,伴随着画面和解说,仿佛穿越历史又回到古老的过去。俯视巨大的郑州商都古城大型立体复原沙盘,充满了历史的厚重和沧桑。<br><br><div>跟随着解说员穿梭于各个展厅,一件件出土于不同年代的文物和珍贵图片及仿真模型,再现了郑州都城的历史悠久和辉煌,使我们惊奇、惊叹。特别是出土的青铜器精品,有的硕大有的精小,有的厚重有的精巧。如:兽面纹铜爵、兽面纹铜方鼎、(杜岭鼎)等,斑驳锈蚀的铜体上,刻印着千年“青铜岁月”。商代是灿烂青铜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国青铜文化以其独特的铸造工艺闻名于世。“青铜鼎”展现的是金、土、火的艺术结合,体现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 <br><br></div><div>现场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学生们,他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讲解,看着展品,不时还指指点点、窃窃私语。从他们幼稚的脸上,看出可能对历史和文物一知半解,但他们的专注精神,在求知成长的道路上是十分可贵的。<br> </div><div><br></div><div>1989年出土的“兽面纹铜建筑构件“,整体俯视呈“凹“型,正面近正方型,中间有竖长方形方孔。器物正面为单面阴刻兽面纹,两侧长方形孔周围纹饰近同,皆为龙虎博象图。它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建筑构件,显示出商王宫殿的奢华气派。</div> 而“大铜方鼎”, 是郑州商王朝早期都城的重要见证。是商王朝的国之重器,标志着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等级,在青铜礼器组合中居于核心地位。<br> <div><br></div><div>一件元代的(公元1271年一1368年)的“白地黑花诗文瓮”,经过修复,已经破碎的瓮体基本上恢复了原样,上边的诗文仍清晰可见,栩栩如生。据考证,此瓮上所饰诗文来自唐代胡曾的《咏史诗.黄金台》:“北乘赢马到燕然,此地何人复礼贤。若问昭王无所处,黄金台上草连天”。十分珍贵。<br><br></div><div>我们在一处大型滚动屏幕前停住了脚步。屏幕流动播映是的明清时期郑州最为著名的八处自然人文胜景,称之为“郑州古八景”,既“圃田春草”、“古塔晴云”、“卦台仙境”、“龙岗雪霁”、“汴河新柳”、“凤台荷香”、“海寺晨钟”、“梅峰远眺”,心中禁不住赞叹郑州的人杰地灵。<br></div><div><br></div><div>透过大玻璃立窗隔窗而望,馆外林木茂盛,绿茵草坪,生机盎然。以前这里是一个市民休闲娱乐的大园林,如今都城博物院的“入住”,更使这里内涵丰富、锦上添花、灿烂夺目。走出展馆,我们感觉大开眼界,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假日。</div> 历史是城市的记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郑州商代都城所携带的数千年的城市文化基因,伴随着郑州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步伐,郑州,必将汇聚起强大的文化和精神能量,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br> <div><br></div><div>商都遗韵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通过追溯商都历史、感受商都文化,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家国情怀的厚重和深远意义。这种情怀将激励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div> <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