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读古诗:《幼女词》

江上清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幼女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唐】施肩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p> <p class="ql-block">  【释义】我的小女儿今年才六岁,不懂什么是巧什么是拙。七夕之夜也来到院子里,学人家大姑娘乞巧拜月。</p> <p class="ql-block">  《幼女词》是唐代诗人施肩吾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是七夕时所作。诗人有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及,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效古词》)这首诗便是为他的小女儿而作。</p> <p class="ql-block">  这首诗前两句着力写出女孩的年幼无知,后两句却写小女孩郑重其事地在堂前学着大人拜新月,两相对照,一个有趣逗人、纯真可爱的“小大人”形象跃然纸上。全诗形式短小,语言简练,而情趣生动,慈心深厚,刻画了诗人对幼小女儿的无边父爱。</p> <p class="ql-block">  诗中描写的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产生。小女孩越是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p> <p class="ql-block">  这类以歌颂童真为主题的作品,可以追溯到中国最早吟咏少女的情态诗之一的魏晋左思的《娇女诗》,那首五古用铺张的笔墨描写了两个小女孩种种天真情事,颇能穷形尽态。</p> <p class="ql-block">  五绝“短而味长,入妙尤难”的特点,容不得铺叙。如果把左诗比作画中工笔,则此诗就是画中写意,它删繁就简,削多成一,集中笔墨,只就一件情事写来,以概见幼女的全部天真,甚而勾画出了一幅笔致幽默、妙趣横生的风俗小品画,显示出作者白描手段的高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