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景区入口处“清名桥 春晚分会场”灯彩</p><p class="ql-block">无锡清名挢,做为2025蛇年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的主会场,为广大观众所熟知。春晚虽然已经结束,但还是吸引大量游人纷至沓来参观游览。正月初三夜我们在长子陪伴下冒雨加入了春游的行列。</p><p class="ql-block">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无锡南门外古运河两岸,是南长街的核心区域,北起跨塘桥,南到南水仙庙,全长1600米。此处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历史悠久。街区的形成则始于宋代锡山驿的设置,明清以来,奠定了以运河为中轴、清名桥为中心、河街平行、街巷纵横的特殊格局。民居商铺沿河而立,工厂作坊依水而建,尤其是南长街和南下塘街,夹河相对、延伸数里,呈现了罕见的"水弄堂"奇观。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中的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组成部分,被列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p> <p class="ql-block">丛桂坊</p><p class="ql-block">又名“上牌坊”,正面书“运河古邑”,背面书“丛桂留馨”。建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为褒奖南长街莫氏家族“一门双进士”、“叔侄二侍郎”功绩而建。2010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跨塘桥</p><p class="ql-block">桥上人头攒动,桥下游船破浪</p> <p class="ql-block">运河对岸的南下塘街</p> <p class="ql-block">南长街熙熙攘攘的游人撑着雨伞游览</p> <p class="ql-block">唐风里门前的春节条幅</p> <p class="ql-block">大公桥古运河码头</p> <p class="ql-block">江南古运河标志</p> <p class="ql-block">运河里座满游客的游船来来往往</p> <p class="ql-block">在“南长街”大型彩屏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春晚文创市集摊床</p> <p class="ql-block">满天星灯彩高悬空中</p> <p class="ql-block">清名桥头大型屏幕上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春节联欢晚会 2025 无锡分会场”,屏幕上方可见清名桥上行走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清名桥</p><p class="ql-block">清名桥已採取人流限制措施,间隔放人过桥,桥上大约每一米一位安保人员,督促游人快速通过,不许停留。游人只能在伧促处之中观赏春晚留下的运河美景。</p><p class="ql-block">清名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由无锡“寄畅园”的主人秦耀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的,因兄弟俩的名字分别是太清、太宁,因此各取一字叫作“清宁桥”。清道光年间,因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改名为“清名桥”,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清名桥北起南下塘街,南至南长街;桥为单孔石拱桥,长43.20米,桥面宽5.50米,高8.5米,跨径13.10米。清名桥稳固雄伟,十分古朴,是无锡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石拱桥,古运河上标志性桥梁,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要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桥头“大运河 清名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p> <p class="ql-block">在游客通道上拍照“央视春晚主舞台”景观</p> <p class="ql-block">站在清名桥可以观赏在南尖运河文化公园搭建的“央视春晚主舞台”灯火辉煌,红透了古运河。</p> <p class="ql-block">主舞台旁古运河支流的拱桥</p> <p class="ql-block">舞台、拱桥与游船构成一个唯美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在南下塘街看到的清名桥</p> <p class="ql-block">运河边上的水榭</p> <p class="ql-block">“南下塘”牌坊</p> <p class="ql-block">跨塘桥畔的“清名桥春晚分会场”灯彩</p> <p class="ql-block">站在跨塘桥上看到流淌千年的古运河,两岸是枕河人家,这正是“江南水弄堂”!</p> <p class="ql-block">江苏行</p><p class="ql-block">无锡 篇之《雨中夜游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清名桥》</p><p class="ql-block">本组图片拍摄于2025年1月3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