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听过一句话:“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老无所依。”然而更让人困惑的是,当我们上了年纪,最疼爱的孩子们却对我们似乎失去了耐心甚至表现出厌烦。作为父母,该如何看待这一切呢?</p> <p class="ql-block">《论语》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老年时期,是一种耳顺的状态。听得进来,看得开的心态,不被困扰。与其在唠叨与牵挂中痛苦自己,不如试着接受和妥协。有时候,适度的隐退,不是抛弃责任,而是让自己以及子女有更多空间去呼吸未来的空气。</p> <p class="ql-block">如果感觉孩子不那么亲近,或者即便他们很少来看你,尽量不要气馁。谁离不开谁?当初我们也曾离开父母,奔向世界。老人也是人,自身的内心世界同样需要滋养,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与爱好,学会充实岁月,好好爱自己,给生活添加色彩。读书、旅游、广场舞,甚至是种花养鱼,一切都可以成为心理慰藉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面对孩子的冷淡态度,不妨以平常心对待,对待他们如待朋友,以宽容理解的眼光看待他们的生活选择。当我们自己感到满足和安宁时,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悠然自得。这份幸福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清净。</p> <p class="ql-block">还有,别忘了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沟通是人类情感的桥梁。找到适当的时机,用心质朴的话语告知孩子我们对他们的期许和困惑,减少误解,增加彼此的认同感,或许能让家庭矛盾有所缓解。</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必须牢记的一点是:年老并不可悲。真正可悲的是,不仅要活成自己想象中的完美,还对他人的人生进行干预。要接受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坦然面对情感的有时淡薄,就像杨绛先生所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其实就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p> <p class="ql-block">人到老年,当你发现子女对你不是那么在意时,记住可以这样做:微笑面对生活,坚定自己内心的宁静,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改变、不干涉他们的生活轨迹。同时,相信爱会在彼此尊重和理解之下,悄然无声地流淌。这样的坚守,最终会让我们感受到岁月的温暖与生命的芬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