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左右,我们踏上了一条独特的公路——火星一号公路。火星一号公路位于水上雅丹和冷湖镇之间,全长94公里,中间设有火星营地,仿佛是通往火星的入口。进入公路后,手机信号会消失,但沿途有路碑提示已行驶的距离。沙土路面经过硬化处理,一般SUV都能通行,但由于常年雨水和风沙的影响,路面仍有不少坑洼,只能慢速行驶。部分危险路段会有路标和石头提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火星一号公路部分路段较为颠簸,尤其是44公里处的坡段,沙土较多,容易陷车。建议选择四驱SUV,小车底盘较低可能会有危险。全程平均时速大约在40公里左右。</p> <p class="ql-block"> 火星一号公路全程穿越各种雅丹地貌,沿途风景壮丽,其中的俄博梁区域,被称为地球上最类似于火星的所在。一眼望不到头的荒漠与远处的雪山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似乎只有我们的车在行驶,茫茫大漠,除了我们,看不见其他人。</p> <p class="ql-block"> 冷湖石油基地遗址。驶过长长的颠簸的公路,中途经过冷湖石油基地遗址。</p> <p class="ql-block"> 一块写着“冷湖石油基地遗址”的石碑傲然矗立,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岁月的光芒,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石碑后面不远处,是一排排无人居住的废弃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 冷湖镇原本是一片荒凉无人区,但1958年9月13日,1219钻井队在“地中四井”钻出了石油,且原油喷涌而出了3天3夜。冷湖油田因此诞生,并成为了当时中国的四大油田之一,开始了它的辉煌历程。随着石油的发现与开采,越来越多的石油人及其家属来到冷湖,形成了一个人口众多、设施完备的超级小镇,这里甚至有了学校、医院、歌舞厅、电影院等,热闹繁华,被称为“西北小香港”。冷湖油田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作为中国重要的产油、供油基地,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边防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国家石油发展战略的调整和油田原油产量的逐年递减,冷湖油田逐渐陷入开发低谷。特别是敦煌石油基地建成后,冷湖油田的地位更加边缘化。数万名石油职工及家属相继迁离,冷湖镇从繁华走向沉寂。如今,冷湖石油基地遗址尽管已是废弃状态,但那些颇具规模的建筑群、笔直的道路、整齐的房屋仍在,尽管这些房屋破败不堪,但所有的断壁残垣以及偶尔可见的那个年代特定的标语,都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让人们想起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这里也成为了人们回顾历史、感受变迁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遗址周边有一些简单的标识和介绍,它们如同岁月的注解,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的过去,感悟石油工业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生锈的抽油机,俗称“磕头机”。</p> <p class="ql-block"> 房屋损坏严重,房前散落着残砖断瓦。</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一扇扇窗户都变成了一个个空洞。</p> <p class="ql-block"> 冷湖石油基地遗址,宛如一座岁月的丰碑,矗立在柴达木的荒漠之中。它承载着几代石油人的热血与梦想,见证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与沧桑。这里的每一块残砖断瓦,都是历史的注脚;每一道裂痕,都是时光的刻痕。它不仅仅是一片遗址,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书,一部关于奋斗、奉献与传承的壮丽史诗,一部承载着石油工业文化和柴达木人艰辛创业光辉事迹的不朽传奇。</p> <p class="ql-block"> 沿着火星一号公路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火星一号公路“0公里”路碑。这个路碑是火星一号公路的起点,但对反向行进的我们来说是终点。经过四五个小时的颠簸(包括游览),我们终于穿越了火星一号公路无人区域,到达目的地——冷湖镇。</p> <p class="ql-block"> 此时已是晚上8点多,天地依然明亮,夕阳依然照耀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回望走过的看不到尽头的火星一号公路,我们心中满是轻松与自豪,上路前的紧张担忧早已荡然无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