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天行

萧萧落叶

<h3>已过大年初二,趁着学生不在身边。特邀几名长辈,开启了向西之行。虽然天气欠佳,沿途还有少量积雪,但越向西行,雾霾渐退,阳光更明媚。</h3> <h3>到蔡家坡,中餐首当其冲的莫属岐山臊子面。臊子面是陇东、关中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面食,历史悠久,尤以岐山臊子面最为著名。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臊子面也是当地招待客人的必上。拍黄瓜、花生米配上猪蹄和酱排,还有中老年人适配食品醋粉,3人弄上7两半西风,微醺感觉刚好。</h3> <h3>为不负春节长假,顺遂长辈心愿,临时调整线路继续西行,直捣龙城天水,跨省体验下。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至2013年天水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天水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享有羲皇故里、娲皇故里、轩辕故里的荣誉,羲皇始创八卦,天水被誉为“易学之都”。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易学等博大精深。天水也是中国县制初始地,天水市甘谷县具有华夏第一县的美誉,著名三国人物姜维就诞生于此。2500年的春秋古柏映衬着这座古老的城市,天水八千年的历史文化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序曲,古城天水誉为“历史古城”,天水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军李广出生于此,但此处&quot;龙城&quot;指袭击龙城的卫青。</h3> <h3>下午3点20到达麦积山,距离停止售票还有半小时,能顺利买到票,倍觉珍惜。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因山体呈圆锥状,酷似农家的麦垛而得名。麦积山风景区北跨清渭、南携嘉陵,地处我国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线,又是东南、西北季风交替带,蕴有南北兼备的各种野生观赏植物。</h3> <h3>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城市建成区内,地处西秦岭北支的东端,秦岭、贺兰山、岷山三大山系交汇处,中国版图中心带;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分水岭穿过景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海拔一般在1400米至1800米左右,最高峰可达2200米以上,是中国南北方沉积地层在地表上层的分界线,又是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其岩层构造是由红色砂砾岩层和浅色变质岩所构成。由于风景区位于南北交界处,所以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誉有西北江南之称。</h3> <h3>麦积山石窟位于秦岭西端北侧,距城区28公里。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10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我国第二大艺术宝窟,现存194个洞窟,泥塑、石雕7800多件,壁画1000多平方米,崖阁8座,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被誉为“东方艺术雕塑馆”,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朵艺术奇葩,与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麦积山石窟则以独特的泥塑艺术独树一帜。</h3> <h3>为保证居住环舒适安全,夜宿市政府对面,西关古城附近,古城是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区域内有众多的明、清时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存,为天水文化旅游新增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可更深地感受到天水的风土人情。因为进市区途中,一当地生生开车及不友好,强行变道硬挤,我们还是克制谦让,让其尽情表演。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古城就餐地点选择较为谨慎。转了几条街,没找到心心念念的麻辣烫,仅一家像样的,人家8:30打烊。不过找了家清真回民餐厅家,人气极旺,干净整洁、服务温馨上是没得说的,有点宾至如归的感觉,弥补了麻辣烫的遗憾。</h3> <h3>第二天上午打卡伏羲庙,此庙为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一九六三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坐北朝南,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包括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是中国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伏羲庙。</h3> <h3>返程顺捎景点宝鸡陈仓老街,是陕西宝鸡市城区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古老街道。其中,观音阁是陈仓老街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游客拍照留念的好地方。宝鸡陈仓老街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和特色美食的地方,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陕西的独特魅力。相比天水老街,游客较多,加上雨雪天气,体验感稍弱。但经过2多小时雪天行车,脚踩在陕西的土地上,心神还是安定很多。</h3> <h3>过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必看,此院是以收藏、研究和展示青铜文化为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国家“4A”级景区中华石鼓园内,园内有两大主体建筑。一是石鼓阁,是宝鸡市地标性建筑,高56.9米,位于石鼓山顶,仿秦建筑风格,外五内九的层级设置,喻示周秦文明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二是青铜器博物院,主体建筑与石鼓阁遥相呼应,其建筑形象取青铜器破土而出、横空出世的场景作为建筑设计的主题,外形运用了高台门阕、青铜厚土的建筑语言,气势恢弘、厚重威严,象征着宝鸡历史在中华古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院藏文物12000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20件(组),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何尊、逨盘、秦公镈等百余件,陈列共分“青铜器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和“智慧之光”四个部分,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实物展陈、多媒体展示、场景复原等有机结合,全方位揭示了商周时期宝鸡青铜文化的丰富内涵。</h3> <h3>小雨中继续向东,一路小堵,夜色渐起,回西安的心意已切。姑父姑姑经过大半天忙碌,早已备好一桌丰盛的饭菜,自然又是推杯换盏,佳节逢亲人,情义浓浓。期间才知第二天小叔要返程,意犹未尽。此次出行几点感想:一是初定目标未必一尘不变,行中优化调整,结果会更理想些;二是留心处处皆学问,向长辈学习,不放松对新鲜事物和陌生领域的学习,拓展自己知识面;三是安全放首位。沿途眼见交通事故,触目惊心,警钟长鸣,平安才能保幸福!旅途虽然短暂,回想起成长的点滴:有少年时求学路上的艰辛、有人生低谷时的奔波,有青年时舍我其谁的壮志、有中年人对人生的感悟。旅程结来,但生活还要继续,做一个眼里有光,有温度的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