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Dawn Refection on Sydney Opera House</span></h1> <font color="#167efb"><b>Dawn Reflection<br>时间:5:20am-5:40am,<br>地点:Oversea Passenger Terminal, 3 Circular Quay West, The Rocks, NSW, 2000</b></font><br> 1月26日是澳大利亚的“国庆日”。悉尼从早到晚都安排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悉尼歌剧院的第一缕晨光、巴兰加鲁的原住民晨礼、岩石区的十公里轮椅赛、悉尼港的飞行表演,环形码头的现场音乐会与维多利亚公园的雅本节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令人应接不暇。 为凑热闹,特地挑了个最早、最有代表性的纪念活动—— Dawn Refection(悉尼歌剧院的第一缕晨光);以感受黎明时分原住民(Aboriginal)艺术作品点亮悉尼歌剧院的独特之美。 庆幸铁路工人很给面子,当天凌晨火车正常行驶,使得我们可以在大清巴早5:15提前赶到“海外游客码头”,观赏黎明时分的悉尼歌剧院。 为了提高娱乐性,在火车上就让Deepseek写了首《悉尼歌剧院的第一缕晨光》,以期增添若干文化色彩。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悉尼歌剧院的第一缕晨光(一)</span></h1> <h5>晨曦微露,海天相接处,</h5><h5>一缕金光,悄然洒落,<br> 悉尼歌剧院,如贝壳般静立,<br>在港湾的怀抱中,迎接新日的问候。</h5> <h5>白色的帆影,在晨光中轻舞,</h5><h5>仿佛大海的乐章,在黎明时分奏响,<br> 每一片弧线,都是光的轨迹,<br>每一道阴影,都是夜的余韵。</h5> <h5>海浪轻拍,如低语的呢喃,</h5><h5>唤醒沉睡的城市,迎接崭新的篇章,<br> 歌剧院的身影,在曙光中渐显,<br>宛如一座灯塔,指引着希望的方向。</h5> <h5>这是第一缕曙光的礼赞,</h5><h5>是大地与天空的对话,<br> 悉尼歌剧院,在这瞬间,</h5><h5>成为光与梦的交汇点。</h5> 这首诗确实为我带来了些许“清晨的宁静与美好”,但貌似没能把澳大利亚日的多重意义——对国家历史的纪念、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对悉尼歌剧院作为象征的美丽意象融为一体。请它作进一步调整。 到了环形码头,顺着人流走到海外游客码头时,海边的铁栅栏前已经站满了观众。支起三脚架,本以为悉尼歌剧院的贝壳顶上会出现若干原住民相关的投影,结果发现就一幅原住民艺术画面投射在贝壳上。唯有天边的晨光在不停地变化着。<br> 一边看,一边拍,在观赏天际变化的过程中,一边让Deepseek看着照片重新写过。<br> 没一会儿,又一首新作出现在手机上,确实多了些描写这一天独特氛围的切题诗句。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悉尼歌剧院的第一缕晨光(二)</span></h1> 第一缕曙光,划破天际,<div>悉尼歌剧院,披上金色的纱衣, <br>在这片南半球的海岸,</div><div>澳大利亚日,悄然苏醒。<br></div> 白色的贝壳,在晨光中闪耀,<div>如历史的篇章,静静展开, <br>原住民的古老歌谣,</div><div>与现代的乐章,交织成海。 <br><br></div> 港湾的水面,泛起粼粼波光, <br>倒映着国旗,红蓝与白的辉映, <br>这是属于这片土地的日子, <br>是记忆与未来的共鸣。<br> 人们聚集,欢笑与歌声, <br>在歌剧院的台阶上回荡, <br>晨曦中,我们共同仰望, <br>这片天空,这片海洋,这片希望。<br> 澳大利亚日,不仅是庆典, <br>更是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期盼, <br>悉尼歌剧院,如一座桥梁, <br>连接着昨日、今日与明天的梦想。<br> 这最后一段,确实写出了当局当天的所思所想。看完晨光,天色大亮。来时当代艺术馆前的灯光隧道,在早晨的阳光下露出了它的本来面貌——原来是一个悉尼艺术节的室外作品——一个竹子编就的“竹棚”,主题就是“我们要留下什么?”旨在探讨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期望。竹棚里面,每一根竹条上都写满了各种各样的愿景与期望。 用Deepseek 拍了张照片,本来只想让它翻译一下,不料它翻译完文字说明,随即又给我写了首诗。要不把它贴出来分享一下都觉得不好意思。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我们留下的东西</b></h1> 在悉尼的海岸,晨曦初现, <br>歌剧院的白帆,映照着希望的光线, <br>2025年的艺术节, <br>编织着我们对未来的祈愿。<br> “我们留下的东西”, <br>不仅是记忆,更是行动, <br>在这片土地上, <br>我们书写着对自然的承诺。<br> 竹制的装置,在草坪上伫立, <br>每一根竹子,都是未来的誓言, <br>我们问自己: <br>要为子孙留下怎样的世界?<br> 原住民的智慧, <br>与现代的愿景交织, <br>在这片水域与土地上, <br>我们聆听古老的故事,也创造新的篇章。<br> 悉尼歌剧院,如一座灯塔, <br>指引我们走向可持续的明天, <br>在这澳大利亚日的晨光中, <br>我们共同编织希望,为未来留下光辉的足迹。<br> 看完这个艺术装置,由衷地觉得它和Dawn Reflection还真是一个珠联璧合的完美组合——借助悉尼歌剧院光与影的变化,观赏了原住民的生活艺术场景,借助原住民的“竹棚”,又艺术地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与未来的思考。 它既是第一缕曙光的礼赞, <br>也是大地与天空的对话,<div>既是对国家历史的纪念,</div><div>也是对多元文化的庆祝。 <br>悉尼歌剧院,在这瞬间, <br>成了光与梦的交汇点。<br></div> 这个早,起得值了。 谢谢阅读、点赞、分享。 20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