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海南学习《中华传统道德文化选编》)

弟子三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 02 03 9:20于艺绮窗帘旗舰店门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忍辱者,天下能祸。能无求者,天不能贱。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能不贪生者,天不能死。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能造就人才者,天不能孤。能以身任天下后世者,天不能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译文】能知足的人,上天也不会使他贫穷;能忍辱的人,上天也不会降祸于他;无所求的人,上天也不会使他低贱;能不看重身体的人,上天也不会使他生病;能不贪生的人,上天也不会让他轻易死去;能随遇而安的人,上天也不会困扰他;能造就人才的人,上天也不会让他孤独;能担负天下责任的人,上天也不会让他绝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了凡准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 02 03 7:20于明一书屋门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译文】古往今来许多世家显贵,无非是靠积德而来。若想在世间做具备高尚品格的人,还是得靠读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译文】读书即便不能成名成家,终究可以使人品味高雅。修养德行不图回报,自然可以心安理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译文】人的聪明如果用于正道,越聪明越好,学问功名更能增加他好的品质。而人的聪明如果用于邪路, 则越聪明越荒谬,学问功</p><p class="ql-block">名反而助长他的奸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 02 03 16:20于挺秀公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祝爷爷奶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 02 02</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祝爸爸妈妈大吉大利年年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幸福的爷爷奶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华传统道德文化选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颜希文 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南出版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书2017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图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专家评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本难得的好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颜希文《中华传统道德文化选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傅治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华五千年文明中,道德文化是其核心。我们的祖先十分重视道德文化的建设,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无不以道德文化建设为己任。我国最早的典籍、相传为周文王所著的《易经》,就把“厚德载物”作为君子的基本要求。《诗经》的第一篇《关雎》肯定夫妇的忠贞和乐是家庭幸福的基础,而《谷风》与《氓》则指出丈夫的道德缺失,是造成了家庭不幸的主要原因。《左传》说,“德,国家之基也”,它的开宗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就强调孝悌,并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来勉励后人。孔子是我国古代道德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系统地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标准及其相互的关联,为中国的道德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后,代代有人对孔子思想加以阐释,有所弘扬,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直到当代从未中断。其中有长篇巨制,也有格言警句;有诗词歌赋,也有散体文章。我曾想如果有人把这些有关道德文化的论著收集起来,汇集成书,将是一件惠及大众,润泽后世的好事。不料我的愿景终于成了现实。2014年10月,颜希文先生编辑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选编》一书送到了我的案头,2016年12月,该书的第二版(海南出版社出版)又面世了。两年多来,我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这本书上,真正的爱不释手,忍不住想推荐给更多的读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书的特点非常突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是资料收集的艰难性。全书214篇,上自先秦,下至当代,凡有关道德的论述,无不兼收并蓄。我国古今图书,浩如烟海,要从如此浩繁的典籍中,摘选出有关道德的经典论述,该是一件多么艰难而繁重的工作,没有认真刻苦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像书中的《古今道德箴言》《古今圣贤劝善篇》《古今长寿养生箴言》,三篇文字,共收箴言、格言2000多条,都是编者从自己十几年读书、阅报的几万条笔记中精选出来的。事实上此书不仅是编者六十余年的广泛阅读、日积月累和勤于笔记的结果,同时也有他父亲几十年潜心收藏的有关道德的名篇佳作在内。两代人的努力,一百多年的耕耘,为的就是让中华传统美德能够流传与弘扬,苦心孤孤诣,令人钦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是资料收集的完整性。我所见到的有关传统道德的书籍不少,但没有那本像这本书一样完整和系统。例如有关孝道的资料就有24篇,有关家教的就有49篇,有关养心养生的更是多达70篇。其中有长篇也有短论,有文言也有白话,有诗词也有歌赋,有庄言也有谐语,几乎将有关道德的文献资料,尽揽其中。全书是个大系统,每个部分又是一个小系统,如此完备而系统的道德教程是不多见的。读者一书在手,即可进入一个道德文化的广阔而又有序的天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是资料编排的科学性。全书200余篇,45万多字,书中虽然没有分出编目,但大体上可以分为10大部分。先是总论,选了《弟子规》等三篇经典,是道德修养的总目标与总纲要。其后分别是劝孝齐家、爱国爱民、修身养性、劝学劝勤、养身长寿以及敬老爱老等不同方面,是全书的分论。分论中有些内容是交叉的,这是因为道德修养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的涵盖与重叠是难免的。分论的第一个条目就是有关孝道的论述,地位十分突出,内容最为丰富。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修身的起点,是齐家的第一要义。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编者的深意所在。而将养身的戒奢、戒贪、戒淫、戒赌、戒毒、戒酒等“六戒”殿后,也及有深刻性和现实的针对性。“六戒”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人生最后的一道安全堤坝。编者这种编排,既有良苦用心,又与前面的劝孝、劝善、劝学、劝勤、劝俭、劝忍等内容相对应,很有科学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和灵根。习近平同志指出,学习、继承和弘扬传统的精华,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很有意义。我们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更要注重以德治国。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全民都能重视修身美德,则家庭美德、社会功德、职业道德和治国美德都可建立起来,再加上法制的力量,则国家之兴盛,中国梦的实现便可指日可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道德的生成需要教育和培养,教育和培养需要教材。现在我向广大读者郑重推荐颜希文先生编辑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选编》,它是现有公开出版的同类读物中最为完备、最有可读性、最有价值的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当然,由于书中内容绝大多数来自我国的封建时代,其中难免有不合时宜的东西,需要我们批判和扬弃,这是题中应有之义,无需赘言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邵阳学院中文系教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