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八、九十年代时期,农村的春节处处洋溢着热闹、喜庆连连的氛围,传统节日的韵味浓郁非常。然而,现在的农村于春节期间,却与过去截然不同,非常的冷清。今年我举家三口回到农村中过春节,所见所闻却大有物是人非之感,诸多变化着实发人深省。</p><p class="ql-block"> 往昔农村春节的热闹景象仿佛还在眼前。那时,鞭炮声从除夕开始一直到元宵佳节,持续不断地响彻在村庄的上空,像是在诉说着新年的喜悦。村庄里,大人小孩身着新衣,打扮得喜气洋洋,成群结队地穿梭在村头巷尾,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家家门口的红灯笼高高挂起,红红的对联在风中飘扬,映红了整个村庄。走亲访友是春节的重要活动,人们带着丰厚的礼品,怀揣着热忱的情感,在各个村庄间穿梭,传递着亲情与友情。喜庆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舞龙舞狮、唱戏杂耍,整个村庄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p><p class="ql-block"> 然而,如今的农村春节却显得格外冷清。鞭炮声稀稀落落,只有初一到初三早上才能偶尔听到一点声响,那曾经的鞭炮齐鸣仿佛成为了遥远的记忆。村庄里不再有成群结队欢笑的人群,大人小孩不再精心打扮后四处游玩。红灯笼和红对联也不再像过去那样随处可见,走亲访友变得极为罕见,喜庆活动更是消失得干干净净,村庄被一种冷清的氛围所笼罩。同时,物价的上涨,尤其是海鲜价格数倍增长,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压力。空楼房和宅院不断增多,人口流动加剧,很多人只是春节短暂返乡后便匆匆离开。种植养殖专业户负债,年轻人靠信用贷款度日,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农村经济的困窘。</p><p class="ql-block"> 农村这种变化背后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寻求发展机会,这使得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庄失去了往日的活力。现代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冲击,让传统的春节习俗逐渐被淡化。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改变了春节的庆祝方式,不再像过去那样注重传统习俗的传承。而农村经济的困境,一方面是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种植养殖行业面临着巨大风险;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现代社会,农村传统文化的弘扬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意识到,农村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民俗风情和生活智慧。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扶持力度,鼓励举办传统的节日活动,培养民间艺人,让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学校也可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年轻一代了解和热爱农村传统文化。村民自身也要增强文化自信,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让春节在农村重新焕发出浓郁的传统韵味,让农村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根基和发展方向。</p><p class="ql-block"> 春节期间农村的所见所闻,不仅仅是一种现象的呈现,更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提醒我们要重视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守护好农村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何文彬)</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