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颜楷</p> <p class="ql-block"> 颜楷(1877-1927,男,字雍耆,华阳(成都市)人。学者、书法家)。他的《戊午(民国七年1918)旧作》七律四屏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忧虑。此作虽为晚年约1925年以后所书,但字里行间仍透露出作者年轻时的壮志未酬与对时局的深切关怀。</p><p class="ql-block"> 首句“中夏危机怵四环”,以“中夏”代指中国,表达了颜楷对国家所面临四面楚歌般危机的深深忧虑。1918年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列强环伺的动荡时期,国家的前途命运岌岌可危。颜楷用“怵四环”三字,生动地描绘出这种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局势。</p><p class="ql-block"> “金瓯宰割等三韩”,则进一步以“金瓯”象征完整的国家,而“宰割”则暗示了国土被分割、主权受侵犯的残酷现实。“等三韩”则借指朝鲜半岛历史上被列强分割的惨痛经历,以此暗喻中国同样面临着被列强蚕食瓜分的危险。</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庾郎有赋伤残破,贾子无书策治安”,颜楷借用了古代文人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感慨。庾信(庾郎)的赋作常抒发家国残破的哀愁,而贾谊(贾子)则因《治安策》而闻名,其文旨在为国家长治久安出谋划策。颜楷以此自比,既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又透露出对现实政治中缺乏有效治国策略的失望。</p><p class="ql-block"> “乱法以文儒效鄙,止戈为武将才难”,这两句则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颜楷认为,以文乱法、儒者空谈道德而实际效果鄙陋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他也感叹于武将虽欲止戈却才难胜任的困境。这既是对当时政治腐败、军阀无能的深刻揭露,也是对文人墨客难以真正施展才华的无奈感慨。</p><p class="ql-block"> 末句“苍茫一片雄心发,起舞蹲蹲欲蠕鞍”,则展现了颜楷在困境中仍不失壮志的豪情。尽管时局艰难,但他内心的雄心并未熄灭,反而更加坚定。他仿佛要起身起舞、跃上马鞍,去为国家的未来奋斗拼搏。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颜楷作为一位文人书法家的可贵之处。</p><p class="ql-block"> 颜楷的《戊午(民国七年191旧作》七律四屏,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时局的深刻反思,更是他对国家命运与民族前途的深切关怀。晚年的他,在书写这些诗句时,或许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岁月的沧桑与时代的变迁。然而,他内心的那份豪情与壮志,却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品一)</p> <p class="ql-block">此原作系成都藏家姜先生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