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那是1950年代,听长辈说到处红旗招展、歌声嘹亮,人们斗志昂扬地迎来一个个轰轰烈烈的新时代。老奶奶也说,从未听说过这样的社会,感觉一切都是开天辟地第一回,让人震撼。一些事情的发生,是在白虎尚未出生,或者没有进入记忆的年龄。</p><p class="ql-block">像新中国初期在农村开展的土地改革,斗地主分田地,以及后来的合作化运动;各行各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镇压反革命、思想改造、三反五反等等,难以一言以蔽之。但渐渐,听得多了感觉就像亲身经历似的。三反五反运动是指1951年到1952年提出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一场场现实版的“阶级斗争”,就是要从政治上惩治资本的“罪恶”,反对一切资产阶级血腥的压迫剥削思想和制度。“资本来到人间,每个毛孔里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p><p class="ql-block">白虎出生在一个热闹非凡的新时代,却是一个传统封闭的小村庄。最初他是以怀疑的目光,吚吚呀呀的语言与周围交流,并认识自我的。大概是出于讨嫌加怜惜,出生后父母一直没给起个正式名字,就叫“小东西”。</p><p class="ql-block">一开始小东西就不是个安分的孩子,俨然以“科学家”自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儿去?”他隐约感觉自己来自一个不知名的世界。比较原来的世界虽然不见光亮,却是温暖的、柔和的,让他无忧无虑;现在的世界是耀眼的、亮晃晃的,让他不舒服,时饱时饥、忽冷忽热也让他不快活。总之还是原来的世界好,可原来的世界在哪儿呢?常常一个人躺在宽大的床上、空旷的房间里苦思冥想,并感受着周围的寂静——这种静能让他听见蚂蚁爬动的声音,更有屋外远处树叶的沙沙声。冥想中他向上张望,发现自己在下屋子在上,三根粗粗的桁架紧贴着屋面;不知从哪儿飞来两只小鸟,在屋里窜来窜去,或攀附在桁架上东张张、西啄啄。他躺的床紧靠的墙面有一扇小窗——所谓小窗就是在墙洞中插上两根木棍,透过窗户发现外面的天是明亮透蓝的,蓝天下面有一株绿树,树上有只小鸟在蹦跳欢唱。他希望自己也能像小鸟那样,上到屋顶摸摸桁架,飞到屋外自由自在。可他动了动手脚,发现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继续躺在床上。</p><p class="ql-block">他注意到了父母的存在,他们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呵护自己?是什么“人”派他们来的?他们管自己吃喝拉撒、穿衣睡觉;好像他们不在就由姐姐陪伴自己,咿咿呀呀地逗自己玩。村里那些陌生的人们不是这样的,他们的眼神,尤其那生硬高亢的声音让他恐惧。他们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能像父母那样照顾他?他因此而恐惧这些陌生人的靠近。再由此想到,哪一天父母不管自己了,姐姐也离开了怎么办?小东西苦思冥想后,又为未知的未来迷茫、焦虑起来。</p><p class="ql-block">小东西不仅白天大脑想入非非,嘴里咿咿呀呀的,夜晚睡觉也不安分。给大人的感觉:“他又做梦了”,有梦靥也有梦魇。半夜三更突然咿呀几句,手舞足蹈几下又沉沉睡去;或者干脆从床上睡到地下,并且这类“游戏”时常发生。这让照顾他的父母淘神费心了许多。某个早上姐姐怎么也找不着他了,家里、屋外,各处寻遍了,就是寻不着。小东西不见了?最后不得不去寻求父母,幸好父母就在村前不远的农田里干活,全村人都被惊动了还是没有寻着。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小东西难道会梦游,走远了?这么小的年龄能走得了,走得远吗?就村前屋后地寻。正准备下村前的水塘去捞底呢,姐姐喊叫,“他在家呢!”是父亲点亮了洋油灯,指导着姐姐钻进灰暗的床底下、最里面墙角处,把还在沉睡的小东西慢慢拽出来。</p><p class="ql-block">这次“游戏”着实让父母惊吓得不轻。母亲紧紧搂着浑身沾满堂灰的小东西,流泪唉叹:“唉,你这讨债鬼,没一天让人省心的,知道你喜欢睡床底下,刚才明明细瞅了,怎么就没瞧见呢?是菩萨把你送回来的吗?”</p><p class="ql-block">父亲讨嫌地,“你看他这一身堂灰,跟墙一个颜色,光线又暗,慌里慌张的,哪里瞧得清。”</p><p class="ql-block">母亲轻轻地揉着小东西的头,“可这头毛是黑的呀,怎就没瞧见呢?”</p><p class="ql-block">父亲:“小东西喜欢侧身蜷曲着睡,把头蜷到胸前、缩到墙角处,将好挡住了头毛还真瞧不见,该给他一点记性了。”说着张开手掌对着小屁股,“啪—”一声脆响。</p><p class="ql-block">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东西又害怕黑暗了。到了傍晚天色暗了,如果姐姐不把家里的洋油灯点亮,打死他也不敢回到漆黑的屋里,感觉那是一个巨大的黑洞,会吞噬了他。姐姐把油灯点亮后,他又紧紧围在灯前,还要姐姐陪着。再从半掩的门缝看外面沉入无边的黑暗,感觉比先前屋里的黑暗更恐怖了,又要求姐姐把大门闩紧点,瞥见一点外面的黑暗都恐惧得不行。</p><p class="ql-block">小东西如此胆小、忌生人、畏惧黑暗,常惹得母亲叹息,“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呀?”</p><p class="ql-block">父亲说:“其实这样胆小的孩子也听人说过,只是注意千万不要吓着他了,有同龄小朋友陪伴一起玩耍,玩得高兴了、经历多了,兴许就会好一些。”</p><p class="ql-block">在往后的日子里,父母经常劳动时把小东西带到田间地头见世面。在田野里认识了许多来自外村的小朋友,渐渐地他开心了,性格也变了,能接受陌生的环境,包容他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