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天津租界时期,比利时所开发的有轨电车,为老天津卫增加了一抹亮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开篇导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片头标题使用了幻灭一词,"幻灭"之说,甚是玄幻之至!此语乃佛教之精髓,亦佛家之真谛!世间谓之生、亦本无生,谓之灭、亦无灭!事物的消亡并非实有其事,实乃“幻生亦幻灭,皆出自幻象之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自100年前天津的租界,犹如幻景之地,自幻有而走向了幻无! “幻像之来,亭台楼阁犹如假中见真,幻灭而去,世间万物四大皆空,亦在真真假假,真假难辨之中”!历史从来就是如此,打打杀杀的一场闹剧之后,无可奈何花落去,最终还其了本来面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说到租界的本源,皆因近代中国的一系列战争,及不平等条约所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首先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天津从此成为通商口岸。1860年,英、法、美三国相继在天津划定,并建立了本国的租界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其次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日在日本关岛签订了《马关条约》,随后德国、日本相继在天津建立自己的租界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再其次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又被迫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至此,俄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再加上比利时,先后在天津划定了各自的租界区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从此,天津形成了英、法、美、德、意、俄、日、奥匈帝国、比利时等,九个国家租界的格局。这些租界,是各国列强在中国天津,建立的一片特殊的行政管理区域,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本篇内容的主角比利时,其实并不在八国联军之列,但比利时见有利可图,也参与其中,结果,虚弱的清政府,让浑水摸鱼的比利时阴谋得逞,从天津轻易的划分到了一块土地,建立了比利时租界。自此,中国彻底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国家管理业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八国联军侵华与强占租界的历史,在各类文史资料中屡有提及,本文也不再累述,只是想重点说一说比利时,是如何趁火打劫,从强占到强退,建立租界乃至退出租界的丑恶甚至可笑行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租界时代的比利时领事馆旧址纪念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的比利时租界,是近代中国唯一的一个比国租界区。它也是天津的九个租界之一,但史书上历来表述甚少,此篇文章也算是拾遗补缺的一个索引之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比利时租界自1902年开始建立,采用的就是松散的管理方式。俗话说,轻易得来的东西,总是不那么珍惜,比利时政府就是这样,自建立租界以来,租界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一直到1931年退出,又把管理职能交还给了中国。同时,也把租界因经营不善而签下的债务,一并转给了中国政府,看似中国占了便宜,实际上再一次吃了哑巴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说起比利时租界,那还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因清政府的腐败,至天津、北京全部陷落后,而被迫签订的卖国条约,条约内容允许各国在中国圈定租界区,并自由经商。而善于投机取巧、多吃多占的比利时,既没派兵,也未参战,却也跟着起哄架秧,下山摘了桃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初比利时看到八国联军的胜利,知道日后必然会有利益来分享,于是,比利时的小人心态油然而生,也随即提出无耻要求,认为当中国曾对11国宣战,11国中也包括了比利时,如今比利时也自然成为了战胜国之一,因此,比利时在战后必需要得到补偿。比利时这种趁火打劫的小人嘴脸,显现的真是淋漓尽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1月17日,比利时驻天津领事梅禄德宣布,奉比利时驻华公使之命,也要开辟租界。至此,中国历史上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待瓜分胜利果实时,却衍生出第九个国家——比利时。同时,也让天津出现了莫名奇妙的九国租界(注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注释:)……中国近代史上,天津有九国租界区,实际上自1902年起,美国正式声明退出天津租界,美租界在当年地图上的标注为"推广界"!后来加上比利时租界,实际上天津仍旧是八个租界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都统衙门并非清朝的官衙,而是八国联军设置的殖民统治机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的比利时,在欧洲也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国,在发达国家的序列里,比利时根本排不上位,因此,在天津的比利时租界,也没有能力大规模开发建设,最后在天津租界时期所留下的遗迹,大多与比利时无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庚子事变以后,八国联军在天津设立都统衙门。联军中的俄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竞相在天津划设租界。早在1900年,比利时商行就找到俄国领事,提出要在俄国占领地内建立工厂,俄国人建议比利时可以单独划设一块租界。据此,比利时驻天津领事梅禄德,找到了天津都统衙门,称奉比利时驻华公使之命,将占据海河东岸俄国占领区东侧地段为比利时租界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比利时能够在天津设立租界的深层次背景,也是依据1900年天津都统衙门成立时宣布的条款,条款规定:“在管辖区内委员会拥有绝对的独立权,并应尽量满足联军司令和各国领事提出的全部要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时清政府刚刚经历了战场的惨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比利时依据条款,提出本国也在诸国列强范围之内,朝野已经无力抗争。于是在1902年2月6日,天津道台张莲芬、天津海关道唐绍仪等,被迫与比利时驻天津代理领事葛德思,签订了《天津永代租地协定》(共十三条),天津比利时租界也因此而正式形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再说到比利时租界的位置,这与俄罗斯有着最直接关系。比利时租界位于今河东区大直沽一带,当年与俄国租界接壤,同样毗邻海河。关于比租界的划设,有个形象的比喻。因八国联军的强大而得到租界,如果把租界比作商品的话,比利时属于随团购得到的"赠品"。赠品的质量自然不能与商品相比,比利时租界比喻为团购赠品,也是再贴切不过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比利时租界修建了一条一公里长的码头,为的是停泊商船,也为的是收取税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因当时比利时商人经商,只是以赚钱为主要目的,无心开发建设租界,另外租界位置偏僻,不利于城市化道路的改造,同时,搞市政建设周期长、回报低。所以,比租界内仅有十条道路,除了两条路宽近三丈外,其他都很窄。且没有路基,没有排水,没有路灯,泥泞不堪。</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而其中最为宽敞的临河路,还是通过贷款的形式修建的,直到比利时租界收回时,贷款都未还清。而如今天津河东区区内规划的难度,也是拜当年比利时所留下的杂乱无章所赐(注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比租界建立初期,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仅从天津警察局雇用了18名华人警员,负责维持租界秩序。比租界内唯一的一处行政机构,就是比利时租界工部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除了从经济层面考量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规定在租界内建立房产,不仅要与在华银行财团组成的房产公司来租用地皮,而且建筑图纸也必须经过该公司的严格审定。因此,也就没有了建造房屋的动力。虽然不喜欢搞市政建设,但比租界当局却修建了一条一公里长的码头,用红砖砌筑,为的是停泊商船,收取税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为什么说租界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因为在划定租界后,界内原有中国百姓的土地房屋,所有权都归比利时。比利时只需要在拆房前半年内告知即可。而租界内的一切行政主权尽归比方行使。但不同于德国等租界,比利时并没有让村民搬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这就要说到比租界的“经营之道”了。比租界的收入主要是靠倒卖土地和征集捐税。先说捐税,由于这里还保留着华人百姓的村落,原住民很多,大直沽的酿酒产业又占了当时天津的半数以上。所以就出现如码头捐、车捐、土地捐、浮房捐、烧酒捐等形形色色的捐税。尤其是土地捐,比利时租界面向大直沽所有原住民,需按房产估值的百分之四缴纳房租,地亩则按每亩每年五角缴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注释:)……租界时代的河东地区,当年鉴于天津老城被拆除,其它租界形成后,本地居民被强制外迁,而当年的河东区属于比利时租界区,反而接纳了大量的本地居民,使得空旷的河东地区瞬间形成私搭乱盖的状况,地面街道走向无序,这样的现象也就形成了日后城区改造的最大难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图中为原来比利时租界内,和记洋行打蛋厂旧址,后改为天津食品一厂,现为碧波园小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不过,向平民百姓收税,也摆脱不了困境。每年大直沽一带房租收入不过千余两,十分有限。所以它只能“卖地”。比租界虽然位置偏僻,但毗邻海河和铁路,适合建设物流仓储和工厂。当时中国市场上三大石油公司之一的,美国德士古石油公司,在1929年,通过比利时工部局翻译靳云波疏通比租界当局,在六纬路临河一段,购买了100多亩地,虽经大直沽村民激烈反抗,最终还是在租界一南一北建成了两处储油站。后来,德士古油站被日本人的势力所取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第一家在比租界内开办的工厂,是英国和记洋行的蛋厂。1922年7月,英国联合国际有限公司先后两次通过靳云波,购买比利时地产公司土地两块,总计180亩,兴建了天津英商"和记洋行蛋厂",从事冷藏和蛋禽加工产业,仅此项交易比租界当局即获利54万元,靳云波则获得佣金2.5万。和记洋行是当时华北最大的蛋品加工厂,仅在华北设立的收购站(支庄)就有130多个,几乎垄断华北蛋品市场。解放后这里成为天津食品一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食品一厂旧址就在今天的碧波园小区。碧波园小区的南侧的位置,原来是棉纺一厂和自行车厂。再往前推则是日本人开办的裕丰纱厂和昌和工厂。创办之初都属于比利时租界,同样也是购自比利时的工部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上面说到和记洋行的蛋厂,直到上个世纪末,更名为天津食品一厂,还经常出售小包装的冷冻全蛋液,本文作者当年在河东区工作期间,因副食品供应的不足,也曾经多次购买全蛋液,说句实在话,味道真的不怎么样!其成品是否添加了其它成分,不得而知!也不知当年"和记洋行"蛋厂,最后成品出厂时,是否也是今天这样的产品质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比利时租界工部局旧址,今天的六纬路175号,当年租用工部局翻译靳云波的私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是一座古老的城市,特别是老城厢的建筑有着数百年历史,而租界区的建筑至今也有上百年了。而遗憾的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拆除了一大批危房。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危漏房改造过程中又拆除了大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至于比利时租界的工部局,也只是靠租借而来的中式四合院办公,四合院处于比租界核心位置,也就是今天的六纬路175号。这处私宅院落,属于中式风格建筑,持有院落的主人,还是比利时工部局的翻译,靳云波的私家住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这处比利时租界工部局旧址。也是原比利时租界内唯一遗存的历史文物,看着现存的老照片,其中可以看到旧“大比国驻津工部局”牌匾就随意放在院子里。比租界被收回后,改为天津市特别第四区。特四区公所署衙,仍然设在原工部局旧址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现在拆除废墟上可以看到正门立柱拱券,是特四区公所在旧工部局门头加建的,具有民国风格,柱子上还能看到整齐捆扎的钢筋。在被拆除时,被拆下来的砖墙、钢梁、木檩,可以知道这座建筑还是十分坚固的。只要保存得当,存在下去是不成问题的,虽然建筑设计本身无奇,但它承载着一段国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不应该被轻易的被抹杀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比利时电车公司承建的有轨电车,图中为站前等待上车的人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的比租界,地址稍稍偏远,从开辟直到交还中国,始终未能进行开发。为了保持与当时各国租界之间的联系,比利时政府将领事馆,也设在了当时最繁华的地区,即原来的英租界内维多利亚道,也就是今天的解放北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史料记载,比利时租界从开始建立,到1931年由中国政府收回。虽然存在了近三十年时间,但比利时的电车电灯公司,自1905年天津老城墙拆除以后,就开始修筑铺设电车轨道,到1906年,单轨“围城转”白牌电车已经正式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轨道公交线路,在当年天津这片封闭的土地上诞生。从此改变了以人力车服务的城市交通方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从1906年通车到1912年,这短短的时间里,比利时公司就收回了全部投资,并获得了可观利润。即便如此,而让比利时人赚得盆满钵满的电车电灯公司,其公司办公的地点,也没有设在比利时租界内或领事馆附近,而是设在意大利租界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租界时期的比利时领事馆,设在英租界的解放北路102-104号,始建于1921年</b><b> </b><b style="font-size:18px;">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比利时租界政府,认为其租界位置比较偏僻,不利于与其它租界沟通,因此,就没有把投资重心放在租界周边,并且将其领事馆也设在了比较繁华、交通便利的英租界维多利亚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该建筑初建时产权属比利时通用银行系统的华比银行,华比银行除了自用外,将二层对外出租,比利时领事馆和美商德士古股份有限公司等,租赁楼层使用作为办公地点。虽经百年风雨沧桑,该建筑仍保存完好,如今是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和平支行营业部办公用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比利时主动归还租界,这在全国尚属首例,虽然是已经逾期并且由中国承担债务,但还是被国民政府大肆宣扬,作为敦促其它国家归还租界的案例。比利时人归还租界的原因,只有他们自己清楚,长期以来,比租界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财政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连之前修建的临河马路,贷款了白银8万两,至归还之时也没有还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另外,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了全球,“冬季”到来,比利时也希望借归还租界,赢得中国政府的好感,从而获取在中国的经济贸易优势。随着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大批经济财团纷纷南迁江浙地区,天津在国内的经济地位也是逐年下降,外国财团在天津经商,和贸易投机的外部条件,已经不再具备。尽快抽身也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多种因素促成,1929年8月31日,中比两国签订了交还天津比租界的约章,规定该租界的行政管理权,以及所有租界公产,移交中国政府;而比利时租界工部局欠下的9万3千两白银(包括利息)由中国政府偿还。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做法,真的让人很是无语。1931年3月,正式举行交接典礼,天津比租界改为天津特别行政区第四区(即特四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当年比利时租界内的街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比利时租界设立之初,租界区的这片土地,最初是由当时比利时驻天津领事馆直接管辖。后来,随着租界里侨民逐渐增多,租界的行政管理权,逐渐移交给比利时的本国侨民,由此也成立了比利时驻津工部局,工部局是设置于天津比租界内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也是天津比利时租界董事会的执行机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但是,大处慷慨投入,小处却抠抠索索的比利时,工部局大楼的建设,始终未列入日程。现在很多人认为,比利时租界在当时并未适时营建,至收回时还是一大片未经开发的荒地。其实这也只是说对了一部分,过去老照片中显示,比租界的街区当年也是十分热闹,只不过比租界内并未进行大规模市政建设,甚至道路也是缺乏规划改造,即便如此,这里仍然居住过很多的比利时侨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至于当年的比利时当局,为什么主动提出撤销比利时租界,至今也有着诸多不同的说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其一:则说是比利时因经营管理不善,致使租界投资失败,银行贷款压力过大,因而退还租界区时,其所欠银行贷款,可以一笔勾销,全部转交给接管的中国政府代为偿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其二:说法是,比利时人的思维方式,历来是仅次于犹太人的大脑,发财是本能,预感到失败就马上抽身退出。也许是这种无利不早起的投机心态作祟,这也恰恰说明了比利时掌控时局的能力所在。当看到了一战失败后的奥匈帝国与德国租界的结果,又预感到世界局势有着不稳定因素,尽快脱身,才是最好的选择,这种思维模式,也是造成了比利时放弃天津租界,最真实原因所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其三:说法是,按照1902年条约的约定,比利时租界的租期是25年,应在1926年归还。到了1927年1月,比利时驻华公使洛恩预感到目前的租界情况,已经属于逾期状态,继续占有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尽快退出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而且用下去,还有借款的压力,经权衡利弊,不如将租界交还给中国,以示友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俄国驻天津领事馆旧址,二十世纪初原沙俄政府驻天津的领事馆,于1902年至1903年期间,在天津俄租界,河东区十一经路88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除了比利时主动交还租界以外,也还有其它国家也主动或被动的交还了在天津的租界,下面要说到天津俄国租界的退出状况。俄国与其他各国不同,它是 1917 年国十月命成功后主动倡议归还,当时北京政府不敢冒然接收,因为中间又夹杂着英、法、美三国的干涉,直到 1924 年才正式交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英、法、俄皆在协约国的同一个阵营,当时天津俄租界,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需要,即将把驻军撤出以外,并无其他变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917 年中美两国相继加人协约国战线,俄国则于同年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退出了协约国。从此英、法、美三个帝国主义国家,立即采取与苏联对抗的立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对天津俄租界的退出进行干涉,理由是俄租界内有他们的工商业权利。这时俄租界的人员都属于帝俄系统,他们也愿意接受三国干涉,所有俄商都悬挂法国国旗。中国官方因为俄租界内有不少外国人居住与经商,对他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未敢过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920年苏联再次作出同样的宜言,此后苏联代表优林和加拉罕,连续向北京催促,北京则一味拖延。1923 年,苏联代表飞跃中国,与孙中山先生发布共同宜言。1924 年5月底,中苏两国开始由加拉罕与顾维钧,订定《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共九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苏联自动放弃了天津俄国租界,和其他一切特权。同年,中国政府将俄租界正式接管,成立天津市特别第三区公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天津原奥匈帝国领事馆旧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要是说比利时的目光短浅,真是一点也不假,从当初的建立,到最后的退出,近三十年时间的租界时间里。租界内不光是没有任何基建项目,而且是搞得一团遭。除了留下了大量的银行欠债未还之外,其留下的城区建设,所造成的弊病至今还在承受之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而奥匈帝国与德国租界的交还,却是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而被迫退出的 !退出天津的租界,要是说是这两个国家的最大遗憾,其实,这点儿损失还真算不了什么,特别是奥匈帝国,租界的退出,比起它自己国家的解体来说,也只能算是毛毛雨而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话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7年8月14日,中国政府对奥宣战的当天,中国军警进驻天津奥租界,该租界被暂时改为天津第二特别区,也称之为特二区,区公署主任为刘凤鸣。直到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租界领事馆建筑也是几经易主,逐渐成为了民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德国,在天津的租界一并被收回,1919年改设为特一区,奥匈帝国所占的河北区一部分1919年改设为特二区。1924年,在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几年以后,中国政府也收回了俄租界,改设为特三区。1931年收回的比利时租界,改设为特四区。后来四区、五区大部分区域予以合并,也就是如今的河东区管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今解放南路与琼州道交口处,德国领事馆旧地今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902年中国晚清政府与奥匈帝国、德国签订的的租界条约,但是它只存在了短短的17年时间。 收回奥匈帝国和德国在天津的租界,其原因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属于战胜国,而奥匈帝国与德国为战败国。因此,两家的租界也被中国政府强制收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租界的收回,看似属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大事件,但在奥匈帝国与德国来说,真的算不了什么,也仅仅是奥匈帝国失败的一个小小插曲而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想当初,1867年奥地利与匈牙利合并,奥匈帝国正式组合成立。奥匈帝国建立后,匈牙利人在对外扩张时也搭上了奥地利的便车,其领土面积在欧洲无限制的扩大。当初也包括欧洲以外的中国,1902年奥匈帝国在清朝得到一块租借地,也就是天津的“奥租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世界就像赌场里的轮盘赌一样,转来转去,也不知世界终究会变成什么模样,结果,奥匈帝国与德国赌输了,而且输的一败涂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成为最落魄的战败国,战败的最终结局,是在1918年,奥匈帝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而使自己的国家政权与国土面积,全面的土崩瓦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奥匈帝国瓦解后,兑变成了10个国家,其当成员有今天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以及三个地区:分别被波兰、罗马尼亚、意大利兼并。而当初奥匈帝国的领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居于欧洲的第二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美国的天津领事馆曾在利华大楼内,其原址曾在泰安道与浙江路交口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美国领事馆在天津待过好几个地方,目前仅存的就剩下了利华大楼!不过要纠正一点,是利华大楼附楼作为美国领事馆直到1949年(1941.12—1945.9中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天津的租界时期,要是说比利时像狗皮膏药般,硬往上贴,从而获得了些许既得利益!而九国租界中,还有一家,愣是让人看不懂。费劲吧啦的得到了租界地,反而觉得是个累赘、包袱。千方百计地想要甩掉,而晚清政府已经吓破了胆,并不敢收下,结果叫英国捡了个便宜,还美其名曰叫什么"推广界",而这个国家就是"美国"如今说起来,还真的让人看不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的美国租界,是当年清政府划定的,而美国领事坚决不要,当时的美国正忙于南北战争,无法顾及,1880年和1896年,美国两度表示要归还租界,但是清政府没有给予回应。1902年美国租界转交由英国代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的美租界,是1860年随同英国在天津强行划定的租界,在英租界南面相邻的位置。美租界东临海河,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以博目哩道(今彰德道)和英租界毗邻,南接开封道为止的一条狭窄地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当年美租界划定期间,美国的南北战争激战正酣,故此一直无法获得政府的批准,1880年。美国驻华领事,以日后有权恢复行政管理为前提,归还租界,并由天津海关代管。其后的1896年,美国再次声明,欲放弃租界管理权。但是清政府没有给予答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902年,美租界因产权无法确定,遂私自决定将租界转让给英租界,并与天津英租界合并!因此,美租界总共存在了40余年。 美租界与其它租界的不同之处,就是天津美租界最初的划定,却没有留下任何划界契约、公告等法律文书性质的官方纪录。因此,天津美租界的合法性,也曾多次引发外交的纠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美租界也是天津九国租界里最早消失,自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划入英租界,成为英租界的"南扩展界"。所以寻访美租界,也就是寻访英租界曾经的一部分。今天,在原美租界范围内,已经见不到1902年以前的老建筑,所剩不多的百年遗存,均建于英租界时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这块狭小的区域,毗邻小白楼中央商务区。在原美租界区域内,现存近百年历史老建筑,分别为大光明影院旧址。另有开滦办事处大楼、开滦宿舍楼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的原日本总领馆旧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原天津日租界内,大和公园南侧的街道名为花园街(今山东路)它是1904年伴随着大和公园而建的,名字的由来也是因这座公园而得名,当时日租界的街区,多以日本本国地名和人名来命名。1915年,在当时的宫岛街与花园街交口处(鞍山道与山东路交界)的西南侧,日本政府建起了新的总领事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其实,这已是日本领事馆第三次迁址了。1875年(清光绪元年),日本驻天津领事馆在美国侨民的一所住宅内成立。后来领事馆迁入泰安道与解放北路交口处(现已不存)的一所楼房里办公。1902年,日本将天津领事馆升格为总领事馆,伊集院彦吉为当时的第一任总领事。到1909年,日本驻天津总领事馆,由天津英租界迁入天津日租界荣街(今和平区新华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因为战争原因被强制收回租界的一共是三个国家,奥匈帝国与德国是因一战的失败,而日本则是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而失去租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说起来可笑,尽管日本是在原子弹的威力下投降,可是1945年日本天皇,却在投降书上却大言不惭的把投降书,改为"终战"协定,言外之意则是自己主动停战的!以从字眼儿上求得些许安慰,真可谓是人死架子不倒!因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而得到的胜利果实之一,就包括收回租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由此来看,当时的旧中国,尽管自己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在国际舞台上,却始终站在胜利者的一边,而收回租界就是其中所得到的利益,还有就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待遇,至今还在享受!</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此楼是法租界最大地产公司比利时“仪品”公司所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要说比利时在天津最有影响力的,那就是著名的电车电灯公司,但这些业绩并不属于政府,只是属于比利时通用银行财团,它开始建造了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后来又扩大到六条线路。在1916年到1926年运营期间,光是电车公司就赚了2500万银元。据说比利时国内教育的经费,完全由天津电车电灯公司的收入来承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即便如此,天津有轨电车的历史,也开创了中国近代城市交通网络的先河。从此也计入了天津近代城市历史的史册中。如今,已经尚存为数不多的天津卫老人,说起天津曾经的过去,也是对有轨电车时代,有着无限的怀念与眷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中国近代近百年的时间里,先后有九个国家在中国的国土上建立了租界,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社会管理形态,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变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除了当年比利时、俄国主动退出租界,美国租界被英国兼并以外,还有两次世界大战失败而强制退出租界的奥匈帝国、德国、还有日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最后就是在1945年的11月,中国政府颁布了接收租界条款,由此,正式收回了天津最后三个国家的租界,即英、法、意租界,从此,天津的租界时代正式结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至此,天津近代的九国租界,已经成为了逝去的历史,愿这样的历史,永远不要在中国的土地上重演。愿我的家乡天津,一天天的发展壮大,城市也越来越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此文到此结束,文字内容与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其中的观点,属于编者个人的认识与理解,如有不妥之处,请来函商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本文编辑:杨群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二零二五年二月二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