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垦殖场 一代人记忆

富贵花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吉水县创办的是白水综合垦殖场(简称“吉水白垦”),白水有着天然的土地资源优势,土地兴业兴财,由此带来人丁兴旺和街市的繁荣。在当时,人财物的聚集繁华除了吉水县城之外,没有哪个乡镇能与白水相比。那个人声鼎沸的垦荒年代,是白水辉煌的时代。白水垦殖场始建于1957年,1966年开始接受第一代知青,60年来,几代白垦人,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这块神奇而迷人的土地,开创了白水垦殖场一个时代的传奇。当时的白水垦殖场修水库、开良田、垦荒种树,办松香厂、塑料厂、五金厂、电厂、农机厂、树脂厂、修配厂、车队、茶场、子弟学校等,当时白水被誉为“小香港”,名噪一时,风头无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江西共产主义大学吉水分校,校区在白水镇,因而简称白水共大。1958年8月1日创办,学制四年,国家不包分配,实行“社来社去”,但也可根据需要,对部分毕业生安排工作。</b></p> <p class="ql-block">  当年白水有一个共产主义大学,听名字似乎很响亮,实际上是一个中等专业学校,是全省共大的一个分校,培养农业各类中等专业人才。该校有农业、林业、畜牧兽医、财会、农机等专业;其办学方针是“半工半读,勤工俭学,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农忙劳动,农闲学习,晴天多劳,雨天多学”。学校把生产基地、科学实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除了有农场、林场外,还有校办工厂。白水共大1958年创办,1981年转为普通中学,20多年共招生十三届,培养农业各类中等专业人才2800多人。当时该校学生读书、吃饭不要钱,每月还有3、4元的津贴费,而且部分毕业生还有工作分配,所以这所学校当时很热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吉水县(白水)共大</b></p><p class="ql-block"> 江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吉水分校于1958年8月1日在白水土岭村创办(简称白水共大),前身是吉水县劳动技术学校。</p><p class="ql-block"> 白水共大面向全县招生,学制4年。国家不包分配,实行“社来社去”,根据需要对部分毕业生适当安排工作。初办时,分农业、林业、畜牧兽医、财会等专业,设6个教学班,学生387人,教工24人。后增设农机专业。 </p><p class="ql-block"> 1976年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吉水分校停止招生近五年。吉水县于1981年首次实行了中考,在1981至1982年招收的学生中超过一半考上了大学,其中不乏有知名专家学者、人民教师、企业家、政府人员等。大量优质的青年通过考试,再次进入到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吉水分校学习。学校教学楼也从之前的一层瓦房,加盖成了两层的新教学楼,同时也建了新宿舍楼、食堂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自创办以来共招生13届,培养农业各类中等专业人才2800余人。遵照“半工半读,勤工俭学,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办学方针,采取“农忙劳动,农闲学习,晴天多劳,雨天多学”的教学方法,把生产基地科学实验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该校白手起家,艰苦建校,12年内建起了教学大楼、宿舍、开办大礼堂、膳厅、医疗室等,共8245平方米。有水田旱地400余亩,山林4500亩。</p><p class="ql-block"> 该校于1981年改为普通中学,1983年改为白水农业高中。1984年春,工厂停办,大部分山林土地划归县林业苗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