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乡愁】沂蒙山的味道

@安好-便是晴天♛原创诗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安好~便是晴天 </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9019311</p><p class="ql-block">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味道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去,但有些味道却如同刻在心底的印记,永远无法抹去。</p><p class="ql-block"> 对于我来说,沂蒙山的煎饼便是这样一种味道,每当我拿起煎饼,那熟悉的味道便会在舌尖上蔓延,而我的思绪,也会瞬间被拉回到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家乡,这时的我就会想起那默默付出、用爱为我们烙下每一张煎饼的娘。</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那个贫穷物资匮乏的年代,沂蒙山的煎饼不仅是一种食物与美味,更是一种承载着母爱与希望的象征,它书写着曾经的苦难生活,也映照着沂蒙女性伟大母爱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家里的生活条件并不好,但母亲总是想尽办法让我们吃得饱、吃得好,每次烙煎饼的头天晚上,母亲都会先把我们这些孩子哄上炕,院子里,便传来了母亲推磨的声响,那磨盘在母亲的手中缓缓转动,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磨盘上的玉米粒在石磨的碾压下,变成了一股股金黄的玉米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有一次,我半夜被惊醒,透过窗户向外看去,只见母亲还在院子里推磨,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院子里已经落了一层晶莹的霜,月光洒在母亲的身上,她的身影显得格外单薄,母亲的手冻得通红,但她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那一刻,我的心中涌起了一股说不出的滋味,那是心疼,也是感动。</p><p class="ql-block"> 天不亮,母亲就开始烧火烙煎饼。那时候,烧的是树叶和麦糠,浓烟弥漫在低矮的厨房里,呛得人直咳嗽,母亲却任凭汗水在脸上流淌,默默地从鏊子上揭下一张又一张煎饼;那煎饼虽然粗糙又僵硬,但围在母亲身旁的我们,却总是吃得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有烟火的地方,才有村庄的景象;有娘,才会有家的模样;在那个贫困的时代,是母亲的勤劳,让寒冷的生活变得热气腾腾;是母亲的煎饼,让那段苦难的岁月充满了欢乐和希望。</p> <p class="ql-block">  记得我第一次去外地上学,母亲为我准备了一大包袱煎饼,她把煎饼仔细地挑选了一遍,又用干净的布包好,然后送到村口的路上,母亲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我背着包袱,大步走向远方;年少的我,并没有回头张望,只是觉得背着那包袱煎饼,就好像娘一直在我身旁;许多年后,母亲告诉我,那是她第一次让我独自远行,她的心就像被揪去了一样。</p><p class="ql-block"> 刚到学校时,半夜里有个同学突然放声大哭,他说他想娘;借着微弱的星光,我看着窗户上那包袱煎饼,我的眼泪也不由得滑落脸庞;那晚,喧闹的宿舍变得格外安静,我知道,同学们和我一样,在思念自己的亲娘;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母亲的牵挂总是如影随形,她会因为担心我们吃不上她烙的煎饼、吃不好睡不香而夜不能寐。</p> <p class="ql-block">  沂蒙山的煎饼,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承载着游子的乡愁和母亲的念想,无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总会有煎饼陪伴在我们身旁,无论身在何处,家乡的煎饼始终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慰藉。</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河水般流淌,往日冒着炊烟的贫穷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漆黑的灶台、曾经打过我们的烧火棍都已经不知去向;我们的母亲也已经白发苍苍,但每次回家,我们还是会像从前一样,捧着买来的煎饼围在娘的身旁,餐桌上的食品各式各样,但煎饼总是被我们情有独钟地捧在手上,这绝不仅仅是因为饮食的习惯,更不是我们故意做出矫情的模样;因为在我们心里,家乡的煎饼才最有营养,它能给我们力量,它是我们心中家的模样;拿起煎饼,我就想起娘,想起她那粗糙的双手,想起她那忙碌的身影,想起她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母亲的爱,就像那煎饼一样,虽然简单,但却无比珍贵。它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让我们在异乡的岁月里不再迷茫。</p><p class="ql-block"> 如今,虽然我已经长大成人,离开了家乡,但沂蒙山的煎饼依然是我心中最深的牵挂,每当我拿起煎饼,那熟悉的味道便会唤起我内心深处的乡愁;那是对家乡的眷恋,是对母亲的感恩,更是对那段艰苦岁月的怀念,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漫长,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这份味蕾上的乡愁,将永远伴随着我,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