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贴春联,吃饺子,走亲戚春节三件套。今年春节,我和老妈圆满完成了这些规定动作。</p><p class="ql-block"> 两个舅家,一个姨家,虽然都在西安,但车程至少一小时以上,拎着东西,看着导航,挤着地铁,到了以后,客套话废话,家长里短,交换着趣事喜事糗事难事,一通寒暄。</p><p class="ql-block"> 三舅家算得上小康之上人家。儿子开公司,一梯一户大平层,楼上楼下两套房,今年他的亲家一大家也在。十几口人吃饭,厨房里就一两个人在忙,妗子满脸倦容,一身怨气,这个饭吃的谨慎尬气。三舅敬亲家酒,感慨道:亲家(两个女儿),你命好啊,找了两个好女婿…… 亲家憋了半天:俺女子也不孬呀!哈哈,这是多么的意难平,孙子都十几岁了,舅舅还在替儿子叫屈。五六个半大的孩子,抱着平板,心无旁骛,收红包的时候连头都舍不得抬起来,他们不在乎钱的主人是谁,我白花花的大洋就这么流了出去。</p><p class="ql-block"> 小姨家是个平常人家的日子,儿子也是能挣大钱的主,家里出钱的事基本包了,但他们与儿媳的关系紧张,儿子一家人整整齐齐回来,也就是年三十这次,一年一回蜻蜓点水。我小时候,我们两家来往比较多,所以我更自在,更亲切一些,小姨就像我妈一样的存在,不停地劝吃劝喝,我推脱不急,只能吃饱了还吃。但那个姨夫就欠了一点火候,人自私强势,现在年龄大了也算是强弩之末,但也只是坏人变老了,并不是变好了。转了一圈,老妈感慨:就咱家穷。我说,偶尔去看一看别人家的幸福,找一下他们的不如意,受一下刺激也是必要的,这大概就是走亲戚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一地鸡毛是生活的常态,有钱人一地鸡毛,没钱人两地鸡毛。家家一本难念的经,不怕经难念,就怕没经念,经书十二卷,卷卷大声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