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同城] 大年初四:中街方城趣味多(上)

臧学志

<h1><b> 2025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四。</b></h1><h1><b> 傍晚时分,考虑到好长时间没有到中街走一番了,何不趁着无事,走上一走?就是这个主意!走起!</b></h1><h1><b> 这不?乘坐243路公交车,直接来到了中街方城景区的北面!</b></h1><h1><b> 咦?这里还有一座武士雕像!努尔哈赤吗?皇太极?搞不清楚!爱谁谁吧!</b></h1> <h1><b> 看!这个牌楼没少经过!但改成“沈阳方城”字样还是头一回看到。</b></h1> <h1><b> 这就是著名的“盛京龙城”!以前叫做“豫珑城”!这是北面。</b></h1> <h1><b> 哈!这里还有“沈阳方城”景区的游览图!方城内的景区真的是“一览无余”!</b></h1> <h1><br></h1><h1><b> 这是“盛京龙城”的正面。</b></h1> <h1><b> 二位(大)小朋友,来一张呗?</b></h1> <h1><b> 这个地方好!</b></h1> <h1><b> 这是进到了“盛京龙城(豫珑城)”的里面。看楼阁(亭子)下的花灯!漂亮吧?</b></h1> <h1><b> 是不?</b></h1> <h1><b> 咱给这朵大花灯来个近照!这花蕊!怎么是个小人儿?是鹿吧?</b></h1> <h1><b> 这可是小鹿!更加漂亮!</b></h1> <h1><b> 硕大的屏幕上滚动播出着不同的广告。这是“盛京宴”!“首个沉浸式盛京美食文化体验地”。</b></h1> <h1><b> 这是“山海奇豫记”!“2025蛇年民俗艺术灯会”。</b></h1> <h1><b> 还有一个舞台?</b></h1> <h1><b> 舞台屏幕上播送着欢快的舞蹈。</b></h1> <h1><b> 盛京宴!看来这里就是“盛京宴”的场地吧?</b></h1> <h1><b> 来到了“盛京老街”的西口。“盛京老街”以前可没少来过!</b></h1> <h1><b> 哈!还是你会找地方!给你拍上一张!</b></h1> <h1><b> 这么大的火锅!</b></h1> <h1><b> 进去看看!过年了!气氛真的不一样!红火!</b></h1> <h1><b> 这是怎么拍的?告诉你!这是屋顶的屏幕!挺漂亮吧?</b></h1> <h1><b> 这铺面!还真是古色古香的!颇有上世纪三、四年代的味道!</b></h1> <h1><b> 唐家馄饨?很有名吗?没吃过!</b></h1> <h1><b> 这就是“豫亲王府”!“豫珑城”的名称可能就是根据“豫亲王府”而来的!</b></h1><h1><b> 和硕豫亲王多铎,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尔衮同母弟。清朝世袭亲王。崇德元年(1636年),被清太宗皇太极封为豫亲王。其子多尼改为信亲王、信郡王。乾隆时改回豫亲王,得到世袭罔替亲王的许可,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一共传了九代十位豫亲王、五位信郡王。</b></h1> <h1><b> 上上签?真的吗?好福气!祝你蛇年好运!福气满满!</b></h1> <h1><b> 这里面满是琳琅满目的精美器物!</b></h1> <h1><b> 盛京沈阳!海派豫园!上海的“豫园”我去过不止一次!小刀会刘丽川的故事你还记得吗?那就是在“豫园”发生的!</b></h1> <h1><b> 又一个会选地方,会享受的!</b></h1> <h1><b> 这是“豫亲王府”的重要物件吗?</b></h1> <h1><b> 这金灿灿的树啊!是那么的诱人!是那么的富贵!</b></h1> <h1><b> 这是和“上上签”相对的位置。挂满了名人字画。</b></h1> <h1><b> 哈!魁星楼!沈阳真正的魁星楼已不复存在了!我们在“避暑山庄(承德)”去过“魁星楼”!在一个险峻的山上!我们搞教育的嘛!去魁星楼、孔府,这是必不可少的!</b></h1> <h1><b> 又遇“盛京宴”!</b></h1><h1><b> “请小主移步老街,盛京宴马上开始”!好有气韵!</b></h1> <h1><b> 出来吧!再看看这漂亮的亭子!</b></h1> <h1><b> 上到了二楼。大厅内的几个柱子上画满了各种传统手工艺传承工艺宣传画。这是“满族剪纸”!</b></h1><h1><b> 满族剪纸是满族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风格与内涵。</b></h1><h1><b> 满族剪纸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满族的民俗活动和宗教信仰紧密相连。早期的满族剪纸主要用于祭祀祖先、萨满教仪式等场合,是满族人民表达对神灵和祖先敬意的一种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艺术形式逐渐走进日常生活,用于装饰窗户、墙壁、服饰等。</b></h1> <h1><b> 皮箱雕刻:</b></h1><h1><b> 方氏皮箱雕刻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晚清,有着独特的历史传承与技艺特点。</b></h1><h1><b> 其技艺传承脉络清晰,宫廷匠人刘常利在宫廷造办处制作皮面木箱等,后将技艺传予女婿方连福,再传至方宝德,最终传至第五代传承人张文歌。</b></h1> <h1><b> 满族布糊画:</b></h1><h1><b> 满族布糊画起源于满族的传统习俗和民间工艺。它是在满族古老的补花技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初用于装饰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技艺不断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b><div><br></div></h1> <h1><b> 满族刺绣:</b></h1><h1><b> 满族刺绣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满族的先世靺鞨(mòhé)、女真时期,随着满族的发展而不断传承和演变。在清朝时期,满族刺绣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宫廷和民间广泛应用的装饰艺术,常出现在服饰、幔帐、荷包等物品上。</b></h1> <h1><b> 民间皮影:</b></h1><h1><b> 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满清初期,当时的影人顾景恩是东陵民间皮影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时就已具雏形,并传承发展至今。</b></h1><h1><b> 顾鹏飞等传承人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走进辽宁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等学校,以及市26中学、和平一校、市儿童图书馆等,向学生们传授皮影艺术,培养了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为东陵民间皮影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h1> <h1><b> 制筏技艺:</b></h1><h1><b> 制筏技艺本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满清时期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其传承和发展有助于保护和延续这一时期的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了解和感受满清文化的独特魅力。</b></h1> <h1><b> 在这儿拍一张?</b></h1> <h1><b> 在这儿拍一张!</b></h1> <h1><b> 满汉全席:</b></h1><h1><b> 满汉全席最初源于清朝宫廷盛宴。清朝建立后,满族和汉族饮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康熙年间,为了融洽满汉官员的关系,宫廷开始出现满汉饮食同席的情况,这是满汉全席的雏形。到了乾隆时期,满汉全席的规制更加完善,成为一种豪华盛宴。</b></h1> <h1><b> 翎羽阁:</b></h1><h1><b> 在清朝,翎羽是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代表着佩戴者的身份、地位和荣誉,被皇帝赏赐花翎是一种极高的恩宠和荣誉,如施琅平定台湾后力辞靖海侯而恳求赐带花翎,乾隆特旨许之。</b></h1> <h1><b> 别动!给你拍一张!</b></h1> <h1><b> 向楼下望去!这不是那硕大的火锅么?几位美女这是要演节目么?</b></h1> <h1><b> 向楼下望去!这场景是不更加诱人?</b></h1> <h1><b> 竖着再来一张?</b></h1> <h1><b> 还是收回目光,看看二楼的风景吧!</b></h1> <h1><b> 这是“蹭”拍!不能离的太近!只好远远的望去!</b></h1> <h1><b> 清晰度往往得不到保证!</b></h1> <h1><b> 还是回到一楼吧。看!舞台上还真有舞蹈在上演!</b></h1> <h1><b> 动态的看一下?</b></h1> <h1><b> 竖着拍一下!</b></h1> <h1><b> 这个女娃跳的真好!单独给她来一段?</b></h1> <h1><b> 给个近景?</b></h1> <h1><b> 又见楼阁前美丽的花灯!</b></h1> <h1><b> 换个角度?这也是鹿吧?梅花鹿?</b></h1> <h1><b> 这组花灯也不错!这都是楼阁北面的花灯!进来时看到的是南面的花灯。</b></h1> <h1><b> 拍下这艳丽无双的花灯吧!</b></h1> <h1><b> 从“盛京龙城(豫珑城)”出来吧!外面的景致也很漂亮!</b></h1><h1><b> 还去哪儿?满族大院?不!这次主要还是奔方城花灯而来,大院就不去了!以前去过的次数太多了!向南走吧!</b></h1> <h1><b> 别忙!回头看看!这大红的灯笼墙!下面就是“汗王宫遗址”,过去也进去过。这次也免了吧!</b></h1><h1><b> 汗王宫,努尔哈赤的早期寝宫。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并建汗王宫作为居所。20世纪80年代,沈阳故宫博物院一位精通满文的专家在北京发现了《盛京城阙图》,这是汗王宫第一次见诸文字记载,并在随后为世人所熟知。2012年5月26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老城区内北中街动迁地块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努尔哈赤“汗王宫”的遗址。该遗址位于沈阳市内北中街清豫亲王多铎王府遗址北侧50米处。沈阳豫珑城项目在遵循历史的情况下。于2013年4月,重建汗王宫,并已于2014年年底建成。</b></h1> <h1><b> 呀!雪人!这是我今年第一次看到真正的雪人!上次在碧塘公园灯会上也没有这样真正用雪堆出来的雪人!</b></h1> <h1><b> 还是这样的雪人漂亮!</b></h1> <h1><b> 看!招人喜欢吧?</b></h1> <h1><b> 那就拍一张!</b></h1> <h1><b> 这广告很漂亮!画面上的是哪位明星?她“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b></h1> <h1><b> “松弛”!“让一部分人先CLILL起来!”CHILL?什么意思?查查!寒冷?好像与广告不符!对了!“放松;平静下来;冷却。”这与“松弛”相符!“让一部分人先放松起来”?不是“先富起来吗”?</b></h1><h1><b> ——那是以前!现在的问题是太紧张!松弛下来不是更好吗?记得在杭州西溪湿地景区,就有一个慢生活景区!与这个“松弛”差不多一个意思吧?</b></h1> <h1><b> 这也很“松弛”吧?</b></h1> <h1><b> 沈阳方城老胡同!观灯由此去!2025方城灯会!</b></h1><h1><b> 这里就是方城灯会了吗?按照以往的记忆,灯会应该在故宫门前到大帅府附近,一个叫“北通天街”的地方吧?这里即使有,也不是主展区!</b></h1> <h1><b> 不过!这红红的灯笼!加上满地的白雪!更增添了春节的味道!</b></h1> <h1><b> 看!</b></h1> <h1><b> 又到了故宫东北角!这是拍古装美女极佳的位置!拍几张吧!这显然都是蹭拍了!人家有专门的摄影师!</b></h1> <h1><b> 她们的站位及动作都是摄影师们安排的!我们是没有资格插言的!比如这张的站位!上面的电线应尽量避开!</b></h1> <h1><b> 不过咱有办法!看!没有了吧?动作稍显呆板!</b></h1> <h1><b> 这位公主气质尚佳!</b></h1> <h1><b> 这三位是格格、娘娘还是皇太后?</b></h1> <h1><b> 这肯定是格格了?</b></h1> <h1><b> 往哪儿瞅呢?注意眼神!</b></h1> <h1><b> 看人家二位这气质!技艺超群吧?</b></h1> <h1><b> 怀抱琵琶未遮面!</b></h1> <h1><b> 还真要弹上一曲?</b></h1><h1><b> 《塞上曲》还是《十面埋伏》?</b></h1> <h1><b> 这景不错吧?一缕炊烟入梦来!哈!这可不是什么炊烟!纯粹是公害污染!</b></h1><h1><b> ——就那么回事吧?意境!注意意境!!</b></h1> <h1><b> 这是要发狠了吗?手持凶器?</b></h1> <h1><b> 看人家!多么端庄贤淑!</b></h1> <h1><b> 这是母女情深吗?</b></h1> <h1><b> 皇额娘在拜佛吗?</b></h1> <h1><b> 这怎么也佩带凶器?收起来吧!朗朗乾坤!用不着的!知道你有武功!做一个淑女岂不是更好?</b></h1> <h1><b> 闲着无事!读读书吧!哈!读的是《兰亭集序》!</b></h1><h1> <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b></h1> <h1><b> 又一个端庄贤淑!</b></h1> <h1><b> 气质超群!</b></h1> <h1><b> 。。。。。。</b></h1> <h1><b> 。。。。。。</b></h1> <h1><b> 自拍呢吗?还是拍景?</b></h1> <h1><b> 这个亭子确实漂亮!拍一个!</b></h1> <h1><b> 再来一张!</b></h1> <h1><b> 太后吉祥!</b></h1> <h1><b> 格格安康!</b></h1> <h1><b> 恭喜发财!</b></h1> <h1><b> 再来一张!</b></h1> <h1><b><font color="#167efb"> (未完待续)</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