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钩”鱼也算“偷”? —— 童年记忆系列之三

刘安成

<p class="ql-block">针尖“钩”鱼也算“偷”?</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童年记忆系列之三</span></p><p class="ql-block">文/刘安成</p><p class="ql-block">美图:网络(致意原作者)</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中州井天斋书法工作室</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4091437</p><p class="ql-block"> 时间 : 按理说,用“钩”鱼这个字眼而不是常规的“钓鱼”,显得有点滑稽。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在这篇关于我少年时期钓鱼的故事里,的确是用棉线绳子加缝衣针做成的钩子“钩鱼”,而并非通常情况下的钓鱼钩和钓鱼竿。我把这一“发明”叫做“高科技”钓鱼。但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偷鱼”。</p><p class="ql-block"> 老家村子里有大大小小十来座水塘。我家的大门南边就有一座。这座水塘常年没有断过水,而且水也算清澈。平时村子里的女人们都是在这里洗衣服。夏天雨水多,水塘里的水总是满满当当的。</p> <p class="ql-block">  这个水塘不简单。五十年前的今天,它可是给我们这些孩子娃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啊!让<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最快活的事就是,冬天在里面滑冰,放陀螺,砸开冰凌往外抽水玩。而一到夏天,便整日里泡在水塘洗澡打水仗。</span></p><p class="ql-block"> 像我们生活在偏远的农村, 家里比较穷,根本没有“泳衣”可言,也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叫“泳衣”。很多时候,我们连个小裤头都懒得穿,扯巴着个光腚,扑通扑通就下水了,哪还顾得上什么害羞不害羞。那个快活劲,就像这水塘里的水一样,满满当当的。“给个皇帝都不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只可惜好景不长。后来生产队在水塘里撒了鱼苗,平时并没有怎么喂养过,只是偶尔把一些青草什么的往水里一撂就完事了。但是鱼儿却很争气,长得很快。半年功夫不到,就可以长到一拃那么长了。所以就规定不允许在塘里面洗澡了,还派了老红军出身的张洪年大爷专门守护坑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没有了本属于小伙伴撒欢的领地,我们心里很不忿。一直埋怨念叨着,“如果不是水塘养鱼,我们也不至于不能下水洗澡。鱼儿都能在水里游来游去,为什么就不让人们游呢?一撒上鱼秧子就不让洗澡了,这是哪门子道理?”</p><p class="ql-block"> 我和几个小伙伴一商量,不让洗澡也行,我们得想想法子逮里面的鱼。可是,没有渔网,又没有钓鱼竿怎么逮鱼呢?不要紧,我们把大人们拉鞋底、缝衣服的针线利用了起来。大针在火上烤红,然后用钳子夹住,弯成了鱼钩状。用棉线绳子穿进针鼻里,线绳大约一米半长。这头挽成一个套,手指头拽住绳子。用少许麦面做成面筋,再裹上点任何面粉作为鱼饵,挂在“鱼钩”上,然后用高粱杆的最上部那部分我们叫做“秫秸梃子”截一小段,作为“鱼漂”。就这样,一个“伟大发明”得以诞生,土得掉渣“的“高科技钓鱼竿”即将一展它神奇的风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切准备停当,立马开启钓鱼模式。眼瞅着张大爷不在的时候,我在塘边逡巡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鱼钩挂上钓饵,往水里轻轻一甩,然后蹲将下来,神情专注而充满期待地看着水面上的鱼漂,同时还有点小紧张——毕竟不是在河沟里摸鱼那么轻松自在。在生产队养鱼的水塘“钓鱼”(如果这也算是钓鱼的话)大概也属于“偷鱼”的范畴吧。</p><p class="ql-block"> 天空晴朗,微风轻拂树叶,垂柳布下大片的树荫,整个画面充满了那个时代的乡村特有的风情。初次上阵的我,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自己编的顺口溜:“鱼儿鱼儿快上钩,让我钩住你的头。轻轻一甩上了岸,晚上下锅得享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你还别说,有时候“念咒”就是这么灵验,鱼钩在水里三两分钟功夫不到,鱼漂就上下跳动起来。没错,鱼儿上钩了。这当口,我激动的小心脏砰砰直跳,赶紧用颤抖的手往外扯线。只感觉绳子沉甸甸的,这鱼儿少说也得有半斤多重。要知道,这可是我第一次钓鱼呢。</p><p class="ql-block"> 哪成想,还是高兴的太早了。刚把绳子扯到水面上,突然感觉到手里猛一轻。很显然,这是鱼儿脱钩了。 嗨,这叫啥事嘛,煮熟的鸭子居然让它给飞了。这让人沮丧的“初钓”啊! </p><p class="ql-block"> 认真总结一下,这次鱼儿脱钩,坏事就坏在鱼儿上钩后,就不应该往外扯,而应该瞄准鱼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地给它甩上来。这样鱼儿脱钩的可能性一准会小一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就不信“猫不吃生姜”,不钓上来一条大鱼我决不收兵。于是,我重新挂上钓饵,再次把绳子甩将出去。</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下钓没有让我失望。鱼钩甩出去大约一分钟光景,就有鱼儿上钩了,眼看着浮漂硬是往水面下扎。我丝毫不敢怠慢,眼疾手快把绳子往水塘岸边一个大弧线猛甩,一条足足有斤把重的大鱼噼里啪啦就上来了。那尤物上下跳动,摇头摆尾,显得很狂躁,也很无奈。我牢牢抠住鱼腮,然后稳稳当当地抓在手中,飞快地往家里跑。 </p><p class="ql-block"> 把鱼放到早已准备好的水盆里,那家伙惊魂未定地在水盆狭窄的空间里晃动,也可能是在庆幸自己重获新生呢。我为自己的杰作开心不已,同时也感到有那么一点点莫名的自责。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就这样被我给祸害了,心里真有点不落忍。转念又想,罢了罢,鱼儿虽然也是条生命,不过早晚也是人们的盘中餐。于是就祈祷几声:“鱼儿鱼儿你别怪,生来就是一盘菜。不怨你,不怨我,只怨看塘的老头眼睛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次不用钓竿不用正规鱼饵却钩上大鱼的成功尝试,让我信心暴涨且一发不可收。一有空闲,我就会蹲在鱼塘边,况且钩鱼的动作越来越熟练。几乎每次都有收获。</p><p class="ql-block"> 父母看到钓来的鱼,又开心又担心。开心的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见到了鲜鱼;担心的是,这鲜鱼毕竟“来路不明”,万一惹出点麻烦就不值过。于是就一再叮嘱我,玩玩就算了,以后别再钓鱼了。</p><p class="ql-block"> 俺才不管这些呢。十来岁的孩子,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又野性十足,好不容易发明了“棉线钩鱼”的“高科技”,况且刚刚找到一点钩鱼的窍门,总要过足瘾再收手吧?</p> <p class="ql-block">  水塘里的这些鱼,很幸运也很不幸。幸运的是它们能徜徉于属于它们自己的世界里;不幸的是,虽然说是“喂养”,其实它们根本没有享受到被喂养的滋味。所以,大体上它们只仅仅是“生活着”而已,平时应该是经常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的。要不然,它们怎么会一见有可以进口的鱼饵就轻易上钩了呢?怎么会促成我屡屡得手,享受着放饵、甩绳、看漂、挑绳、抓鱼的系列动作中。重复着兴奋了的兴奋,快活了的快活。</p><p class="ql-block"> 岂不知,“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杰作”着,终于被看塘的张大爷发现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正在全神贯注地上鱼饵,背后突然传来一个男人的咳嗽声,给我吓了一大跳。回头一看,是张大爷。 这一回算是砸锅了。我赶忙起身,神色慌张地低下头来,不敢看张大爷一眼,只能准备着挨熊吧。</p><p class="ql-block"> 张大爷并没有发火,而是笑嘻嘻地说了一句:“这坑里的水深着呢,小心掉到水里爬不上来啊”。谁知道张大爷是真的担心我掉到水里爬不上来,还是带有婉转性质的责备“花椒”人呢?反正弄得我手脚没处放,就光剩下难堪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张大爷轻轻来到我身边,贴在我耳朵旁说:“你这么懂事的孩子,怎么会做让大人不高兴的事呢?多会想吃鱼给我说一声,我让你钓。但是可不能像这样,天天钓来钓去的,把钓鱼当饭吃啊。”</p><p class="ql-block"> 张大爷一席话,让我从惊慌失措中平静了下来。我充满感激,也似乎为钓了不该钓的鱼而心生几分惭愧。我低声说到;“大爷,以后我再也不偷鱼了。啥时候想钓鱼,我给你报告,你同意了我再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我再没有偷偷去钓鱼。不是不想钓,而是张大爷的宽容和蔼感化了我,让我再也不好意思偷钓了。但钓鱼活动并没有就此别过,只不过是每次下钓前,我都要给张大爷报告一声,经过允许才下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利 用 “高科技”的钓鱼方式钓“鱼塘”里的鱼,成了我少年时期的一段美好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