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定慧寺巷,寻找少年时的记忆

大海之苏

<p class="ql-block">定慧寺巷,短短就300米长,却是一条始于唐代的千年小巷,也是我的少年成长之地,既有风景也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定慧寺巷,取名来自于巷中的定慧寺,定慧寺建得更早,最早的记录是在东汉年代,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几经毁建,现存的建筑为清代所建。</p> <p class="ql-block">定慧寺现有山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三个大殿。</p> <p class="ql-block">苏轼没在苏州当过官,所以在苏州没有苏堤,但却留有苏轼和定慧寺交往的佳话。</p><p class="ql-block">定慧寺旁有苏轼寓居苏州时定慧寺特意建的"啸轩",留下了现今的一条小弄:苏公弄;定慧寺小和尚徒步1000多公里,历时3个月,为被贬惠州的苏轼送去家书,得到苏轼手书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被拓刻在定慧寺;定慧寺里的苏轼石刻像是最像苏轼本人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寺庙在解放后曾改为"雨伞社"的工场,后来转型为"苏州塑料研究所",现在又恢复为寺庙,延续千年的香火。</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前的二棵银杏分别有200多年、300多年的树龄。在秋天,枝繁叶茂,黄色满天,配上寺院的黄墙,绝绝的苏州秋景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图中从定慧寺巷进来几十米的南侧街面店位置,原先是个凹进去的家宅,也是我小学1-2年级读书的地方,进门后有个小院,厅堂当做过道,左右的二个房间就当做教室,记得冬天下课休息时,我们会出门在巷内玩"斗鸡"的游戏,还会靠着巷对面的白墙晒太阳。</p> <p class="ql-block">现在双塔景点大门口对街的西南处,原先有个院子,院子里就一间房屋,也是我们三年级的教室(我们一届就1个班),算是独门独院了。</p> <p class="ql-block">在双塔景点大门的西侧,是吴作人美术馆,吴作人是继徐悲鸿后将东西方艺术精髓融为一体的当代画坛大师,曾任中国美协的主席,生于苏州,是当代吴门画派的翘楚。</p><p class="ql-block">吴作人美术馆东部是当年双塔小学大门的区域包括乒乓室,美术馆的后花园则是教师办公室、图书收藏室以及我们4-5年级的半个教室。而西边的部分则是我上幼儿园的地方,当时雨伞社的子弟很多都是放在那个幼儿园里的。</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塔因似笔而被看作是文脉的象征。在清代,苏州贡院就曾设在现吴作人美术馆附近的位置,据说当年临考前的一段日子,整个巷子可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甚至赶考的书生把附近的民房都租满了。</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的中间的围墙位置,当年就是我们进入塔院的小门。而左上方的位置,就是当年我上课的教室(部分在吴作人美术馆的后花园内)。</p> <p class="ql-block">双塔是苏州的小众旅游景点,也是门票最低的一个景点(门票8元)。原先的罗汉堂已经倒塌,如同圆明园那样留了些石基、石座和石柱。</p> <p class="ql-block">罗汉堂原址。</p> <p class="ql-block">门上的砖雕。</p> <p class="ql-block">石像。</p> <p class="ql-block">在定慧寺巷发生过的最大事件就是李鸿章的"杀降事件"。当年苏州城的太平军守军开城投降,李鸿章设鸿门宴把投降四首领杀于长江上的舰船上,然后把四首领的亲兵近2万人屠杀于定慧寺巷附近(小时候在双塔与第一人民医院之间还是一片空地),最后尸体被扔进定慧寺前的王长河进行掩埋。现在只留下一个几十米长的王长河头的地名。李鸿章靠收复苏州城奠定了其在晚清的地位,而太平军士兵的鲜血却是一曲悲壮的挽歌。</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定慧寺巷,还是那么的小,却是那么的热闹,除了寺庙、景点、美术馆外,街上还有不少知名的小吃店 ,吸引着老苏州和游客来品赏。</p><p class="ql-block">人间的烟火在这条古老的小巷里继续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说明:所有的插画来自乙巳年初四的现场拍摄,经过AI及PS处理后形成的,并保持了原照的内容和韵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