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迎财神

正大光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迎财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迎财神,迎财神,财神迎进我家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财神捧来大元宝,从此我家交好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交好运,交好运,要交好运靠人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汗水浇灌摇钱树,劳动换来聚宝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聚宝盆,聚宝盆,发家致富靠齐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齐心合力能生财,谷满仓啊粮满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谷满仓,粮满囤,能换金来能换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财神为啥到咱家,好运送给辛勤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迎财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习俗,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五进行,寓意着迎接新的一年中的财富和好运。在迎财神的过程中,人们会念诵一些口诀或咒语,以表达对财神的敬意和祈求。以下是一个常见的迎财神口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财神到,财神到,好事连连到;财神到,财神到,金银财宝满屋绕;财神到,财神到,事业腾飞步步高;财神到,财神到,全家幸福乐逍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口诀简洁明了,寓意着迎接财神到来,带来好事、财富、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当然,不同地区和家庭可能有着不同的迎财神口诀或习俗,但核心都是表达对财神的敬意和祈求财富、好运的愿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除了念诵口诀,迎财神还可以配合其他活动,如燃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等,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氛围,让财神感受到人们的热情和诚意。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敬畏之心,尊重传统文化和习俗,以真诚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年中的财富和好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正月初五,又称“大年初五”,根据古人的“主示日”概念,初五这天被称为“马日”。又因民间信仰,春节期间的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破五节”。正月初五是春节期间重要的节点。也是中国农历一年之中的第五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正月初五,民间往往要“送穷”和“接财神”。《燕京岁时记》中说: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日,则王妃贵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来,互相道贺。新婚女子亦于当日归宁,而诸商亦渐次开张贸易矣。《清稗类钞》也载:“正月初五日为破五,妇女不得出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正月初五主要习俗有“破五”和“躲五”两项,“破五”主要指燃放鞭炮、吃搅团、吃饺子、打扫院落并将垃圾扔到门外以驱赶穷气等。“躲五”则是农村新媳妇大年初五要回娘家,避免矛盾,躲开不好的事情。“破五”习俗,源于古人对于新年关好生活的期盼,意味着在初五这一天完完整整地结束过年的事宜,一切回到除夕前的生活。因此初五这一天就显得尤为重要,驱赶晦气,躲开麻烦,迎接新生活的到来。同时民间传说,正月初五这天为“财神生日”,南方在这天祭财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春节自农历除夕起放假调休8天(农历除夕至农历正月初七放假调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主要习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 “送穷”正月初五“送穷”,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移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部分地区“破五”“送穷土”送的是“五穷”,即赶走“智穷”“学穷”“文穷”“命穷”和“交穷”,“破”的“五”是指这五个穷鬼,称为“送五穷”。民间认为,五个恶鬼会随着春节下界的神仙来到民间,躲藏在家中僻静的角落里伺机捣乱、祸害,所以每年“破五”大扫除时乘机把它们清理出来,与积聚在家中的垃圾一同扔掉,然后燃放爆竹吓跑它们。有的地方“送穷土”送出的是“穷媳妇”“穷子”。</b></p> <p class="ql-block">  2、开市。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接财神。“接财神”“送财神”“接财神”“祭财神”是春节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众追求、向往富裕生活的重要表达,也是营造春节喜庆气氛的一种活动。其中正月初五“接财神”习俗是主要内容。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所以很多人家春节之前就置办好供品等到初五为财神贺寿。有“送穷”“迎财神”双重风俗的地方,初五一大早先打扫卫生“送穷”,然后打开大门,燃放爆竹烧香“迎财神”。与“送穷”不同的是,“迎财神”燃放的爆竹是从大门外开始,一边燃放一边往里走,意思是把财神从外边迎到家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南方地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是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为“路头神”,正月初五原是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节日主要饮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吃饺子。正月初五这天,中国北方民间流行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儿嘴”。因为,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挨着一下地将饺子的边沿捏在一起。据说,这样可以规避周围的谗言。而且,这一天一定要吃饱,俗称“填穷坑”,在这一天吃饱,预示着新的一年再不会受穷挨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江南地区的百姓讲究吃财神糕、下面条。因为面条长得像古时候串钱的绳子,下面条寓意给家里添“钱串子”,财源滚滚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节日禁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正月初五民间谓之“破五”“五穷”。俗以为初五日以前,百事禁忌,初五日以后则可破忌。又因月忌为初五、十四、二十四,所以初五又是“新岁”中第一个不吉日,故而忌事颇多。主要禁忌为忌走亲串友,相互拜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地方禁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地区。妇女禁忌出门,恐冲犯了诸神。如贸然前往,必被痛恶黑龙江地区忌吃冻饺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河南开封地区。待客饭忌用莲菜(藕),因莲菜俗称窟窿菜,恐食之破财、欠债、塌窟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汉族聚居的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忌正月初五以内用火烤食品,如饼、馍之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湖南崇阳地区。正月初五为牛日,以饭饲牛,禁忌鞭牛、骂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安徽地区正月初五日为“五忙日”,禁忌动土。民俗认为当日动土必有灾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河南、山东等地正月初五忌动剪刀、针线,禁忌梳头。俗谓是日铰物,主一家不安宁:动了针线,会招来蝎子、蚰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民族禁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汉族及锡伯族、土家族等民族中又有正月初五日内(即指正月初一以未的几日中)忌用生米、生面为炊的习俗。俗以为熟则顺,生则逆,过年以生米生面为炊意味着全年办事不顺利,所以有此禁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湖北省鄂西地区土家族相传正月初五日为五谷菩萨生日,忌打生米火。否则,以为会得罪菩萨,令五谷不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谚语。正月初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破五”,意味着春节期间的诸多禁忌在此日皆可破除,同时也是迎接财神的日子。关于正月初五,有一些流传广泛的谚语和俗语,反映了人们对这一天的习俗和期望,例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正月初五迎财神,家家户户财源滚。”解释:这句谚语表达了人们在正月初五迎接财神,希望新的一年里能够财源广进、富贵满堂的美好愿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破五不破不吉利,破了初五好运气。”解释:此句意味着正月初五是一个破除禁忌、迎来好运的日子,通过“破五”仪式,可以摆脱过去一年的不吉利,迎来新的好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正月初五送穷神,一年到头不受贫。”解释:这句谚语反映了人们在正月初五送走穷神(或称为“送穷”),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摆脱贫穷,过上富裕生活的愿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4、“初五吃顿饺子,一年都有好兆头。”解释:在中国北方,正月初五吃饺子是一种传统习俗。这句谚语表达了人们通过吃饺子来祈求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好运连连的美好愿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谚语和俗语不仅富有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通过各种习俗和活动来庆祝和祈福,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平安吉祥、幸福安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五路财神是中国传统信仰的财神。五路财神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由五位财神组成的财神小团伙;可分为大五路财神、小五路财神以及五色财神。五路财神,可追溯至印度佛教中的五通神,随佛教传入中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明朝以来,江南地区形成了祭祀五路财神的习俗。其中,五显财神信仰在江西地区尤为流行。传说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因此被称为五显财神。这五路财神分别是显聪、显明、显正、显直、显德。五显财神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在江西婺源等传统习俗保留较好的地区,五显财神信仰依旧盛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清代开始,五路成了一路,总称为财神,神像也由群像变为单一神像。老百姓失去了研究五路财神的兴趣,在不少地方将赵玄坛当作五路财神的代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取消包括迎接五路财神在内的旧习俗,禁止烧香、祭祖等被视为封建迷信的行为,陋俗迅速消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上海经济文化发展,历史上宗教活动场所相继恢复开放,市民对五路财神的信仰也逐渐恢复到1949年以前的水平。五路财神庙是信徒们向财神求财、借财气、借财运的地方。在民间传说中,要求事业有成、大发利市者,就要拜正财神;而要求赌运、巧运、签运、从旁门左道获得财源者,则要拜偏财神——五路财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五路财神的有四种说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种说法:五路财神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由五位财神组成的财神小团体。五路财神信仰从宋代开始流行,经历了五圣信仰、五显、五通、五道、五盗、五子等多种形态,最终定型五路财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种说法:五路财神被视为偏财神,与正财神(如文财神、武财神)相对。他们获得财富的途径和神像所在的位置,使得他们成为民间偏财信仰的代表。在民间,偏财神经常指的就是被称为“五路神”的财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种说法:江南地区的《五路财神宝卷》则称有一位孝子,与其四个结义兄弟一起做生意,赚的钱家里堆不下,于是五人决定要做赔本买卖,将钱财散给天下人,但越是想赔本,越是歪打正着地赚更多的钱。他们能赚钱,又愿散财给百姓,就成了广受喜爱的“五路财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四种说法:民间传说中,财神由路神演化而来,主管东西南北中五路财源,寓意着出门五路,皆可得财。这一观念深受五行思想的影响,认为天地广阔,财宝自然也应分区管理。因此,拜五路财神,即意味着收尽东南西北中五方之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内涵分析。五路财神作为形象多变却大都能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如忠孝信义仁勇等品质的人物象征,其民间信仰深厚,不仅源于人们单纯“求财”的愿望,更在于这一信仰不断丰富内涵,将健康、平安、好运、幸福等祈愿囊括其中。财神文化展现出兼容并蓄的特点,融合了儒家思想、道教及佛教信仰的精髓。官方与民间共同参与财神形象的构建,实现了价值观上的高度统一。此外,五路财神信仰随着时代和环境变迁不断演变,成为因地制宜、可扎根本土亦可传播海外的信仰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财神的第一种说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 武财神:武财神主要指的是关羽,他是一位有着忠诚信义品质的武将。关羽在民间信仰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被奉为武财之神,寓意以武力谋求财富。除了关羽之外,另一位武财神是赵公明,他被誉为“正财神”,主掌中路财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 文财神:文财神主要有两位,分别是范蠡和比干。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大臣,他博学多才,善于经营理财,曾三次经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比干是商朝的忠臣,他公正无私,因忠言直谏而被纣王挖心。民间认为比干具有公正无私的品质,能保佑人们公平地获得财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 正财神:正财神通常指赵公明,他是五路财神中的武财神,主掌中路财源。赵公明形象威武,能驱邪辟邪,护佑家宅平安,招财进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4. 偏财神:偏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他主管市场贸易,保护商人利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5. 准财神:准财神通常指刘海蟾,他是一位撒钱济贫的善神。刘海蟾传说中是一位道士,他修炼成仙后,仍不忘救济贫苦百姓,常常撒钱救贫,因此被尊称为准财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种说法(大五路财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 东路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朝末年的忠臣,因直言进谏被纣王挖心而死。他忠诚正直的精神感动了民众,被尊奉为文财神,掌管东方财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 西路财神关羽: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大将,以忠诚义气著称。他的形象威武庄严,被尊奉为武财神,掌管西方财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 南路财神柴王爷:柴王爷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世宗柴荣。他在年轻时曾推着小货车四处贩卖木材,后来成为了一位英明的君主。他被尊奉为财神,掌管南方财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4. 北路财神赵公明:赵公明是道教中的著名神仙,被尊奉为财神,掌管北方财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5. 中路财神王亥:王亥是夏朝时期商国的第七任君王,他是中国商业的始祖,被尊奉为财神,掌管中部财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种说法(小五路财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路财神赵公明,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这种说法源自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在封神时感念赵公明忠勇,就将他封为了财神,并在敕封他的同时,也将与他有关联的陈九公、姚少司、箫升、曹宝等五人一起封为迎接祥瑞、掌管财富的“小五路财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破五的文化内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破五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时间的分界点,也是人们对生活的反思与期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 对自然的敬畏。破五的习俗源于古代农耕社会,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春节期间,人们遵循诸多禁忌,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破五则是这些禁忌的解除,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 对生活的期盼。破五的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迎财神还是送穷,都体现了人们对财富、健康、幸福的追求。这种期盼不仅是个人的愿望,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理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 对传统的传承。破五的习俗历经千年,依然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它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通过破五的仪式,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认同感。</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破五的现代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现代社会,破五的习俗虽然有所简化,但其核心意义依然深入人心。它提醒人们在新的一年里,破除旧有的束缚,勇敢追求新的目标。同时,破五也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通过共同参与习俗活动,增进亲情,感受温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正月初五的破五,是一个充满仪式感与文化内涵的日子。它不仅是春节的尾声,也是新生活的起点。在这一天,人们通过祭祀、清理、聚餐等活动,表达对过去的告别与对未来的期盼。破五的习俗,如同一首古老的诗歌,传唱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