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的缝隙种下希望

初语秋悟

<p class="ql-block">期末试结束的那个傍晚,级长在工作群分享了一张她抓拍到的照片,我将照片点开,拉伸,端详,思索……小杰蹲在马路边写寒假作业的情景,不知到多少人会在意,但我是生发出一些感慨来,终于想写点什么,即便我疏懒于文字已很长时间。</p> <p class="ql-block">遇上放假,很多同学早已归心似箭。学校围墙外的公路上人头攒动,接送的车辆排起了长龙。小杰或许知道家长没那么快来接自己,也不着急,干脆把等候的时间拿来学习。</p><p class="ql-block">他就着装洗发水等生活用品的胶桶,把卷起来的竹席横放在上面,蹲下来,在这简易的课桌上摊开刚发下来的寒假作业,右手握着圆珠笔,目光注视于书上。照片中,小杰衣短袖校服,留利索短发,蜷缩着腰,心无旁骛,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枯落的杂草,倒地的石柱,还有给被子绽破的大黑胶袋,这是深冬中显眼的背景。</p> <p class="ql-block">这画面总让我想起沙漠里的骆驼刺,在贫瘠的沙砾中倔强生长。“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当不少的同龄人捧着手机在短视频或网游里消磨时光,抱怨寒假太短,抱怨"没时间学习"成为流行语,这个少年却在等待的缝隙,以学习之乐接住了坠落的时光碎片。在时光的沙漏里,那些被别人随手丢弃的课间十分钟、候车五分钟、排队三分钟,在他眼里都成了闪光的金币。</p> <p class="ql-block">像这样随时随地可以自觉管理好自己学习和时间的人,能差到哪里去呢?我想证实自己这个认知,于是试图在记忆库中搜索小杰的印象,一时半会竟然无从想起来。毕竟,我上过他的课仅仅三个星期。短短的半个学期,走马观花地接触了两百多个学生,我还没来得及把其貌不扬的小杰刻录在自己的记忆存储器里面。</p> <p class="ql-block">我忽然想到,期中试之后,学校不是把年级的优秀学生进行宣传,张贴了“领航之雁”风采照么?我再翻动手机相册,终于找到了,小杰的照片和名字就在第一排的第五个位置。 ——果然,优良的学业,跟平时的努力和自觉的习惯有着必然的关联。</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哲人塞涅卡曾说:"生命不是短促,而是我们荒废太多。"地铁站台背单词的白领,医院走廊看论文的医学生,工地上抄写施工图的农民工——所有在时光缝隙里播种的人,都在用行动诠释着真正的"碎片化学习"。就像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他们抓住每一片飘动的衣袂,在时光的褶皱里舞出最美的弧线。</p> <p class="ql-block">照片是静态的,我却仿佛看见夕照的余晖在寒假作业的纸页上跳跃。那是王羲之在衣裳上划破的墨痕,是欧阳修在"三上"构思的醉翁亭记,是华罗庚在杂货铺柜台演算的公式。知识的积累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爆破,而是无数个平凡瞬间的叠加。就像珊瑚虫在深海中默默筑造城堡,终有一天会浮出海面,成为惊艳世界的岛屿。</p> <p class="ql-block">我暗自欢喜,在一些人以为荒废学业无所谓的时候,有那么一股清流让人看到了教育的意义和希望。我想,马路边写作业的这个少年此刻或许还不明白,他在纸上游走的笔尖,是在重塑时间的形状,是在编织知识的经纬。我宁肯相信和祝愿,那些被折叠进等待里的努力,终将在某个清晨绽放成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这世间最动人的成长,莫过于此——在看似贫瘠的土壤里,让希望的种子悄然发芽。</span></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