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天喜地过大年·抚顺地秧歌

东方红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沈阳故宫大政殿下锣鼓喧天,鼓乐齐鸣,上演的抚顺地秧歌耀眼夺目,精彩纷呈,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观看。秧歌(抚顺地秧歌),辽宁省抚顺市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抚顺地秧歌,也被称为"鞑子秧歌",是一种形成年代久远、民族性、民间性及地域特色极为浓郁的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在辽宁省东北部的抚顺。</p><p class="ql-block">抚顺市是满族的故乡、清王朝的发祥地。清王朝统一全国后,东北地区较为安定,满族民间在原有民间舞蹈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了从表演形式到角色、装扮、舞蹈动作都独具特色的满族秧歌。</p><p class="ql-block">它与满族先世的民间舞蹈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据史书记载,唐代已有名为"踏锤"的舞蹈,明代有被称为"莽式"的歌舞,它们对抚顺地秧歌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作用。</p><p class="ql-block">抚顺地秧歌以其粗犷、诙谐、充满力量感和节奏感的表演,首先"扭"进了观众的视线。演员们身着喜庆、艳丽的服饰,在锣鼓声与唢呐声中欢快地扭动着身姿。他们的表演动作多源自跃马、射箭、战斗等满族原始状态的生产生活,也有的系模仿鹰、虎、熊等动物的动作。观众们围在一旁,被这热闹的氛围所感染,近距离地感受着非遗的独特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