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以中国人的文化标准来看,美国的犹他州是该国(在宗教信仰方面)的一个另类存在,这表现为该州多数人的世界观,是在摩门教规范之下的。它之所以成为了单一宗教占比最高的州,其历史基础源自于它是一个由摩门教徒建立起来的州……另外,若用中国人的政区概念来看,犹他州的区划也很有意思,州界在地图上基本上是呈直线状的。这样的国境线在非洲是常见的,当时的欧洲殖民者之所以那么简单粗暴,拿尺子在地图上一划就算定了,是因为那些国境线是在荒漠之中,没有什么明显地貌标志的原故……而犹他州的州界地区,却是不缺少山山水水等天然标志物的……</p> <p class="ql-block">……从环绕着科罗拉多高原(本图中的黄色区域)的几个州来看,它们的州界大都是在地图上用尺子画的直线……其原因也是共同的,一是因州界附近的土地,不是为私人所有,就是国家公园或印第安人保留地,对前者而言,私权的界限是很清晰的,无论地图上的州界怎么划,也是影响不到私人土地权属的;而对后两者而言,无论州界清晰与否,也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p> <p class="ql-block"> 犹他州的州府盐湖城,位于一片谷地之中,瓦萨奇山和奥奎尔山在城的周边拔地而起,如同一座高达2000多米的环形屏风,随着季节的不同,为盐湖城变换着不同的背景色彩……来到了犹他州,壮美的丹霞地貌和独特的摩门教历史文化,是两大访问重点。 首先拜访的是摩门教的历史与文化……由于著名的摩门大教堂正在维修,主体建筑被施工装置遮挡了起来,故请来维修前官方的图片(上图)作为资料一用,谢过🙏……摩门教的教堂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它虽然有着哥特式教堂的外观,但其尖顶上是不立十字架的,这是因为该教派的理论认为,耶稣死在了十字架上,故而十字架也算是一件凶器,它能引起信众们的痛苦回忆,所以十字架无论是在该教的建筑物内外,还是在其它具有宗教元素的图案中,都不能出现……另一个特点就是在建筑的最高处,会立有一个吹着喇叭的金色男子造像,那是上帝派来向摩门教徒传达圣意的天使,摩罗乃……</p> <p class="ql-block">……本图为远观摩门大教堂的尖顶部分。下图为用手机镜头拉近后看到的摩罗乃的造像。</p> <p class="ql-block">……对于平时关注人文历史的中国人而言,摩门教并不陌生。除了该教曾奉行过的一夫多妻制很有话题性外,以该教领袖杨百瀚命名的大学及学生舞蹈团也很有名……记得在那个不堪年代尚未结束的时候,该舞蹈团是极少能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体之一,而且演出除了在北展剧场、就是在人民大会堂里举行,当时要搞到一张票,还是很费劲的呢……那时也曾对“杨百翰”这个挺中国化的名字产生过好奇,原因是当时对外国人名字的翻译,习惯上多是选择与中文姓氏的近似字,如史太林(斯大林)、穆扎(莫扎特)、康乃迭(肯尼迪)、戴珠尔(撒切尔)、雷根(里根)、马丽(玛丽莲·梦露)等,而现在的翻译,则不拘泥于、甚至尽量不选择用与中国人姓氏相同的字了……</p> <p class="ql-block">……由于摩门大教堂不对非教内人员开放,故只能在接待中心(上图)里看一些文字资料和内部的照片了……本图是照片中的这座教堂的婚礼大厅(婚礼是摩门教中最重要的仪式,相比而言,其他日常的宣经讲道等活动,在该教会日常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下图为教会历史博物馆门前的一张宣介照片,照片中是该教会的第一座教堂,它位于密苏里州的独立城,那里曾是该教早期在全美最大的社区“锡安教区”的所在,该教区也曾有过“新耶路撒冷”之称……所谓“锡安”,就是耶路撒冷的意思,而 “耶路撒冷”就是精神家园(“应许之地”)的意思……一般用这个名头的地方,是当地居民认为,该地与基督教(犹太教等)在心理传承上有着强烈的相关性……如在该州的西南部,有一处“锡安国家公园”,那里曾是早期摩门教徒避难索居过的地方,故而也被命名为了“锡安”……</p> <p class="ql-block">这座摩门教历史博物馆,是了解该教历史的一处权威场所(本图为博物馆的正门)。关于摩门教,可从三个不同的立场上予以观察,一个是本教的自述,另一个是基督教对它的看法,第三个是站在非宗教的立场上对它的看法…… 总体而言,无论是从何种角度来评说该教,基本上都属于是自说自话🤭……因为事关信仰,而信仰是没有一致性的标准的……人类的社会史表明,不同的精神(意识形态)体系之间,最好的关系是各自相安。若争是非,就会你死我活;如辨真假,结果一定是各自狼狈;至于要是决对错的话,那就只能是同归于尽了……</p> <p class="ql-block">……摩门教自己的说法是:其创始人约瑟·斯密在十四岁时(1820年),听了基督教内不同教会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解读后,很是困惑,他就不停地向上帝祈祷,询问何种说法是最真实的?上帝和耶稣显灵后告诉他,那些教会所说的,都不真实……并且,上帝于1823年9月21日,派天使摩罗乃,向约瑟·斯密传告,有一部比《圣经》更为本源的《摩尔门经》,埋藏在某个神秘地点……约瑟·斯密挖出了地下的这部写在金质册页上的文献,并在上帝的帮助下,将这部由早期古埃及文字写的经书,翻译成了英文……随后他便建立了自己的教会组织“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俗称“摩门教”)。1830年,该教会在纽约州刊印了这本经书,正式将这种该教理论推向了社会……上图中为两幅反映约瑟·斯密在苏克含纳河接受洗礼、和在“圣林”中取得圣职权杖的宗教想象画。本图是介绍该家庭历史的导言部分。下图是约瑟·斯密用过的手杖等物品。</p> <p class="ql-block">……本图是约瑟·斯密的画像。任何一种思想(意识形态)体系的创立者,都是有些过人天赋的,此人也不例外。虽然他上没上完小学都不一定,但其悟性极高,在得到了“天书”的四年之后,竟然能够翻译那些从古希腊文演变过来的早期古埃及文字了……虽然后来也有研究认为,说是该经书的许多内容都涉嫌转抄、或是由别人代笔的等等,但那个时候的美国,有这种本事的人,也还真是很难找到的……</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一部当年印制《摩尔门经》的印刷机。这部由约瑟·斯密改良的印刷机,印制了最初的5000部经书……本图是经书造型的一面装饰墙……这部《摩尔门经》的主要内容,是描述远古时期美洲的两个部族,在上帝的本源圣意指引之下的一些生活场景、及种种心灵历程……如若站在非宗教的立场上看,这部作品很象是一部类似于欧洲的古希腊传说或中国的《山海经》之类的神话故事集……也正是由于其所述说的内容,并没有任何地球演化史及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遗传学、语言学等方面的证据,所以目前它在非宗教人士的眼中,只能算是一部内容浪漫的虚构性宗教文学作品……</p> <p class="ql-block">……但若站在超然一点的立场上看,任何宗教信仰中对相关事项的描述,大都具有这种人神天马行空、逻辑缤纷穿越、本门认知正确无比等特点……但话说回来了,凡具有能安放人们的心灵、寄托人们的遐想、平静人们对生死的恐惧等功能、且不是反人类的信仰体系,都是有特定价值的……况且,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作为,与其宗教信仰如何,在很多时候也是没有太多正相关关系的(大白话就是,人们的信仰与人们在现实世界中作为,是两回事)……目前,公众人士中的摩门教信徒也不少,如原来美国的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前驻中国大使洪博培、以及现任的新西兰女总理等……本图就是这位女总理手抚《摩尔门经》的一张特写照。</p> <p class="ql-block">……之所以名为“《摩尔门经》”,该教的说法是,有一位先知(也是历史学家)叫摩尔门,这部经书中的内容是由他转述的,故而也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这部经书(只是这部书的原件是见不到的,它已被上帝收了回去)……而那位传达上帝旨意的天使摩罗乃,则是摩尔门的儿子……虽然他们之间的关系,难以用现实社会中的人伦逻辑来理解,但这也恰恰说明了,宗教就是用来信仰的🙏,而不是理解的……</p> <p class="ql-block">摩门教形成的时候,北美社会的主导宗教是新教。虽然新教本身就是从天主教中杀出来的新生力量,且自己的各色派别也很多、互相也不服,但是对再出现一个新的教派,本能上也是很不欢迎的……而一个新生教派为打开局面,也必然会祭出的一些摄人心魄的说法和超传承的做法,就更将后来者与先行者的矛盾,进一步显形化了……开宗立派的摩门教在理论上声称,自己是源于前基督教时期的犹太人的一支,在基督教未诞生前,就来到了美洲大陆,是在上帝的(《摩尔门经》)指引下,自成的一家……上图中所描绘的,就是上帝为这批美洲先民显灵的故事场景……同时该教会还实行了一夫多妻制、及要求信徒要将不少于1/10的收入上交给教会的什一税制等……这些做法不但在宗教理论上与基督教的分野明显、在修行方式上区别巨大,同时在社会层面上,与美国的法律也是相悖的……本图中的两幅油画,是约瑟·斯密和他原配妻子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通常,在价值观产生冲突时,基层人群的互怼往往是最为激烈的……尤其是当时该教奉行的一夫多妻制(这位教主前后就有过40多位妻子,他死的时候同时在位的有35位),使得基督教的核心理念一夫一妻制,受到了根本性的颠覆……不过,若从历史的客观性上看,那个时候(中国鸦片战争之前)的世界,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都是实行一夫多妻制的,更何况摩门教的多妻制,既不同于有些社会中富裕阶层的妻妾成群、花天酒地的现象,也不同于同样是来自基督教体系的太平天国“拜上帝会”的那种上层纵欲无度、下层严格禁欲的动物性设计……摩门教称这种关系为“共同婚姻”制,它是将因环境艰苦而导致的男性普遍寿命较短的社会中的女性,视为人类繁衍的宝贵资源来看待的,力图让有生育能力的女性都有丈夫,让有物质条件的男人尽可能多娶妻子、多生养后代……至于到了近代,有些已经被该教驱离的人群,还打着该教的旗号而实行多妻,那则属于是小群体的性文化偏执问题、而不是摩门教的两性文化观念导向问题了……由于约瑟·斯密的社会声望当时上升很快,而且他还准备参加1844年的美国总统竞选,这就使得许多人更加不安了……在反对者利用一家报纸对这位教主泼了很多脏水之后,气不过的这位教主就带人去把这家报馆给砸了……行政当局则据此将约瑟·斯密等人关进了拘留所,并在还没有审判的情况下,放任一群人冲进监狱,对这位摩门教的创始人实施私刑、将其杀害……上两图是他和他的哥哥死后,信徒们给他们俩做的面容倒模,在下面一图中的约瑟·斯密脸部倒模的后方,还用图画描绘了他被加害时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介绍约瑟·斯密原生家庭的几个展窗。他的祖父母和父母均为虔诚的新教教徒,经常讨论宗教问题的家庭传统,对约瑟·斯密的成长是影响很大的……本图是当年其祖宅内景的复原模型。下图是教会早期的办公地点“红砖房”的复原模型……</p> <p class="ql-block">约瑟·斯密死后,教会的二号人物杨百翰上位,他带领一万六千多位教内成员,离开了不容他们的美国,艰苦跋涉近2000公里,西迁到了墨西哥的荒凉山区……当时的美国,面积还不大,只有今天东部十几个州的地盘,如今的犹他州等,当时都还是墨西哥的领土(下图中的五角星处为盐湖城)。那个时候的墨西哥,面积很大、很多地方都很荒凉、人也很少,所以根本管不过来,谁爱来就来……杨百翰带领着信众在这里安顿了下来,建立了盐湖城,并开发了周边……本图中是当时他们用过的几只箱子。看款式,也都是他们的祖先从欧洲跑来美国时用的……</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当年该教的先驱者们来到盐湖城时住的房子,图中后面的建筑物就是教会历史博物馆的一角……本图及下图是这处文物前的简介和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图中是当时同大家一起伐木的一位教会领导人。摩门教会除了领袖(如初创者约瑟·斯密)外,仿效耶稣的十二门徒,也有十二位终身制的核心成员(长老),如领袖去世,由下面的人依次替补。杨百翰当年就是排在十二位之首,所以也就成为了该教的第二代领袖……目前的这十二位长老中,已有了一位华裔人士,至于他依次晋升的前景如何,对华人文化圈来说,可能也会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点……</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缘分往往是躲不开的。当摩门教徒把盐湖城这里开发得有点模样的时候,墨西哥却在美墨战争中被美国打败、被迫将这里卖给了美国……这就使摩门教社会,又一次要面对美国政府了……但士别已三日不止了,杨百翰他们早已成为了地头蛇,有财力、也拥有民团(下图是他们当时拥有的一种火炮),是不可能再度避退的……而当时的美国,视这里为边区,地广人稀的,只要能有人来这里开发,不管信什么教,只要能够交点税、运作起来,也就可以了……因此,杨百翰马上就被美国政府任命为了这里的首任总督,并在之后又成了首任的犹他州州长……往后的美国社会,对摩门教也逐渐宽容了,虽然仍有点不喜欢,但终觉得摩门教也不是歪门邪教,而且也没有攻击性扩张和强迫性传教等行为……与此同时,摩门教会也于1890年宣布,摒弃一夫多妻制,教内如有人还敢实行多妻,就立马开除他们的教籍。这也就在法律层面上,与美国政府保持了一致……如今在华人文化圈、尤其是在大陆某些文化层级的传播中,之所以还经常会有摩门教多妻现象的话题,多是由于那些国人,还习惯于用中国民间邪教中神棍们的骗财骗色行为来对标的原因……而愿意接受一些掐头去尾的叙述,来满足某种猎奇、意淫心理,则是人类性本能中的一种复杂表现,是一言难以尽说的……但凡人们的信仰缺失,人本能中的多种潜意识,一定会此起彼伏的🤔……</p> <p class="ql-block">摩门教在取得正式的社会地位后,成为了美国的四大广义基督教类的教会组织之一……后来它还组织人员去自己的发祥地做过考古,也挖出了一些遗物……上图是找回来的一个水磨的部件……本图中是挖到的一些零零散散的小物件,其中有的还被赋予了神圣的“圣石”、“灵石”等名头……下两图是反映其历史片断的几张宗教画,它们如同东方佛教中的经变图一样,能很直观地描述一些宗教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摩门教除了(已废除的)一夫多妻制有点复古外,其他的一些教规信条,如禁烟,禁酒,禁娼、禁赌等,都属于是主流社会认可的自律性规矩……且教会内部也没有过多的、如某些宗教(政治)团体常见的那种等级制度……至于什么维护上层权威的管理性组织(如“党卫军”、“宗教警察”等),就更是没有了……所以在发展了几百年后的今天,该教会在世界上的口碑,已趋于完全正常,成为了一个世界所公认的、最大的新兴宗教团体……下图中,是在其老教会故址上出土的刻有太阳神图形的石雕残件,其明显是受到了美洲玛雅文化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在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上,摩门教的做法是属于实事求是的……美国西部的发展得益于北美铁路的修建,犹他州的发展(后来发现了丰富的矿藏可开采等)也有赖于这条铁路建成,而参与修建铁路的中国华工,当时主要也是在该教当局的允许后,才被引进的……当时摩门教教会认为,华工除了喝茶,其他教规禁止的那些习惯都没有,是比欧美背景的人更为纯洁的人群(下图是在州行政议会大厦旁的华工纪念铭牌)……直到如今,摩门教在全球传教,唯独不在中国大陆传教,这也算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极大尊重了……</p> <p class="ql-block">与教会历史博物馆一街之隔,就是圣殿广场了。虽然广场上的摩门大教堂不对普通人开放,但大礼拜堂、聚会堂和广场的庭院还是可以参观的……上图为圣殿广场的西门,对面的建筑物就是教会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座有着椭圆形天穹的大礼拜堂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他们早期来此创业时的大帐篷……这座建筑物的历史是很久远的,1867年就落成了,虽然现在看着外立面和内部都很新,但那是每隔几年就要重新装修的结果……摩门教会是一个非常注重外部形象的组织,当然这也是基于它的富有。虽然该教会的财务并未公开过,但有人估算过,它的有形资产不会少于千亿美元……除了教会靠多个自有企业而收入颇丰外,其收入的大头还是所有教徒每年收入1/10的捐款。这个1/10,只是最低的起点,一般捐的都在30%以上,还有很多人捐的更多(这不禁令人联想到中共成立初期,由于缺少经费,也要求党员将收入的1/3拿出来作为活动经费……而一大代表周佛海等,虽然当时收入很高,但是抠门,心疼自己的钱,就借故而脱党了……那些只是嘴上讲主义、而肚子里是生意的人,都不是真正的信仰者,他们之所以后来当了汉奸,也是有其必然性的)。目前全世界的摩门教徒,估计已经接近有两千万人了,假设每人平均每年上交一千美元(其实平均上交一万美元也是可以设想的),那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当然,教会用于各种回馈社会的项目,也是非常多的👍……</p> <p class="ql-block">……这座大礼拜堂里的管风琴体量巨大,据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架管风琴,有各种音管多达一万一千根……</p> <p class="ql-block">……在大礼拜堂的内外,能遇到多位 年轻的女士在做义务向导(见本图中)。她们借着访客的提问,也会很自然地介绍该教的一些理念……摩门教规定,凡是年轻的教徒,在高中毕业到大学毕业期间,都要义务传教一到两年……由于传教的地区遍布世界,所以教会要求所有的年轻人,都要会两门以上的外语……传教期间的教徒,不仅没有报酬,而且生活费用也要自理(教会仅承担最基础的交通费和住宿费)……年轻教徒们的这种奉献,除了来自于信仰,也算是作为教会对他们提供免费教育的一种回报……还记得几十年前,本人的一位小兄弟就是在杨百翰大学读的书,当时他家里的条件并不足以支持他去美国读书,但正是由于有了这种互惠方式,才圆了他的美国求学之梦,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p> <p class="ql-block">远方为圣殿广场北门外的摩门教大会堂。因为大礼拜堂只能容纳8000人左右,而每年两度开大会的时候,来的人都有几万,所以就建了这座宏大的、有北京人民大会堂两个大(设有两万一千个座位)的大会堂……下图为其挑空的中厅之一,内部由于充沛的自然采光,而非常地明亮……</p> <p class="ql-block"> 在圣殿广场的花园中抬头一望,就能看见周边的相关建筑物。本图中的左侧,是围挡起来正在装修中的圣殿教堂,中间的建筑物是摩门教总部大厦,右侧是大礼拜堂附设的教堂(下图为其近景)。</p> <p class="ql-block">附近还有杨百翰的两处故居之一,狮子屋(因其门廊之上有一尊狮子雕像而得命)……这所房子并不大,看着也不过三、四百平方米,而且美国的房间格局松散,里面也没有隔出多少间卧室来,这不由得令人联想到,他一共娶了56位妻子,而且基本上又是同时在位的,这么多人又是怎么住在一起的呢😇……杨百翰作为该教历史性的领袖,除了娶了那么多老婆,现在看起来有点过份外,在其他方面,他也还是挺了不起的……他本人也是一位手艺精巧的木匠和建筑工程师,盐湖城重要的历史建筑物都是他主持修建的……他还是美国第一位给了女性选举权的州长,在犹他州女性获得选举权半个世纪之后,美国其他地方的女性才获得了这项权利……现在,只要一提及那些实行多妻的团体,也会扯上二百年前的杨百翰,但这是极其牵強的,因为中间隔了几百年,社会环境是根本不同的……当时,生产是体力劳动,非常地艰辛,而有丈夫的女人则可以只在家里做些家务和带孩子。这种生活的现实正如在圣殿花园里的一面浮雕中(上图)所铭刻的,“(在有了丈夫后,)女性也就没有辛劳和干累活的担心了(No Toil Nor Fear)”……下图中是近年被严重诟病过的一个多妻教派(“摩门教基要派”)的活动点,烟囱外墙上的字“祈祷与服从”是这个教派的行为准则……虽然在现实社会中,它已是摩门教会和美国社会都抵制的一个团体,但由于它的名头中有“摩门教”三个字,是给正规的摩门教,招了不少“骂”的……关于这个派别,有一部同名的纪录片《祈祷与服从》,有兴趣的也可找来做进一步了解……</p> <p class="ql-block">本图是杨百翰本尊老年时的照片,他活了76岁,育有59个孩子……下图是他在盐湖城的第一所住宅“蜂巢别墅”。“蜂巢州”是犹他州的别称,州旗上也有一个塔状的蜂巢。这使得一般人以为蜜蜂和这里挺有关系的,其实犹他州不能说一只找不到吧,但确实是没有什么蜜蜂的……这是因为在州南部的丹霞地貌中,有各种岩柱、石林等,它们在外观上看着有点像野蜂的蜂巢,从而才起了这么一个别名……如果按照中国文化的命名习惯来看,这个别名起得,脑洞还是不小的🤭……</p> <p class="ql-block">本图为“蜂巢别墅”内的一间卧室内景。看似普通的一张床,摩门教也是有讲究的,如所有的床品必须是用白色的……女性的睡袍(见本图中)也是有特定要求的……</p> <p class="ql-block">除了参观过与摩门教有关的建筑,还可以在这座被誉为美国最干净的城市中,沿着宽敞的街道再走访另外几处重要建筑物……图中远处是犹他州的社区学院,大学附近的年轻人就是多,看到在路口上等待交通灯的,全是年轻人(下图)……</p> <p class="ql-block">盐湖城的市区面积不大,除了圣殿广场,其他的历史文化性建筑物都不在一起,徒步参观是最为合适的方式……下图是城中不多见的一座天主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社会治安状况也是比较好的……记得几年前有朋友来时,还有过车窗被砸的遭遇,但这种事情从概率上讲,发生在盐湖城的算是很少的了……经验就是不要随意把车停在街头巷尾,而是要在停在这种大型停车场里(监控摄头比较齐全)……</p> <p class="ql-block">很漂亮的有轨电车和一些现代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海鸥是犹他州的州鸟。当年摩门教徒刚到这里落户的第二年,就遭遇了蝗虫之灾,还是靠着从加州海边飞来大盐湖吃苍蝇的海鸥(这个同中国青海湖面积一样大的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湖苍蝇繁殖地,每年能吸引几百万只鸟来此,分食那十几亿只苍蝇),顺嘴将这些蝗虫一吃而光,这才让这批拓荒的人,保住了当年的口粮……从此犹他州将海鸥视为了吉祥鸟,到处为它立碑造像。本图为圣殿广场上的海鸥纪念碑顶部的镀金海鸥造像,它是由杨百翰的一个孙子设计的……上图中的海鸥门是当地最古老的一处海鸥纪念物,建于1859年。海鸥门身后的远方,是州行政议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犹他州的行政议会大厦,跟美国的国会山一样,建在了一座小山坡上,所以也显得格外高大……美国有很多州都有这种类似华盛顿国会大厦的建筑,由于很相像,人们也会认为它们就是州议会大厦,其实在这类大厦中,往往是州议会和州政府在一起办公的。犹他州这里就更集中了,州法院也在这座大厦里。虽然它们各自的分工和流程不一样,但是三家聚在一起,互相商量(制约)着,也是挺方便的🤭……</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大厦一周,还树立了多尊历史人物的雕像。本图是一座“摩门战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这座大厦是对外开放参观的,里面有四层,每层都有一些值得认真参观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华盛顿广场上的县(市)政厅也是对外开放的……下图是盐湖市的老市政厅,由于面积比较小,在新市政厅于十九世纪末落成后,就已改做了他用……</p> <p class="ql-block">盐湖城还是肯德基全球第一家连锁店的诞生地。这个炸鸡店原来是(1935年)开在肯塔基州一个加油站旁边的小吃部,由于口味很适合忙忙碌碌的人群,创办者桑德斯很想扩大业务,鉴于自己的财力不足,他就想到了授权别人用他的配方、他抽头的这种模式……但他跑了好几个州,接洽的餐馆看到他想光靠配方,不干活就把钱挣了,都不愿意合作……直到1952年他来到了盐湖城,才找到一家咖啡馆愿意以这种方式与他合作,每卖出一份,付给他五分钱的加盟费……从此,这种餐饮类的特许加盟经营方式,就在世界上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位于城区边上的这家店店内的荣誉墙。“世界第一”,还真是很自豪的一种说法👍……本图是这家店门口的创始人桑德斯和当时答应与他合作的这家咖啡馆的老板哈曼的雕像。哈曼对这个商业传奇故事的贡献很大,“肯德基”这个名字就是由他起的……由于肯德基的成功,肯塔基州后来还给桑德斯授予了上校军衔,虽然种军衔只是地方武装的一种荣誉称谓,但政府性质的背书,还是非常有用的(其政治名望约相当于中国的省政协委员或省工商联副主席之类的吧🤭)……过去在中国,鸡作为一种高端食材,多数普通人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能吃到,所以肯德基的传入,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征服了很多中国人的味蕾……只是后来随着工业化养鸡在中国的发展,导致现在的“鸡”肉,已接近成为了“科技”类食材,同许多有了科技“很活”介入的传统美食一样,与有点在意的人群,渐行渐远了😭……</p> <p class="ql-block">在拜访过摩门教的大本营盐湖城后,就该去看一看犹他州丹霞地貌的代表布莱斯峡谷了……在途中,还能经过犹他州的第二大城市普沃。普沃是著名的杨百翰大学的所在地(见上图),著名的传销鼻祖、该州在中国投资最大的企业如新集团的总部,也在这里……本图是夜幕下的摩门教普沃圣殿……</p> <p class="ql-block">来到布莱斯峡谷公园后,赶上了一场小雨。这倒也是比较独特的一种体验,虽然比那些有房车可以躲在里面喝咖啡的人是艰苦了一点,但是旅游嘛,遇到什么也都是一种值得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有雨,游人就比较少,拍一些全景照片也就更随意了些……而且犹他州夏天的雨也很有特点,来得急、也去的快……</p> <p class="ql-block">这处国家公园,既是地质学家观察几亿年地球演变史的重要场所,也是古代土著人及摩门教徒生活过的地方……由自然与人文这两大要素所构成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访客……</p> <p class="ql-block">这种地质状况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几亿年前这里是海盆平原,随着地壳板块的碰撞而抬升成为了高原……后在降水、冰蚀、风蚀等的切割下,部分地面成为了下沉的谷地……上图中远方平顶山的那个平顶,就是远古的海平面……本图给出了这种地质演变的四个阶段,布莱斯峡谷的景观,主要都是处在第四阶段的地貌……</p> <p class="ql-block">这种地貌,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名字,在北美洲这里,它被称为“巫毒”(hoodoos)。这个词在古代印第安人的语言中,意思是一种很有魔性的神灵(红脸郊狼),近代生活在犹他地区的土著人派尤特部落(犹他州的名字,就是由这支部落的名字而来的),给此种地貌起的名字很长,但基本上也还是沿用了这个意思……古代的印度安人,从捕猎到半游牧半农耕,都在这里生活过,他们逐水草而居,在谷地中放牧、种庄稼……当然,野兽也会来这里捕食、饮水,印第安人养的牲口经常会被食肉动物给吃掉,同时在刮风的时候,这些岩柱之间的回声呜呜乱响,犹如狼嚎,所以土著们认为,这是一些有神灵的郊狼在显示威力,心中很是敬畏(有很多印第安部落,之所以是把狼、熊等猛兽作为部落图腾来崇拜,也正是有基于此)……</p> <p class="ql-block">印第安人的数量原本就不多,干旱期到来后,就都迁走了……当殖民化在北美大陆上展开的时候,一波一波的欧洲人来到这里,由于没有印第安人,他们也就没有了抢掠对象或传教对象,看一看风景后,也就都走了过去……后来还有一些打猎的欧洲人,也在这里出没过,由于遇到刮风下雨天,这个地方声音乱作、晚上很是恐怖,所以也就没有人在这里建立营地……直到逃难的那批摩门教徒来到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摩门教徒不远千里跑到犹他后,有一对苏格兰裔的夫妻,男的叫布莱斯,女的叫玛丽(见本图中的老照片),这两口子于1875年来到这里定居开荒。由于他们在这里的小日子过得还可以,从而又吸引了更多的摩门教徒来此定居。布莱斯作为先到者,也就当然地当上了“村民小组长”,峡谷也用他的名字命了名……但人多了之后,水资源和地就不够用了,虽然布莱斯带领大家开挖水渠,把高处的水引入谷地,但当遇到大旱时,大家觉得在这里种地是很不划算的,就集体搬走了……</p> <p class="ql-block">目前,老照片中的那些人文历史痕迹已经都没有了。现在的游客过来,也就是看一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这里一些景点的名字,基本上是根据岩柱的特点而起的,如本图中的这处“雷神之锤”,就是看着它有点像北欧神话中的雷神托尔用的武器(一把锤子)。这一点也很像中国某些丹霞石林类景观的命名方式,什么“金蝉望月”,“仙人指路”之类的,通俗易懂……而且将来地貌变化了,名字也是可以重起的……</p> <p class="ql-block">这处名为“女王花园”的景观,也是想象力很强的一个名字……那根岩柱,到也是有点像维多利亚女王穿着拖地长裙的样子(下图)。只不过那张油画的年代并不太久远,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个景观名字的得来,也不会太久远……</p> <p class="ql-block">布莱斯峡谷这里的核心景观,是位于中央的“露天大剧场”。这个名字的得来,是由于站在这里看到的一大圈密密麻麻的岩柱,好像是古罗马的半圆形露天剧场一样…… 喜欢这一景观的人,也往往会用“大剧场峡谷”来指代布莱斯峡谷,而有一点密集恐惧症的人,对此绰号则不以为然😎……</p> <p class="ql-block">也还有一些景观的名字,但都没有太多的文化导向意义……实际上,不用管这些名头才是最好的。此地的旅游价值主要是走上一走,整个谷地大约有十三、四条谷道,如果没有特殊的徒步追求,花上个一、两个小时,沿着所谓的“最美三英里”的线路看一看,也就可以了……如果要把全部风景走廊都走一遍,大约有40多公里,是要花上一天时间的……另外据说,这里还是北美洲受到人工光源干扰最少的地方,号称是一处“最暗星空之地”(由“国际暗星空协会”认定),说在这里能够用肉眼看到7500多颗星星(一般能看到2000多颗就很了不起了)。因此,天文爱好者来此露营观赏,应该会有一种不错的旅游体验……只是这个协会发放的证书,资质不太稳定,要是全信这个证书,失望的概率还是会有的(本人就有过两次根据它的证书,在某地夜观天象,但都不理想🤭)……</p> <p class="ql-block">对丹霞地貌、石林地貌、土林地貌等到访过比较多的朋友,也可能会觉得这里的景致不够令人惊叹……但正如对盐湖城摩门教历史的寻访,能令人更加明白,“人生意义无定,但仍要认真一过”的道理一样,对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的打卡,也会使人更加坚信,“风光无须绝美,世界唯有多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