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入在天里头 ——探访陕北36座古堡永兴堡(二) 原创:任可《走长城》第二百三十四站 2024年1

任可

两个烽火台中间是娘娘庙,庙已破旧无门,旁边有古砖砌的形似窑洞房屋,也已被遗弃,但方方正正挻有特色。说起庙来,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说古堡以前有好多庙,城堡内外佛教盛行,庙宇恢宏壮丽,僧尼信徒众多。东街有西明寺和姑姑庵,西街有城隍庙,箭道旁有大仙庙。堡外西面、西北面、北面有龙王庙、娘娘庙、老爷庙等,我们现在的位置的娘娘庙,以前当过大队部所以才保存了下来。 可惜大部分庙都在特殊年代被拆掉了,砖石木料用于修建永兴公社、学校和机关单位办公住宿房屋。还有一些被公社的领导私拿家中做了家具和寿材,但这些领导在进城后他家的后人不是死亡就是有病总是出事,最后别人给点拨到,把你们当年拆庙的木料制品送回庙中方能解脱,最后他们家人把东西送来又给庙捐钱修庙才好了起来。 我听后笑了笑对朋友说,这种故事都是当地人编的,逃脱不了因果报应的套路。老人一听急了,说我这么大岁数,一辈子没说过假话,怎么是骗人呢?我才发现我说话没管场合被老人误解了,赶忙说我没说你骗人,因为这种类似的故事在长城沿线的古堡中比较多,也是针对当年打、砸、抢的那些人的诅咒吧。不是说你。 为了改变气氛,赶忙改变话题,问到你们当地以前出有什么名人吗?老人说出过呀,自豪的说我们这里在清朝出过一个武状元呢,叫武凤来。原来南门外有三官庙,三官庙东侧有为纪念清嘉庆丁丑科武状元武凤来夺魁而修筑的魁星楼一座。此地出过武状元?这可不是老人吹牛,《神木县志》中对武凤来的记载:“由第一甲第一名进士,授头等侍卫,累升至梧州协付将。”又据神木文史资料《青青山上松》资料介绍:清朝武状元总计109名,陕西仅3名,神木就有两位,即嘉庆二十三年(1817)的武凤来与嘉庆二十四年(1819)的秦钟英。这位地地道道的永兴堡人。为神木赢得了“神木弓马甲天下”的美誉。 关于魁星楼的来历,民间有这样的说法。武凤来进京赶考,策马扬鞭,走到城外墩台跟前,马失前蹄,扑通跪地,武凤来以为四周有神灵庇护,就暗自许诺:“他日我若状元及第,定要回来给你修个魁星楼!”巧的是,据说那一年武科殿试头一天晚上,嘉庆皇帝梦见“有凤来仪”。翌日览武进士榜,见有名“武凤来”者,龙颜大悦,钦点为头名状元。于是武凤来就中了状元夺了魁,回乡还愿,兑现承诺,修了这座魁星楼。大家看,起个好名字也能改变命运呢。 这个魁星楼有多高呢?永兴民间至今还有一句口谑儿,夸张它曾经的高大雄伟: “永兴有座魁星楼,半截入在天里头。一个耳朵里面有四个耍钱儿的,还有两个看场儿的。” 这个故事我感兴趣,赶紧问到:“魁星楼”还在吗?老人说各其它庙宇一样,因岁月漫长,加之无人维修,现已损毁。我可惜到,这是多么高的楼啊,半截入在天里头。多么大的魁星啊,一个耳朵里坐6个人?现在这种胜景已无法目睹,只能在民间的传说中寻找往日的雄伟了。 因为民谣里有“半截入在天里头”的话,我也讲了一个我们宁夏的民间故事:话说当年宁夏有五个地方的人一同出差打尖住店,一个是银川人,一个是吴忠人,一个是中卫人,一个是盐池人,一个是固原人。那是冬天的一个晚上,过去都是土坑通铺,只有灶头烧火的地方比较热,谁都想睡在那里,争执不下后最后说谁家的楼高谁睡。银川人率先说道:银川有个北塔,离天丈八。吴忠人道:吴忠有个牛头山,站在山顶摸着天。中卫人道:中卫有个莫家楼,半截入在天里头。盐池人一听你们越说越高,都入到天里头了,天都捅破了,他话锋一转道:盐池有个大水坑,扔个石头三天之后来听声。固原人一听,上天入地全是你们的事,扑通一下就在灶头上睡了下来,这四人一看你啥都没说怎么就你睡在这里呢?固原人说:我们固原啥没啥,这顿热坑我睡下。 老人听后哈哈大笑,你这个故事我们永兴也有啊。永兴也有?我交流的兴趣更大了,说说看。老人又讲了一个永兴民间传说:说三个打尖住店的人,一个榆林的,一个府谷的,一个神木的,三人都想睡暖炕锅头,于是就比试,说谁家的楼高谁家睡锅头。榆林人说:“榆林有个凌霄塔,离天就是个仗尺八。”府谷人说:“我们也有塔,快摸天了,顶在天上把天磨得滋滋吱吱响。”神木人说:“神木有个魁星楼,半掐入在地里头,半掐入在天上头。”比试下来,魁星楼是最高的建筑,神木人以此为傲,最终胜出,如愿以偿睡到了暖烘烘的炕锅头。 两地的民间传说故事情节一样,只是版本不同,到底谁是母本,现在也说不清楚,但是有一点,现在人们多是注重长城内外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和,却有点忽视了长城做为一个链条,在万里相连中,横向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如《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杨六郎镇三关口的故事,在宁夏都有本地化的传说。有专家研究,长城沿线相距几千里的古堡的遗址里居住的人,有很多语音用词都一样的。 与老人相谈甚欢,合影留念后驾车驶向南方的那个有庙宇的山峁。<br>  2024年10月13日于神木永兴街道办事处长城遗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