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游(1)集美

照谷

<p class="ql-block">2025年元月18至22日幼华和我到厦门旅游。都说厦门是一个不错的旅游目的地,但几天的旅游体验我以为厦门的旅游资源平平。出于对建筑和人文历史的兴趣,我关注的是鼓浪屿、集美、大磴岛金门县政府遗址,以及福建的土楼。几天的游程还算紧凑,也遭到当地旅行社的误导。</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1874 -1961)厦门集美人,爱国华侨领袖。</p> <p class="ql-block">他是位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p> <p class="ql-block">"嘉庚精神"发源于厦门,形成于争取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穿越时空、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尽管陈嘉庚先生是南洋大实业家,但他的生活十分简朴。</p> <p class="ql-block">陈先生一身为教育奉献,自己的住宅却是一幢简朴的二层楼房。</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的臥房。</p> <p class="ql-block">陈家的餐室。</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先生使用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生活用品都是"老古董"。</p> <p class="ql-block">衣服、裤子、鞋子、袜子都打过补丁。</p> <p class="ql-block">晚年他为自己规定每天五角钱的伙食标准。</p> <p class="ql-block">他经常吃番薯粥,佐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种小鱼。</p> <p class="ql-block">1893年陈嘉庚先生第一次回故乡,他出资2000元开办"惕斋学塾",这是陈嘉庚先生捐资兴学的开端。</p> <p class="ql-block">1914年3月,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p> <p class="ql-block">之后又陆续办起师范、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学校十余所。</p> <p class="ql-block">还创办了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p> <p class="ql-block">此外陈嘉庚先生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p> <p class="ql-block">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了"厦门大学",设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p> <p class="ql-block">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由此得名"集美学村"。</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先生曾计划建造一座房子,希望海外亲人回国省亲时居住于此。</p> <p class="ql-block">取名"归来堂"。</p> <p class="ql-block">考虑到"校舍未复,首先建住宅,难免违背先忧后乐之训"。</p> <p class="ql-block">"归来堂"暂时不动工。</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得知后,认为陈嘉庚这一遗愿意义重大,指示扩大建造规模。</p> <p class="ql-block">在陈嘉庚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span style="font-size:18px;">"归来堂"于</span>1962年落成‌。</p> <p class="ql-block">"归来堂"在陈嘉庚故居对面。</p> <p class="ql-block">内部陈设简朴。</p> <p class="ql-block">融合了闽南和南洋的建筑元素。</p> <p class="ql-block">采用白石砌墙、绿瓦盖顶的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外观秀美大气,是集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成为永久纪念陈嘉庚先生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厅堂正中安放陈嘉庚的石雕坐像。</p> <p class="ql-block">在故居两侧今天是陈嘉庚先生的事迹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归来堂前有"归来园"。</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先生兴业南洋,胸怀祖国,一生资助或创办学校100多所。</p> <p class="ql-block">他提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吾人欲竞存于世界而求免天演之淘汰,非兴教育与实业不为功","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p> <p class="ql-block">1921年陈嘉庚开始在集美学村进行大规模建设。</p> <p class="ql-block">他亲手规划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师范、航海、商科、农林等学校。</p> <p class="ql-block">这些学校与厦门大学一起,形成了一片独特的建筑群,被称为"嘉庚建筑"。</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先生也因此被师生们尊称为"校主"。</p> <p class="ql-block">"南薰楼"建于1957年,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p> <p class="ql-block">南薰楼不仅是"集美中学"的教学楼,还体现了陈嘉庚先生的教育理念。</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先生强调"优待贫寒子弟"。</p> <p class="ql-block">"奖励师范生"。</p> <p class="ql-block">"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南薰楼主楼高15层,屋顶为中式方亭。</p> <p class="ql-block">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现了"穿西装,戴斗笠"的巧妙融合。</p> <p class="ql-block">"集美寨遗址"是集美学村的之源,位于集美中学前。</p> <p class="ql-block">因郑成功受封延平王,故此寨也称"延平故垒"。</p> <p class="ql-block">厦门人民怀念陈嘉庚先生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建起了"嘉庚公园"。</p> <p class="ql-block">在陈嘉庚先生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捐资兴学。</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陈嘉庚先生扩建"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p> <p class="ql-block">"鳌园"是后人为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教育、培育人才、造福社会而兴建。</p> <p class="ql-block">它由三部分组成:游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陵墓。</p> <p class="ql-block">把纪念性、文化性和游乐性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生热心于慈善事业。</p> <p class="ql-block">1906年11月江苏洪涝灾害、1908年漳州水灾、1917年天津水灾、1918年潮汕地震、1920年威海饥荒、1922年潮汕风灾、1924年广东和福州水灾以及1929年陕西和甘肃旱灾,1935年中国11省发生严重水灾,等等,陈嘉庚对灾区人民施以援手、多方筹款赈灾。</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担任"新加坡华侨筹款救济会"主席,动员华侨为国内灾民捐款。</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强调募捐一定要有人带头,他总是带头捐出巨款。</p> <p class="ql-block">为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确保慈善事业能够长期稳定地进行下去,</span>陈嘉庚设立了具有现代慈善特征的基金会。</p> <p class="ql-block">他提出多种捐款方式。</p> <p class="ql-block">包括特别捐、常月捐、节日献金捐、货物助赈捐、纪念日劝捐、卖花卖物捐、游艺演剧球赛捐、舟车小贩助赈捐、迎神拜香演戏捐,等等。</p> <p class="ql-block">远眺厦门最长的跨海大桥"厦门大桥‌"。</p> <p class="ql-block">1987 -1991年的厦门大桥是厦门重要的进出岛通道。</p> <p class="ql-block">全长6.695千米,主桥长2.07千米。</p> <p class="ql-block">1959年陈嘉庚被查出癌症。</p> <p class="ql-block">为了不影响工作,他规定在校委会有职务的人不准前来探望,连亲生子女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还在叮嘱要把集美学校办下去,这句话成为了他对教育事业最后的嘱托。</p> <p class="ql-block">去世后一分钱都没给子女留下,所有的遗产都留给了教育事业。</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先生一生用于办学的款项达一亿美元之多,占其资产的90%以上。</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占地面积104484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5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整体外观秉承了嘉庚建筑特有的中西合璧风格。</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纪念馆"与"鳌园"、"嘉庚公园"交相辉映,构成完整的旅游纪念胜地‌。</p> <p class="ql-block">展厅分为两部分:"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生平陈列"和"在陈嘉庚身边-嘉庚现象 诚毅同行"。</p> <p class="ql-block">展览以图片、文物、实物为基础,力求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现陈嘉庚伟大光辉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介绍了日寇发动侵华战争,陈嘉庚先生团结广大华侨支援祖国。</p> <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15日他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并担任主席。</p> <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南洋各地华侨爱国团体大会上,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推举陈嘉庚为总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该会领导下的分支机构遍布南洋各地。</p> <p class="ql-block">动员华侨司机与机修工人回国参加抗战运输工作,发挥了南洋华侨在战时中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1949年陈嘉庚先生应邀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p> <p class="ql-block">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先生于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