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凌寒开 ,报春第一枝

江山匆客

  颐和园第十四届腊梅、梅花迎春文化展,从腊月廿五到正月初七在畅观堂和耕织图景区举办。颐和园继续展出自己的精品蜡梅梅花盆景,负有“蜡梅冠天下”美誉的“花都”河南鄢陵也带来了蜡梅精品盆景和蜡梅新品种苗木参展。展览开幕翌日,我即去参观拍照,现分蜡梅和梅花两篇与朋友们分享京华花事的第一缕春信。<br>  蜡梅是原产我国的传统观赏花木,凝聚着中国上千年来丰富的花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蜡梅在"十大香花"、"十二花仙"、"十二月花神"、"十八学士"等多种典故和称号中占有一席之地。蜡梅因是腊月开花,时值少花季节更显珍贵。蜡梅被赋予了坚贞不屈、侠骨柔情、避邪、喜庆、吉祥等寓意,深受人们喜爱。蜡梅栽培到现在,有三个大的品种群,其中素心蜡梅有33个品种、红心蜡梅53个品种、晕心蜡梅45个品种,蔚为壮观。 <br>   蜡梅原称黄梅花,深受宋代苏轼、黄庭坚两位诗人钟爱,被他们命名为蜡梅,这个名字已经叫了千余年了,蜡梅也从此开始广为栽培。<br>      苏轼:《蜡梅一首赠赵景贶》<br>    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br>    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br>    天工变化谁得知,我亦儿嬉作小诗。<br>    君不见万松岭上黄千叶,玉蕊檀心两奇绝。<br>    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br>    归来却梦寻花去,梦里花仙觅奇句。<br>    此间风物属诗人,我老不饮当付君。<br>    君行适吴我适越,笑指西湖作衣钵‌。<br>  苏轼用生动活泼的诗句,道出了命名蜡梅的缘由,描绘了蜡梅温柔的色泽与芳香,抒发了对蜡梅珍爱之情。       黄庭坚:《短韵奉乞腊梅》<br>    卧云庄上残花笑,香似早梅开不迟。<br>    浅色春衫弄风日,遣来当为作新诗。<br>  黄庭坚在这首绝句中则赞美蜡梅比早梅开得更早,给诗人赠送了新的灵感,诗为花,花为诗。   历代文人雅士对蜡梅纷纷赞美,留下了众多令人回味的诗篇。<br>  有的欣赏蜡梅的特有的形态:“渠独小参黄面老,额间艳艳发金光”,“春满紫绡裳,淡黄宫样妆。……月下开金盏,风前换玉裳。”“一枝金蓓始嫣然”“缟衣仙子变新装,浅染春前一样黄”,“蝶采花成蜡,还将蜡染花。”“枝横碧玉天然廋”“蝶采花成蜡,还将蜡染花。”“满面宫装淡淡黄”,“融蜡为珠,染栀成蒂,万蕊千头颗颗圆”。   有的赞美蜡梅的耐寒和芳香:“岁岁逢梅是蜡花”“熏我欲醉须人扶”,“腊蕊雪中破,清香小院前。”“腊梅初与雪争妍,素艳寒香亦可怜。”“一花香十里,更值满枝开”“不肯皎然争腊雪,只将孤艳付幽香”,“斜吹满树寒香蹙”,“蕾破黄金分外香”。<br>  这些诗句描绘出蜡梅的自然之美,勾勒出蜡梅独有的风姿,展现其抗寒早开、独特的花色与香气等特性,寄托了作者的情怀,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div>  在观赏蜡梅之际,同时欣赏描写赞美蜡梅的诗词,岂不是更丰富更美好的精神享受吗!<br>  (文中所引诗句,分别来自北宋谢薖、南宋杨万里、郑刚中、陈与义、戴复古、王十朋、何应龙,张孝祥,元代耶律楚材,元末明初叶颙,清代钱蘅生、曹溶、查慎行的诗词。)</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祝您新春快乐</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