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村五、六、七、八组片段小赏(副本)

与诗同行(程洪英)

<p class="ql-block">历史痕迹远,染色山河新</p><p class="ql-block"> 2018年秋,又一个乡村振兴的片段充斥在脑海。10月初,老科协又接受了先锋村"文化普及调研“任务,诗词分会部分人员参与了调研活动。先锋村12个组,诗词分会接受了8个组调研任务,分别由孙宗列和陈治安带队,每队连队长在内共两个人,各负责4个组,分片区跑。进入先锋村,我们与村书记作了接恰,简单的例会后就分散在自已负责的片区里,往返数次,进行了为期四至五天的走访,真正地做到了"走乡串户",一个组就有几十户人家,我们挨家挨户走访,探访历史名人底细,了解当今特色人物,对人文景点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史迹一一作了了解,用拍照、记笔记、与村上人微信沟通等收集各类资料。说实话,踏进村上的每户农庄,我心中早以"啧啧"赞叹了,看村民们家家户户的"三好"、"五好“就象一面闪光的铜镜挂在心间,"党员之家"、“好公婆"、"好儿媳“一串串充满甜美幸福的代名词,刻在家家户户的快乐日子里。我想,这千年文化的启承与传递,还需我多言吗?</p><p class="ql-block"> 从上午9点到下午五点,几天的穿行,我们行走的脚步疲惫了,身体力竭了,口干渴了,手机和笔记本堆满了。但我们心没有一点累的感觉,是"鹅项颈"的来由,是"河心岛"故事,是“大莹河小莹河"的倾诉,是“盆艺"的绝妙,是"双渠"的农耕文脉,是"川西林盘"文化等等,那些串珠于不同时代,不同历史长河的经典,让我们的心默默地打开思路,必须要挖掘出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用一叶载满时代责任感的小舟驶向未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回家各自分工,把有价值的东西分类整理、组合行文,做到完整,图示图例条理清晰,弄到第4天的样子,我们两个组人员都自动找了帮手,陈治安小组正好遇上崇州作家龚良红,他们抓了她的差,一同踏进了先锋村。整理收集文献、农事摘要及当地民风民俗,家风家训等。孙宗列组也不例外,数十种分门别类的资料整理成册,交给了组织。国文化,浓脉香,振兴路,责任大。这次先锋之行,张力很大,对文化传播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从行径的方方面面,我们也体会到"乡村振兴"是全体人的社会责任,是以“一草一本皆是兵“的足步,踏响未来的使命。愿历史痕迹远,染色山河新!</p> <h3>"乡村振兴"例前短会现场</h3> <h3> 为先锋村先进户拟联</h3><h3> 1 上联:免税种田歌惠策 下联:补金致富颂国恩 横批:改革新歌 2 上联:桑梓新楼气象美 下联:乡中好水家居甜 横批:万物相宜 3 上联:满地桂花满地艳 下联:一江柳浪一江春 横批:山水齐秀 4 上联:碧绿万顷春点染 下联:金黄一派秋描红 横批:春华秋实 5 上联:农夫记忆歌千载 下联:乡村振兴舞万年 横批:家园美好 6 上联:万顷农田谁主宰 下联:千秋祖业我传承 横批:后继有人 7 上联:四季和谐兴盛世 下联:三农喜庆过新年 横批:共赴小康 8 上联:种苗栽树家业畗 下联:修剪嫁接园丁勤 横批:苗壮财广 9 上联:绿水青山千层玉 下联:良田硕果万重金 横批:乡村富足 10 上联:新型农户树风尚 下联:讲究清洁建文明 横批:家美人贤 11 上联:山水秀丽树易长生不老 下横:天地灵洁人易益寿延年 横批:自然养吧 12   上联:爱清洁讲卫生门庭少疾病 下联:重文明有礼貌民风永传扬 横批:时代骄子 13 上联:天天皆为清洁户 下联:时时都是健康人 横批:幸福人生 </h3><h3><br></h3> <h3>  农夫记忆小地名——河心岛 地处先锋村8组的河心岛,因大莹河分岔,从西至东形成两条支流,靠北的支流河面较宽,水较深些,而靠南面的支流则形成一条小溪,比北边的支流河面窄,水浅。这两条蜿蜒的水带顺势而行,绕出了一个象葫芦状的小岛,小岛面积约8000平方米,则称为河心岛。村民们见这葫芦形状的小岛,葫芦口正好对着水上游,河上浪花盈盈翻卷,水沫飞溅,岸上竹林茂密,紫金色的叶片不停地飘飞,这情景好美。于是人们形象地喻此岛为"金银进葫芦“,喻意着生活富足美好。这岛上土壤,无论天下多久多大的雨,踏上小岛,地上总是干净利索,无稀泥烂路。另外,靠近南面小溪竹林边,还有一道清凉爽口的泉水涌出,人们把泉水围起来做成一口井,成为8队村民几代人的生活用水。这小小的葫芦岛顺风顺水,是先锋村祖祖辈辈心中的风水宝地。 <br></h3> <h3>钢管井遗址</h3> <h3>盆景园</h3> <h3>灌溉渠</h3> <h3>坝坝晏装点</h3> <h3>农夫记忆</h3> <h3>农夫记忆</h3> <h3>农夫记忆之舌尖美食——豆腐脑 川西平原,和风细雨,花红柳绿,米豆丰硕,食品浓香,豆腐脑是先锋村一绝。早年淮南王刘安用黄豆和盐卤炼丹而炼得豆腐脑美味,之后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四川人也获得做豆腐绝活儿,并代代相传下来。先锋村人做豆腐脑早见于解放前夕,盛行在八、九十年代,其间,全村占三分之一的人,或挑担走乡串户,或推车叫卖于大街小巷,靠卖豆腐脑养家糊口。改革开放让村民路子宽了,许多豆腐脑专业户停业转行,但村里至今仍有五分之一的人保持旧业,一是赚点零花钱,而是怕手艺失传。<br></h3> <h3>老水车</h3> <h3>农夫记忆长廊</h3> <h3>农夫记忆农耕</h3> <h3>土地庙</h3> <h3>农夫记忆小地名——鹅项颈与鹅田 鹅项颈,属先峰村第六组地界,在村里一条灌溉渠和一条排水渠,两渠位置一高一低,平行向前,顺势而流,蜿蜒而歌。但走到先锋村第六组位置,一地势很特殊,上渠和下渠距离拉近,河弯度自然弯曲,中间被挤出一条土梗子,就势而成,象一只鹅伸长勃子向天而歌,故得名"鹅项劲"。 另外,紧靠边上有一块宽阔的稻田,开渠引水,田面波光粼粼,活象一只匍匐的大白鹅,于是,在旁的这块田则被命名为"鹅田"。鹅田每年收成很好,谷米香甜,被村民传为佳话。<br></h3> <h3>唐思学老家遗址</h3> <h3>阚家碾水流涸竭样</h3> <h3>阚家碾遗址</h3> <h3>河心岛(葫芦岛)林盘遗址</h3> <h3>河心岛泉水井遗址</h3> <h3>李家院子林盘</h3> <h3> 农夫记忆小地名——十八亩田 十八亩田,地处庞家湾,紧靠杉树林,是农业学大寨时期开荒改良的田地,面积达到十八亩。是川西垻子乃至全国各地少见的大田。川西平原是农耕始祖之地,人们勤劳,方法得当,加上土地肥沃,水源好,能旱涝保收,十八亩田每年稻谷产量可达2万多斤,是集体社时的丰收之地。改革开放土地包产到户,十八亩田被分割,由先锋6组、8组、9组村民承包,后来,为发展经济,承包户培育了满园的优质桂花等苗莆,十八亩田不断地为村民创收。<br></h3> <h3>李家院子老储柜</h3> <h3>音乐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