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红海的度假胜地赫尔格达市到卢克索有300来公里,我们坐了近四个小时的大巴才到达。卢克索是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的首都,位于埃及南部尼罗河东岸,旧称底比斯,已有超过4000年的历史,存有卢克索神庙、帝王谷、门农巨像等古迹,是古埃及文物的集中地,有地球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之称。</p> <p class="ql-block">对卢克索的最初印象是街上跑的马车似乎超过汽车;是处可见古建筑遗迹,整座城市就像一座巨大的考古发掘场……</p> <p class="ql-block">在尼罗河邮轮码头旁边就有一处规模颇大的古建筑遗址,柱廊高耸,气度非凡,据打听,原来是卢克索神庙遗址。卢克索神庙,是祭奉太阳神阿蒙神及其妻儿的庙宇,是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遗址的一部分。神庙最初由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九个法老艾米诺菲斯三世建造,后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规模进一步扩大,<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为重要的宗教圣地。神庙</span>长约262米,宽56米,占地面积达31公顷。神庙内部存有7对巨大的石柱组成的大柱厅,柱子直径3.57米,高21米,顶端承托着长9.21米、重达65吨的大梁。这些柱子被称为“埃及之柱”,展示了古埃及人在建筑技术上的卓越成就。卢克索神庙与古埃及最大的神庙卡纳克神庙相距约一公里,昔日由狮身人面像相连接,如今石路依旧在,狮身人面像已无踪影。<span style="font-size:18px;">卢克索之古令人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在邮轮上放下行李,吃完午饭后,我们就马不停蹄地坐大巴赶往卢克索必看的景点—卡纳克神庙。卡纳克神庙<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最初由法老辛努塞尔特一世建造,此后经过多个王朝的扩建和增修,整个建造过程历时约1700多年,涉及50多位法老的参与,直到公元前3世纪希腊人统治埃及时期,终于建成</span>古埃及帝国最壮观的神庙。</p> <p class="ql-block">卡纳克神庙经历了400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已不复当年盛况,但仍存有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其巨大的规模、134根巨大石柱组成的内殿、神秘的浮雕刻画、象形文字……令人震撼!这组古建筑群堪称古埃及建筑的杰出代表。1979年,这一神庙及其周边区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确保其历史价值得以传承和保护。</p> <p class="ql-block">从卡纳克神庙返回邮轮码头,导游安排我们乘坐马车,让我们体验一下这种传统的交通方式,领略这座埃及故都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马车快速地通过故都的老街道,不少色彩柔和、造型别致的建筑映入眼帘,遗憾的是我们却不能以合适的角度、稳定的姿势拍几张照片,只能坐在马车上抓拍,徒叹奈何!</p> <p class="ql-block">跑马卢克索只能得个零碎的印象,很不尽兴,只能以“聊胜于无”自我安慰。</p> <p class="ql-block">次日一早,在去参观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殿的路上,导游给我们15分钟,参观了门农巨像。</p> <p class="ql-block">一对门农巨像,高约20米,重约720吨,赫然矗立于帝王谷和尼罗河西岸之间的一片沙漠之中。</p> <p class="ql-block">门农巨像,建于公元前十四世纪,立于新王国时代鼎盛期的阿蒙荷太普(AMENHOTEP)三世的神殿前。到了托勒密王朝时代,门农巨像被完全破坏,神殿荡然无存,只剩下高20米的巨像。巨像因用砂岩雕刻而成,风化严重,如今面目已不可辨识。每座雕像的双腿边原各有一座小雕像,一个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蒙荷太普三世的母</span>亲,一个是妻子,也被风化掉了。</p> <p class="ql-block">导游给我们讲的一则有关巨像的故事颇有趣:罗马统治时期,门农巨像因公元前27年的一场地震而使肩部至腰部裂开,断裂处在不同温度变化下因热胀冷缩而发出声音,这种声音被当时的人们解读为巨像的哭泣。他们认为这是门农在向他的母亲厄俄斯(Eos)哀唤。门农是黎明女神,在战斗中被杀而英魂未散,因而定期发出哀吟。随着这种传说的传播,面貌全非的门农巨像竟然成了朝圣和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看完门农巨像,继续乘大巴赶往卢克索女王庙。女王神庙的正式名称为哈特谢普苏特神庙,是埃及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的祭庙。这座神庙位于卢克索市西岸的悬崖边,俯瞰尼罗河,距离帝王谷不远。神庙的设计完全适应山崖谷地的环境,分为三层,最上层柱廊后是殿堂本部,主殿位于第三层,造型独特而别致。</p>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神庙,建造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距今约3500多年,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女王哈特谢普苏特为自己修建的,也是她在位期间建造的宏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周围的环境显示,哈特谢普苏特神庙在她身后毁坏严重,已不复当年的盛况,只留下残存的建筑无情地数说着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目前看到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的修复工作早在1891年就断断续续地进行着。经过多年的挖掘和整修,特别是从1961年至2008年,埃及和波兰方面经过四十多年的合作,终于修复了神庙主体,增添了坡道,展现了女王神庙的风采,为了解和研究古埃及唯一女王保留了历史场所。</p> <p class="ql-block">另一次“走马看花”的体验是在尼罗河西岸的埃德福镇。为了参观修建于公元前237年的埃德福神庙,我们清晨五点来钟就乘着马车赶往神庙。埃德福神庙是现如今埃及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埃及神庙之一,也是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的一座重要宗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晨曦微露,埃德福镇又是另一番景色。</p> <p class="ql-block">马车是一种传统的交通工具,是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一种风景。但,当自己成为别人的风景时,并不见得愉快,比如坐马车很颠簸,还比如要跟马夫讨论小费问题,如此等等。</p> <p class="ql-block">在卢克索乘热气球却是一次让人印象十分深刻且愉悦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破晓前,热气球升空场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约三十个热气球开始点火,准备升空。</p> <p class="ql-block">而后,一个又一个热气球相继升空,呈现出十分壮观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热气球在火焰和朝霞的映照下显得五彩缤纷,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热气球升高至300的空中,尼罗河两岸的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一边是沙漠,一边是绿洲,热气球下的景观让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埃及故都卢克索以诸多的名胜古迹、马车游、乘坐热气球,或在尼罗河上乘坐三桅小帆船等等项目,使之成为埃及的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卢克索现有人口15万,而每年来此的游客却多达数十万人次。跟团游,只能是走马观花,看到的极为有限,对卢克索的了解充其量算是“瞎子摸象”,但毕竟是触摸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