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窝”与“吆车”

穆 渔 儿

<p class="ql-block">老家门前是一块较大的空地,连接着进村一南一北的分岔路口,这块空地也成了过年村子里的孩子们玩耍的主要场地。</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大伯带着一家人在外省工作,爸妈平时单位忙,只有年三十才带着我们回老家住一晚上,除夕晚上爷爷奶奶、我们家、三爸家大小共十几口人一起吃一顿饺子,初一早上大家一起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p><p class="ql-block">村里的小伙伴知道我回来,三十晚上就悄悄约定好:明天一大早叫上我一起玩。</p> <p class="ql-block">(儿时家乡老屋的样子大都如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记得那年初一早上我还躺在被窝里,就有人轻轻地敲击窗棂,是小伙伴们在叫我了。我兴奋地穿上大年三十刚换上的新衣,第一个起床,把大家都叫醒,等大人带着我们七八个姊妹弟弟一起,排队挨个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span>爸站在一旁看我们磕头,笑着怂恿说:“鼓劲磕!谁的头磕得响,你们爷和婆给谁的压岁钱就多。” 调皮的妹妹信以为真,就提前从外面找了两小块石子攥在手心,等轮到她磕头时,屁股撅起,额头和双手同时用力扣地,结果“叭”的一声,石子磕在地面上的声音太明显了,大家听见都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磕完头,领了五毛钱的压岁钱,出了门就奔向等待已久的小伙伴,大大小小七八个人一起商量如何玩耍。</p> <p class="ql-block">(一)“丢窝”</p><p class="ql-block">玩丢窝时,大家手里都有硬币就用硬币丢,都有核桃就用核桃丢,反正保证人人都能参与。当然,用硬币丢窝更灵便,也更有劲头。</p><p class="ql-block">丢窝第一步:掏窝。一个人蹲在三爸家门前的台阶下,用木棍在紧贴石阶的地面掏一个成人拳头大的小坑,名曰“窝”,那时候物资匮乏,小孩子除了过年,基本上手上是没有一分钱的零花钱的。能够用硬币来玩游戏,大家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上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p><p class="ql-block">窝掏好了,再转身弯腰快速挪动脚步,伸直胳膊用小棍在地上画一条端直的横线,再向前走个七八步,间隔大约三米的样子画出第二条直线,掏好窝,再画出这两道关键的横线,丢窝前的场地准备工作基本完成,进入游戏的第二个程序:“干”。先“干”,再丢窝。</p><p class="ql-block"> “干”就是排出参加丢窝游戏所有人的先后顺序:大家在第二道横线之外,面向窝站成一排,<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第一道横线为标线,扔出硬币或滚出核桃,谁扔的距第一道横线最近,谁就获得第一个丢窝的权利,以此类推。扔的时候要</span>下蹲,脚尖不能踩第二道横线,但手臂可以越过第二道横线尽量伸长,盯紧第一道横线,抛出用中指指尖顶着的硬币或用手指轻捏着的核桃,小心用力,尽量沉住气往远丢出去,<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人只一次“干”的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干”的过程中</span>宁可适当丢近些,也不敢为了靠前而超出第一道线之外,超出第一道线的硬币和核桃被戏谑为“劳死”,“劳死”参加游戏时的顺序就排在所有没超出第一道线的人之后了,但第一个“劳死”排名也不一定是最后,因为之后还可能有“劳死”出现,所有“劳死”在第一道线的另一侧按“干”时变成“劳死”的先后顺序排为“劳死一”,“劳死二”,以此类推。这样,参加丢窝游戏全部人的先后顺序才算定下来。</p><p class="ql-block">正式开始丢窝:所有人排队站在第二道横线之外,由第一个丢窝的人把所有参加游戏的人的硬币或核桃拿在手中,一次性全部向窝里丢去,一轮只能丢一次,只有完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丢进窝里的硬币或核桃,本轮才可</span>按照规则拿走。剩余的由后面的人接着丢,直到几轮之后窝里的硬币或核桃全部被人拿走,游戏结束。</p><p class="ql-block">窝有“偶窝”和“奇窝”之分:丢“偶窝”时,一次丢进窝里的硬币个数是偶数,就可全部收走,是奇数则必须放弃;丢“奇窝”时,一次丢进窝里的硬币个数是奇数的,可收走,是偶数也必须放弃。且无论偶窝奇窝,不管你能收走几个硬币,每次只能收走和自己游戏使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硬币为同面值的一个</span>硬币,回本后,其余的硬币个数,均按一分钱面值计算。若遇到里面有比自己使用的硬币面值大的,需要找回应得硬币个数总和的差价,留给后面的人继续丢窝。</p><p class="ql-block">整个排队丢窝的过程中,总是希望前面的人不要把硬币都丢进窝里收去了,希望轮到自己时还有几个硬币可以往窝里丢,每轮都暗暗祈祷老天保佑自己能把硬币丢进窝里。</p><p class="ql-block"> 如果后来参加丢窝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觉得排队等待太慢不过瘾,就有人提议来玩更刺激的“吆车”。</p> <p class="ql-block">(二)“吆车”</p><p class="ql-block">吆车通常会有一个高大壮实的孩子做庄家,只知道是本村人,我们不一定熟识,但可以肯定地是,庄家口袋里有比我们多的硬币,不多,也只够我们大家一起玩几把的。</p><p class="ql-block">庄家手里拿着两根棍子,都是就近找来的,一根约两拃长,另一根有一拃长。玩的时候先找一个坡地,我家面东靠南的窗台外路面的坡度正合适,大家决定在这块路面玩吆车。</p><p class="ql-block">大家先商量圈定一个放置硬币的大致范围,然后每个人在圈定的范围内任选一处位置平放好自己的硬币,待大家都确定选好放置硬币的位置再不更改了,这时庄家出场了。</p><p class="ql-block">庄家手里拿着一个厚一点的比五分钱大一点的环形硬铁片,上来先仔细瞅一圈大家放置硬币的位置,然后又回去,稍作思忖,弯下腰,一扬手,从坡路的低处开始向上像滚铁环一样抛出手里比五分钱大一点的环形铁片,我们的心一下子就提到嗓子眼了,众人弯腰紧盯着由坡底冲上来的比五分钱大一点的环形铁片,“上!上!上!”“停!停!停!”响起一片兴奋的吆喝声,在不停的吆喝声中,既想庄家给自己赔钱,又怕自己的钱被庄家给吃了,感觉紧张又刺激。</p><p class="ql-block"> 待那个厚圆环铁片一路冲上坡路,又转了个弯终于在大家的吆喝声里倒了下来,一切已成定局,庄家启动两把尺子,大家的命运就都靠这两把尺子来丈量了。</p><p class="ql-block">先是“吃”:庄家以厚铁片倒地处为定点,左手把长尺子一头紧挨厚铁片边缘压住,右手拨动长尺子转动一圈,所有长尺子能够到的范围内的硬币,不论面值大小,就通通被庄家吃掉了;吃完了后开始“赔”:还是以厚铁片倒地处为定点开始丈量:长尺子之外续接上短尺子转动一圈:凡是属于长尺子之外短尺子之内这个范围的硬币,庄家就要负责赔钱,一次赔一枚和玩家所放硬币等面值的硬币。</p><p class="ql-block">几场玩下来,口袋里的硬币最多增长不到一毛钱,一旦赔了快到一毛钱,我就不玩了,因为赔到家了,确实玩不起啦。</p><p class="ql-block">回到家,我们兴奋地聚在一起谈论着刚才“吆车”过程中各人搞笑的样子,不料,一旁无意中听到我们议论的三爸却皱着眉头大声训斥道:“那是赌博!再不许你们玩‘吆车’了!” 三爸突如其来的斥责把我们吓了一跳,于是,全都闭上嘴,再不敢多说一句激动的话啦,心里却暗自好笑:输赢还不到一角钱,也算得上是赌博?</p><p class="ql-block"> 哈哈 不管怎样,小时候一年一次的“吆车”太让人开心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