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山青水秀508896584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常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细究起来,确实有理。就拿从船上往水里撒鱼苗来说,有人讲上一瓢的鱼苗和下一瓢的鱼苗在水中或许难以相容,虽说这一说法还未得到科学证实,却不禁让人联想,人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下流行“圈子不同不必相融”,确实,生活在不同阶层的人,无论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还是价值观念,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强行把他们凑到一块儿,彼此都难免尴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像我们单位,机构改革后由四个单位合并而成。平日里,大家在办公室里和和气气,交流工作也都客客气气,可一到节假日,同事们还是和原单位的人相约出游、聚餐玩乐,新同事之间很难有深度的私人往来,宛如不同的“鱼苗”,看似共处一池,实则各有各的小圈子,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就是“不兼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里这类现象并不少见。拿小刘参加的摄影爱好者社团来说,社团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专业摄影师,也有纯粹出于兴趣的新手。每次社团活动,专业摄影师们聚在一起,讨论的是镜头的参数、构图的精妙;而新手们则更热衷于分享自己拍到的有趣瞬间、交流基础的拍摄技巧。尽管都在同一个社团,可明显能感觉到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大家更倾向于和水平相近、话题相投的人交流,很少有人能真正打破这个无形的界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看我们家属区,早些年与郊区的蔬菜队相邻。多年过去,城市飞速发展,蔬菜队成了城中村。数十年来,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都脸熟,却始终保持着距离。我们在各自的行业里忙碌,却从不交流思想;逢年过节,也只是简单寒暄。这种熟悉又陌生的关系持续着,既不交流,也不通婚,仿佛中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仔细想想,在生活里,我们似乎不知不觉就被打上了标签,融入了特定的圈子。这或许是生活的常态,也是人际交往中一种有趣又值得深思的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字:山青水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片:来源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