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散文】,俄羅斯的,文化之旅

雲在青天水在瓶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的十月革命前後,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称得上真正的金秋。陪同我们的一位中国留学生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城市培植森林,却没有在森林中建立城市的,而莫斯科则是在森林中建立城市的一例。</p><p class="ql-block"> 不管你走到哪里,不要说那一望无际的原野了,就是街道两旁的树林,都像一道道五彩缤纷的彩虹,各种树林都在墨绿和翠绿中夹杂着深红、橙黄、金黄等色彩。 </p><p class="ql-block"> 就说那黄色吧,深黄、中黄、浅黄糅合在一起,在阳光下映现出犹如油画一般的景色,令人目眩。尤其是那淡黄,似乎只有中国颜料中的藤黄才能与之媲美。 </p><p class="ql-block"> 无怪乎普希金在《秋》那首诗中发出这样的感叹:“忧伤的季节,令人眼目迷醉,我喜欢你这即将逝去的绮丽,我爱大自然凋萎时的五彩缤纷……”</p> <p class="ql-block">  就在这色彩迷幻的十月,我们一行十余人应莫斯科国立普希金博物馆和俄罗斯中华文化促进会的邀请来莫斯科参加第一届中俄诗歌节的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会场设在普希金博物馆,以前这是一座城市庄园,当年普希金和他的十二月党人朋友常在这里聚会,一起谴责沙皇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发出争取自由的呼声。一走进这座建筑物,便可以看见大厅当中的普希金雕像,许多宽敞的厅堂陈列着与普希金有关的图片、雕像、绘画、手迹,重现了普希金当年的许多活动和有关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九年十月十日上午中俄诗歌节举行中俄文化交流论坛,双方很多诗人、作家、翻译家、学者出席。我首先在论坛作了《普希金在中国,兼谈我译普希金》的发言,当中用俄语朗诵了一段普希金的抒情诗《秋》,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谈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把每一个夜晚献给普希金”,坚持翻译普希金作品时,更是全场掌声雷动,许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接着是北京大学副教授刘洪波女士报告了俄苏文学在中国介绍的情况,也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俄罗斯诗人、翻译家也在论坛上介绍翻译中国诗歌的情况,有翻译陶渊明的,也有翻译当代中国诗歌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俄文化在论坛上得到了许多交流,显示了两大民族的友好情谊。</p> <p class="ql-block">  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朗诵音乐会在博物馆大厅里演出。俄罗斯人民演员安·库兹涅佐娃朗诵普希金的诗《秋》,俄军剧院首席演员瓦·扎波尔斯基跳起友谊之舞,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曹雷女士用中俄文朗诵普希金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朱海兵先生分别用中俄语朗诵普希金诗《一朵小花》,中国古筝演奏家薛景女士演奏了《渔舟唱晚》。她着一袭湛蓝花缎旗袍,一出场便博得满场掌声,那绰约风姿配合优美的中国乐曲给了全场一次唯美的艺术享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接着许多俄罗斯诗人纷纷上台朗诵他们的即兴创作,一位金发俄罗斯姑娘用娴熟但四声不全的汉语为他们的朗诵作了趣味盎然的解读,中国女画家、诗人赵蘅女士、作家云也退先生也上台朗诵自己的诗作,这些都把晚会推向了高潮,又一次显示了浓浓的中俄人民友谊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朗诵音乐会在博物馆大厅里演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一行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进行了一系列参观访问。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国立普希金造型艺术馆,俄罗斯博物馆,列宾美术学院,还有名列世界第二的冬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丰富展品让我们目不暇接。图拉的列夫·托尔斯泰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是必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走进庄园的大门就是高耸入云的白桦林荫道,两边是五彩缤纷的树林,那美丽的景色立刻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打开照相机举起手机,纷纷拍下这俄罗斯金秋的又一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沿着树林中的一条小道向远处走去。我们要拜谒这位给世界留下不朽文学遗产的伟大作家的休憩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踏着遍地黄金般的厚厚落叶,走了约莫二十分钟,才来到树林深处小道旁的托尔斯泰墓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们会以为这位伟大作家的陵墓一定非常宏大,彰显作家在文学上的世界地位。</p><p class="ql-block"> 然而托尔斯泰墓仅仅是小道旁一个约莫两米长半米高的长方形土堆,没有墓碑,更没有雕像和铭文,简朴得不能令人相信,如果不是墓前摆了许多鲜花,人们很容易毫无察觉地从那里走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就是这简朴的墓地更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作家生前就定下的规矩,他要和人民共命运,而不愿做骑在人民头上的贵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不炫耀自己的伟大成就,却把自己看得非常渺小。这是一个伟大的灵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墓地折回作家的故居,在人们的想象中一定会以为托尔斯泰既是贵族,又是人们景仰的伟大作家,一定居住在一座非常豪华的馆舍,那里灯火辉煌,厅堂宽敞,家具富丽,仆人成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是再次让人“失望”的是托尔斯泰的居室就像他的墓地一样简朴,房间狭小,家具简单,连作家的床铺也只是一个三尺宽的短短木床。这一切都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还访问了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和女诗人阿赫马托娃的故居,这些故居都和托尔斯泰故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房子是普通的,居室不大,家具简单,如出一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让我非常高兴的是,俄罗斯中华文化促进会安排我们访问了普斯科夫省的普希金流放地米海洛夫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米海洛夫村是普希金父亲的领地,是位于北方的一个荒僻乡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普希金因在敖德萨得罪了他的上司沃隆佐夫总督,被参了一本,结果被沙皇下令把他送往这北方的荒村幽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从普斯科夫市火车站乘车,经过约莫一个小时的路程来到米海洛夫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仍然是一大片古老高大的椴树林,仍然是一片秋天的金黄,在蔚蓝的天空下闪烁,眩人眼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往里走,我们发现了树林底下一尊雕像,那是一个瘦弱的男孩,侧卧在草地上,我们立刻看出,这是少年普希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显然这是后人在此处建立的。他瘦骨嶙峋,孤独地侧卧在那里,身边是广漠的林地,显得那么冷清孤独,使人想到,当年普希金被幽禁在这里是多么孤独凄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那里拍了一些照片,在普希金身旁陪伴了一会儿,便走向村子深处。虽说这是个贵族庄园,但只有寥寥几座小屋,和莫斯科近郊的贵族庄园比较,真的不可同日而语。当年普希金被幽禁在这里,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森林湖泊,而他举目无亲,只有一个年老的农奴奶妈在身旁照料他,那种被孤零零地抛弃在荒郊野外的感觉,真令人毛发悚然。普希金在《冬天的夜晚》一诗抒发了他的这种凄凉之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暴风雪把天空蒙上阴云/雪花在旋风中翻飞飘舞/风暴时而像野兽般咆哮/时而像婴儿般啼哭……我们这座破旧的茅屋/是那么寒伧,是那么阴暗/我的老妈妈,你呀为什么/呆坐在窗旁默默无言……喝一杯吧,是你陪伴我/度过这不幸的青春岁月/让我们借酒浇愁吧,请给我酒杯/这样心头就会松快些……”</p> <p class="ql-block">  普希金唯一的快乐是到邻近的三山村去,那里是另一处贵族庄园,虽说是邻村,但乘马车去至少也要一小时的路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在三山村结识了女主人奥西波娃,奥西波娃家有四个女孩,他们一起谈笑聊天,弹琴诵诗,是普希金偶尔解脱孤独之感的乐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尤其令人难忘的是,他在这里意外邂逅了多年不见的美女凯恩,那首脍炙人口的短诗《致凯恩》,便是他在这个时候为凯恩抒写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曾在米海洛夫村的树林里看到普希金当年陪同凯恩在夜晚散步的林荫道,那在普希金心中可是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插曲。</p> <p class="ql-block">  离三山村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小山冈,称为圣山,那真是个神圣的地方。当年普希金曾经常来这里的集市溜达,和许多农民交谈,听他们讲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和童话,并从中汲取许多日后写作童话的养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冈上有一座修道院,称为圣山修道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837年普希金为名誉而决斗,身亡以后就被安葬在这座修道院里面,所以圣山普希金墓成为俄罗斯人民经常前来瞻仰和吊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三山村步行几分钟便来到圣山,拾级而上,很快来到修道院旁的一片空地,普希金墓便赫然映入我们的眼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墓并不宏伟,基座上有一座小小的方尖碑,四周由矮矮的铁栅栏围着,整个墓园约莫五六个平方米,摆满了鲜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的时候,有一位修士正带领着瞻仰者在墓前诵经,他朗朗的诵念着,手中不断摇着香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副虔诚崇敬的景象充分说明了普希金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的崇高位置和俄罗斯人民对普希金的热爱。修士和瞻仰的人群离开后,我们便走到墓前献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用俄语朗诵了一首普希金诗,曹雷女士朗诵了译文,然后我们一起向普希金墓鞠躬致敬。一起向普希金表示了中国读者对他的热爱和崇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拜谒普希金墓一直是我梦想的事,2008年我来过俄罗斯,可惜没有机会造访这个普希金被流放和最后安息的地方,深为遗憾,这次终于圆了这一辈子的梦想,也算是实现了心中一个很大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为时两周的俄罗斯文化之旅最后在波罗的海边上结束,我们和浩瀚无边的波罗的海挥手告别,我们的心和波涛滚滚的波罗的海一样,翻腾着,激动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个星期的中俄文化交流和采风活动留给我们的太多,俄罗斯人民对我们的情谊,俄罗斯的金秋十月,广袤的原野和人文景观一直在激动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2019年11月11日于上海知雅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