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炊烟里的新春愿景</p><p class="ql-block">杨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正月初四,未曾出外游逛,我选择宅在屋里,专心于厨房之事。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整理着冰箱内外,收拾厨房的角角落落,一抹抹烟火气息在炉灶间缭绕,将生活的点滴细微串起,寄托着我对新一年的期待与祝福。</p><p class="ql-block"> 家中的灶台旁,灶神是至关重要的存在。这一日,我整顿厨房,虔诚地准备祭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李连源在年前冒雪请来的灶神像放端贴好,</span>供奉灶神。接的不是外界的繁华,而是好运的降临;迎的不是风的摇曳,而是吉星的高照。香烟袅袅,我恭敬地祈愿,愿灶神保佑我和家人每一天都健康、快乐。</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四,人们口中的大岁。这是一天富有深意的日子,流淌着人们对神祇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儿时从奶奶那里听闻的“迎灶神送火神”的习俗又浮现心头,恍惚还听到了鸣锣击鼓的声音。随着夜晚的来临,我妈都会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焚香礼拜。在这虔诚的仪式中,我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盼。以前都是妈妈在厨房营造过年的气氛,如今是我在为我的孩子们营造。</p><p class="ql-block"> 我还从上一辈人那里传承了大年初四吃折罗的习俗。我将冰箱里的剩饭菜一一整理,巧妙地合在一起,做成一道名副其实的大杂烩——一大锅丰盛的香喷喷的麻食。我要让孩子们看到,这不仅仅是对食物的再利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日子虽然好过了,但浪费之风绝不能长。吃“折箩”,让家人警醒于世间的节俭之美。</p><p class="ql-block"> 处理完一切后,我坐在桌前,品一口普洱茶。茶香四溢,如我对新一年的期许在心中荡漾。茶香与炊烟交织在一起,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满足。此刻的我,仿佛与世界隔绝,只有我与我的内心世界相互交流。</p><p class="ql-block"> 过一会儿,我禁不住站起来,端着茶杯走进厨房前,转悠了一圈,尤其望着橱柜架子上大大小小的各种煎炒蒸煮的锅,<span style="font-size:18px;">感觉此时的厨房里,更充满了家的味道,人间烟火的味道,生活的味道,</span>温暖的味道,健康的味道……那是一种一种让人心安的味道。在这一天里,我不仅仅是整理了厨房,更是整理了自己的心境。我祈愿自己和家人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每一天都充满希望与阳光。</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结束了,但新的一年才刚刚开始。我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走出厨房,面对新的生活。我深知,无论前方有多少挑战和困难,只要有家的温暖和爱的支撑,我都能够勇敢地面对。因为在这个家,我找到了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炊烟里的新春愿景,是我对未来的期许和祝福。愿每一个日子都能如这厨房里的烟火气一样,温暖而美好。</p> <p class="ql-block">【杨莹简介】笔名英子、杨子、安娃。当代诗人、作家、画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协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陕西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妇女委员会委员、陕西文学院首批签约作家、陕西文学艺术创作百人计划人才,王子云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第三届国际丝路艺术节长安诗歌节组委会副主任,陕西三秦文化研究会文学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华商国际传媒中心国际传播研究院专家、总策划,西安培华学院客座教授,西安文理学院驻校作家。陕西女子诗社、西安女子诗社创始人、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书画院画家。2008-2018年期间两次被省委组织部、陕西省作协派到西安美术学院督导办挂职。著有《纯真年代》《杨莹小诗》《风起雨飘》《花儿日记》《奔向光明》《从长安出发》等诗歌、散文、小说作品集十多种。作品多次获奖,多次参展,进入全国散文排行榜,入选海内外多种图书版本,被译成英文、日文、俄文、韩文等多种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