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融通性思维,也称融会贯通思维法,是中国大智慧思维方式的现代整合。从融会贯通的角度认识事物、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中国人五千年文化形成的思想特征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和“阴阳平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实现天人合一和阴阳平衡的基础有两点,一个是“气”,一个是“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气”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p><p class="ql-block">“水”者,“水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老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与“气”的最根本的特征和功能,就是“融会贯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融会贯通”于中国智者来讲,“知人者智,自知之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大智者遇事心态平和,沉着冷静,胸有丘壑,无为而治,韬光养晦,胸藏百万雄兵,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行事中深谙变化之道,而非处处锋芒毕露,逞一时一己之强,时时斤斤计较,谋蝇头小利之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曰:海纳百川,永不干枯。量大能容 天下难容之事,空杯能容至真至纯之美酒,白纸能画最美最好的图画。宰相肚里能撑船。心胸能达此种境界,心智融通乃第一要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融会贯通,整合不同事物的共同点,形成事物之间的新态势;</p><p class="ql-block">融会贯通,凝聚更多的善意,扶助微弱的事物;</p><p class="ql-block">融会贯通,整合不同事物的个性化优势,形成事物协作的新力量;</p><p class="ql-block">融会贯通,形成源源不断的微力聚焦,令顽石水滴石穿。</p><p class="ql-block">融会贯通,推平事物之间的坑坑洼洼,使不平衡的状态恢复平衡。</p><p class="ql-block">融会贯通,整合松散的能量,摧垮反向的阻力;</p><p class="ql-block">融会贯通,融汇巨大的洪流,摧毁一切腐朽负能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融会贯通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和整合事物的共同点,特别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人心人性规律的共同点,寻求一种积极的解决问题方式。</p><p class="ql-block">融会贯通思维,通过分析和筛选的方法,发现人和事物的主体性优势,并把不同事物的具体优势排列为一种动态结构。</p><p class="ql-block">融会贯通思维,以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基础,认识和把握当下人与人、人与物的趋势走向。</p><p class="ql-block">融会贯通思维,以事物质量、动量和能量之间的递增规律为圆心,把握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能性因素。</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融通性思维方式是一种 能够整合不同领域、不同观点或不同方法,从而形成全面、综合的思维方式 。它强调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能够跨越学科、文化、经验等界限,进行深度的融合与创新。以下是融通性思维方式的一些关键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①多元性与整合性 :</p><p class="ql-block">融通性思维方式不局限于单一领域或观点,而是能够将多种元素、多种方法、多种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问题,更深入地洞察事物的本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②灵活性与开放性 :</p><p class="ql-block">融通性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和需求。它鼓励我们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从而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③跨学科的融合 :</p><p class="ql-block">融通性思维方式常常体现在跨学科的融合上。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形成新的视角和工具,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④创新与创造性 :</p><p class="ql-block">融通性思维方式是创新和创造性的源泉。它激发我们的想象力,推动我们不断尝试新的组合和组合方式,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⑤实践与应用 :</p><p class="ql-block">融通性思维方式不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思考方式,更是一种实践性的应用方式。它要求我们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完善我们的思维方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文化中,融通性思维方式有着深厚的根基。例如,中国古代的“三才之道”与“天人合一”思想就体现了融通性思维的特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这种思维方式也体现在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整体性上,使得中国文化能够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明体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当今时代,融通性思维方式对于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推动个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融通性思维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