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大年初四

北京老许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春节放长假,很多人都会从工作地返回老家过年,由此产生了春运。天神们春节也放长假,他们平时被玉帝派往人间工作,过年时也要回天上的家中。天神的春节长假比较长,从腊月廿四到正月初四,但他们的春运比较短,只有腊月廿四、除夕和正月初四、初五这几天,因为他们都是自驾,交通工具快,路上也不拥堵。</p><p class="ql-block">因为正月初五诸神要回到人间上班,所以人类在正月初四这天都不要出家门,准备好三牲、水果、酒菜等供品,在家迎接诸神。为诸神<span style="font-size:18px;">准备的供品,最终还是人吃,也就是说今天应该吃</span>猪、牛、羊这三牲的肉,于是切了一块天福号的酱牛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糕是南方地区大年初四的传统美食,寓意年年高升、步步高升,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生活美满。为此我也炒了一盘水磨年糕。炒年糕时加入了猪里脊肉,也算是三牲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月初五回人间上班的诸神中也包括财神。各地迎财神要准备羊头和鲤鱼。<span style="font-size:18px;">《康熙字典》曰:“羊,祥也”,所以正月初四吃羊肉代表吉祥如意,取其谐音也有“三阳开泰”的寓意。吃鱼则是取“年年有余”“富裕”的谐音,之所以用鲤鱼,主要是因其分布范围广、价格便宜。</span></p><p class="ql-block">正月初四又称“羊日”。我觉得在羊日吃羊头不太合适,便用鱼头代替,从“鲜”字可知,鱼比羊还要好吃。鲤鱼刺多,我为诸神准备的是草鱼。除夕那天我用草鱼做了五香熏鱼,特意留下鱼头鱼尾今天吃,也有“有头有尾”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月初四要将除夕到初三剩下的饭菜混合在一起烩食,北京叫折箩菜。按《北京土语辞典》的解释,折箩是指“酒席吃罢,剩下的菜肴,不问种类,全倒在一块儿”。人们认为,吃折箩菜能带来好运和财富,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让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加珍惜粮食、避免浪费。监督铺张浪费是灶王爷的重要职责之一,所以人们总是趁灶王爷休假期间大吃大喝。正月初四晚上灶王爷回来上班,因此要提前把大吃大喝的证据销毁,即使万一被提前回来的灶王爷看见吃折箩,至少也说明没有浪费。</p><p class="ql-block">我家用做全家福火锅没用完的炸豆腐、炸丸子、炸酥肉等做了一盘折箩菜。豆腐与“都富”谐音,丸子又称圆子,与“圆满”谐音,酥肉在某些方言中与“富庶”谐音,听起来都很吉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灶王爷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户口,为家中的每个人制定全年的饮食指标。所以亲属们纷纷各回各家,只剩下我们两口子。虽然这几天体重增了好几斤,我俩还是吃了晚餐,努力消除过年期间大吃大喝的痕迹。把“二十八把面发”的包子热了,做了一锅折箩菜,把除夕那天做的烤麸也找了出来。又喝了点儿小酒,以迎接诸位天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烤麸”是</span>上海菜。据说上海人过年吃烤麸是因其与“靠夫”谐音,寓意家中男丁来年取得好成就。还听说这道菜原名“四鲜烤麸”,上海话“鲜”和“喜”音同,于是便<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了“四喜烤麸”之称,而四喜又特指人生四大喜事:福禄寿喜。</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折箩是指剩菜剩饭,但折箩菜则特指正月初四吃的一种美食。折箩菜的特点,是其中包含过年期间预制的食物,可归类为预制菜的一种。我俩做的折箩菜,主要食材是蔬菜,味道很好,每人吃了一大碗。</p><p class="ql-block">吃完了折箩菜,并不意味着过年活动的结束。中国人过年,从腊八开始,直至二月二龙抬头节时结束,所以在整个正月,每天都有各种活动、吃各种美食。</p><p class="ql-block">正月的读音为“征”月。在中国古代,一月是天子召集文武朝臣商定一年政务的日子,故称“政月”,即“议政之月”。后来为避讳秦始皇的名字,把“政”改成了“征”,征字也有召集的意思。再后来就简化成了正月。但是,明末清初的学者黄生不认可这种说法,他认为正字本来就读“征”,与秦始皇没有关系。</p><p class="ql-block">这个冬季,北京气温高,颇似江南气候。昨晚天上落下几滴水,搞不清是雨是雪。今早一阵风吹过,又是晴空万里。此情此景令人想起元朝著名画家、诗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冕</span>《甲午年正月初四日得春》中的诗句:“昨宵嫌冻雨,今日喜春风。野草浮新绿,园花结小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