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她用心血和汗水悉心照料护理伤残军人丈夫尹继常40多年,不离不弃,用真情挚爱唤醒生命奇迹,书写了“久病床前有贤妻”的一段佳话。她就是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好军嫂姜致莲。</p><p class="ql-block"> 姜致莲,德耀中华。看到姜致莲获得殊荣,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发现并宣传报道好军嫂姜致莲事迹的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 姜致莲,女,汉族,1949年12月出生,江苏省赣榆县黑林乡人,一级伤残军人尹继常的妻子。在军地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姜致莲现为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宝塔社区居民,享受了低保。</p><p class="ql-block"> 1974年8月,在姜致莲怀有6个月身孕的时候,丈夫尹继常在华阴农场执行任务时不幸遭遇车祸,胸部以下高位瘫痪。在悲痛和困难面前,作为一名军嫂,姜致莲选择了担当。40多年来,正是因为她的不离不弃,延续了尹继常的生命,确保了家庭的完整。</p><p class="ql-block"> 她日复一日地重复做着为丈夫喂药、做饭、掏便、导尿、擦身、按摩、洗尿垫的事务,整天与脏和臭打交道。长期下来,她洗尿片用破了5个洗衣盆,搓烂了3个木质搓衣板,直到1995年有了洗衣机才告别手洗,她的指甲盖因长期浸水而脱落,手掌骨骼严重变形。在姜致莲含辛茹苦精心护理下,丈夫瘫痪卧床40多个年头,身上从没有患过褥疮,没有一处创伤,更没得过一次并发症。一名医护专家看到病人干净整洁、面色红润、皮肤没有一丝萎缩的情况,认为这是医学护理史上少有的奇迹。姜致莲先后荣获兰州军区和武警总部模范军嫂。</p> <p class="ql-block"> 2013年起,有关姜致莲精心护理丈夫的报道增多,这也成了她作为地方政府推荐参加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的发酵剂。</p><p class="ql-block"> —— 2013年2月18日《平凉日报》报道,“最美军嫂”姜致莲39年来一直细心照料着残疾的丈夫。</p><p class="ql-block"> ——2013年2月1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军嫂姜致莲39年来一直细心照顾瘫痪的丈夫。</p><p class="ql-block"> ——2015年在第15期《政治指导员》里,有一篇文章讲述了军嫂姜致莲41年来一直细心照顾伤残丈夫的动人故事,她真的是为丈夫撑起了一片天。</p><p class="ql-block"> 2017年1月5日江苏文明网讲述了军嫂姜致莲42年来照顾瘫痪丈夫的故事,这就是咱们中国式的爱情。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其实最早报道姜致莲事迹,还得从1994年4月说起。1993年底,施文求就任师参谋长。一天一份一级伤残老兵尹继常的移交材料摆在了他的案头,他仔细一看,伤残老兵还是自己的江苏老乡,和自己兵龄年龄基本一样,竟然还是个义务兵。他不假思索,决定要看看这位老乡。</p><p class="ql-block"> 尹继常住在师医院后面卫训队家属区。 一进门,施文求惊呆了:两间平房里,一张特制的、几根钢管焊接的如蚊帐架一样的床上,两条绳子拴着一尺多长的木棍,尹继常平睡着床上靠木棍活动胳膊,看上去显得苍老。他常年躺在这张床上,胸部以下没有知觉,吃喝拉撒全靠妻子姜致莲的精心照顾。尹继常的儿子尹德谦上高中马上就要毕业了,寡言少语,姜致莲头发花白,显得非常憔悴,地上架着火炉,炉子上是做饭用的锅灶。火炉旁是专为尹继常洗尿垫的洗衣盆,特制床旁是姜致莲和儿子睡的大木床,再一打听,一家全靠尹继常的义务兵津贴和部队照顾的2人伙食费艰难的过活着。看到这一切施文求眼睛湿润了。</p><p class="ql-block"> 就这种情况,难怪每次移交地方政府不愿接收。当天,施文求把看到的情况向政委刘巨魁做了汇报,并率先在司令部机关开展捐助活动,自己带头捐款,为尹继常家购置洗衣机等生活用品。师党委对尹继常的困难非常重视,把尹继常的义务兵津贴改为按志愿兵津贴发放,一家3口按战士伙食费标准供给,用药师医院全力保障。后来,尹继常的儿子报考军校,成绩不理想,部队以党委的名义给兰州军区招生办打了专题报告,请求给予加分照顾。这一切,使这位卧床多年的一级伤残战士夫妇感动得流下了热泪。</p> <p class="ql-block"> 尹继常的吃、喝、拉、撒、洗、睡本应由部队派专人护理,但老实巴交的姜致莲,大字不识一个,朴实的让人难以理解,她不给部队领导提任何要求,认为自己的男人就该自己照料,不能耽误了年轻战士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好军嫂全国有多少? 姜致莲的事迹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我便萌生了要去采访报道的念头,但由于长期受外界一些不知情人的偏见,有的说尹继常不是我们部队的,是华阴农场机械连的;有的说尹继常赖在师医院不走;更有甚者:“你说的是医院后面住的那个瘫子,哪个媳妇是个傻逼……”。这使得姜致莲长期不愿意接触外人。</p><p class="ql-block"> 报道组学习的战士王伟芳是医院药房的一名老兵,对尹继常一家很关照,他们关系甚好,在他的联系下, 我才破例被允许采访,采访结束我积极力荐干部科主管妇女工作的邹零干事树姜致莲为军嫂典型,向上反映。随后将采写的稿子寄给几家新闻单位。</p> <p class="ql-block"> 《精神文明报》头版用了一个整版做了报道,解放军报、新华《每日电讯》报等中央级报刊也刊登了姜致莲与特级伤残军人丈夫不离不弃的事迹报道。我把集团军搞摄影的叶涛干事请到师里,拍了一组照片,被《解放军画报》发了一个专题。后来我又把姜致莲事迹通过别人转给军区电视新闻中心戴英森主任,戴主任被姜致莲的事迹深深打动,他带电视摄制组立马来到尹继常所在部队,以《一位伤残军人的自述》为题拍摄了长达20分钟的电视纪实片,在当年央视一套开办的《人民子弟兵》节目播出,在全军反响非常好,该节目当年获得优秀纪实类节目奖。</p><p class="ql-block"> 在我报道之后的10几年里,为了照顾丈夫,姜致莲靠学会了打针、按摩、拔火罐、康复训练等10多种护理方法,把丈夫料理的越来越好。 2012 年 8月,部队组织为尹继常做了一次全面体检,检测结果让在场的医护人员难以置信。尹继常卧床 39 年全身没有一处褥疮,肢体没有一点萎缩,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p> <p class="ql-block"> 2017年初,一场重病夺走了年近70岁的尹继常的生命。尹继常弥留之际,对妻子说得最多的话是“我拖累了你一辈子,若有来生,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尹继常走了,但姜致莲精心护理丈夫的故事却在陇东大地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 姜致莲这辈子不容易。获全国道德模范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当之无愧。她的善良朴实、她的不离不弃、她的精心细心、她的吃苦抗压、她的坚韧坚强、她的大爱无私、她的担当尽责,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也在修正着我的三观,更成为我看淡名利的催生剂,也是我一个职务熬了13个年头仍能努力工作的动力,以至于后来在军队储备资源管理工作中,能融入军工队伍,主动帮扶弱势成为了一种习惯。</p><p class="ql-block"> 2025年春节写于秦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