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 篇 昵 称:钱 惠 珠</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 :155772908</p> <p class="ql-block"> 春节休闲时,我抽空整理书架上的书刋杂志,一本下乡时阅读过的书籍《江畔朝阳》突现在眼前,那是出自当年下放到我们兵团49团任连职干部的作家郑加真之手,书中记录了黑龙江垦荒生活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 回忆当年我在兵团连队当通讯报道员时的情景,心中曾对有才华的前辈仰慕尤佳。幸运的是后来我参加了当时团部由郑加真老师主讲的写作培训班,并在他的指导下,写了一篇不成文的《金色的路》。退休后,我总想把知青生活的情感倾诉和表达出来,完成心中的知青梦,便动笔书写了一篇篇与黑土地结下不解之缘的知青回忆录。</p> <p class="ql-block"> 金 色 的 路</p><p class="ql-block"> 一一记赴大兴安岭筑路</p><p class="ql-block"> 1972年夏天,连队派我带领一个女班随49团参加女子筑路突击队,去大兴安岭执行伐木前期的筑路仼务,让我有机会走进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去体验令人神往的人生旅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晨,大兴安岭在白色的云雾之中,连绵起伏的山脉犹如海洋中滚动着的绿浪,寂静的山林中鸟儿清脆的鸣叫声伴着“哗哗″的泉水声,让我们这些城市的姑娘们犹如进入了大自然的绿色怀抱和大森林的仙境中。我们对着无边无际的山林放声高喊,阵阵喊声撞击着群山,回声在大森林中久久回荡,我们的心胸顿时豁然开朗,生活也增添了无比绚烂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但是,现实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那么浪漫,艰辛而繁重的筑路过程,让我们承受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到了目的地,山坡上刚搭起的帐篷里,两边是长长的大统铺,门帘处各有一个用大铁筒做成的火炉,炉膛内木棒燃起了暖暖的红火,袅袅烟雾随风飘散在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帐篷里一共住了全排三个班的30来号人(另有10连和16连的)。大兴安岭的夏秋季节早晚还挺凉,晚上睡觉头顶是暖暖的,脚蹬开被子,帐篷外的凉风会飕飕地溜进来,顿时感觉阵阵寒意。山上的伙食是从连队随车运来的面粉、土豆和卷心菜等,荤莱很少见,有时也会尝到狍子、野鸡等野味(偶尔的一次),饮用水是天然的山泉水凉凉甜甜的,山里独特的生活给我们战天斗地带来了热情和乐趣。</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天的休整,繁重的劳动开始了。我们的任务是就着山势筑一条能让汽车往外运送木材的公路。当爆破员将山坡的山石炸开后,我们先是清理残根树枝,大家不怕树枝刮脸,树根沉重难搬,满头大汗地奔忙着。接着我们便正式进入了筑路的工程:每天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双手双肩,用镐刨,用锹挖,用手拎,用肩挑,虽然也有独轮车,但我们驾驭不了,有时反倒事倍功半。刚开始,大家还信心满怀,挥镐流汗,挑着满满的石块土方来回奔跑,每人每天都 要挥镐舞锹几百次,挑着和自己体重不相符的土方来回百余次,各班之间还要较劲地比着干。没几天,我们的肩膀磨破了,手掌流血结茧了,腰酸腿痛不愿迈步了。白天破皮的伤口钻心疼,夜晚红肿的肩膀滚烫得像猫挠一样,那些天繁重、艰辛、枯躁的劳动压着我们稚嫩的肩膀,大家的话语少了,笑脸不见了,收工回帐篷连饭都不想吃,筋疲力尽得真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场。</p> <p class="ql-block"> 面对眼前的一切,作为班长的我压力特别大,工作摆在前面,甩也甩不开,躲也也躲不掉,规定时间内要完成的任务是雷打不动的,怎么办?我也被逼得快崩溃了!但烦恼、忧伤、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自己先从这阴影中走出来,我和同去的一位上海知青走出帐篷,慢慢地散步,静静地思考,想想这些天大家同甘共苦的场面:人称“小不点″的上海老乡,虽然个子小,劳作中从来不比别人少干;两位当时背着“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思想包袱的黑五类子女,只能在工作中加倍地表现自己;另外两名刚从团部中学毕业的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就上山体验了这突击队的重任;其中一位劳累中痔疮病犯了,当我在厕所里看到她便后流出的鲜红的血滴,都不知怎样劝慰她;还有大家的年龄,大的二十来岁,小的十六、七岁,女孩子家家有谁干过这样强体力劳动?而这些天大家不都把这痛默默地刻在心里了吗?</p> <p class="ql-block"> 抬头昂望巍巍的兴安岭,我只能高声地呼喊着、发泄着,让神奇的大自然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心灵,清洗自己发热的头脑,竟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轻松和宁静。我理智地意识到:唯一的出路只有咬牙坚持!用自己赤诚的心慰藉大家。</p> <p class="ql-block"> 两个月来,我们就这样抡镐挥锹、撕开草皮、刨出石块、肩挑土方、挥汗如雨地奔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喝一口山泉水,嚼一口鲜野果,唱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语录歌鼓舞斗志。大家用亲情、友情和满腔热情互相慰藉着,同甘苦共患难,用青春的激情与汗水,筑建了一条从原始森林通往外界的金色的路。</p> <p class="ql-block"> 返程之前,大家一起登了一次兴安岭的群山,在山的顶峰我们高瞻远瞩,心情更加开朗,我还和同去的一位北京知青在峰顶的松树上刻下了我们的誓言:“像青松傲然挺立,做坚强革命战士。”下山后,返城的北京知青在工作的丝绸厂,将我们的豪言壮语刺绣在一块白布上赠送给我。如今这一珍品已是我永生的留念。(这位北京知青因母亲是中央广播电台的日籍播音员,全家返日后,我们就再也没联系了)。</p> <p class="ql-block"> 回想起大兴安岭筑路的日日夜夜,那趣事、乐事、苦事、惊险的事总魂牵梦萦,脑海中常常会出现那群山峻岭,那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还有那条用我们青春的激情和汗水修筑的金色的路,那里有我们青春的风釆,和令人震撼、令人难忘的战友情和历经磨难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寒地黑土恋故乡,风吹雨打情难忘,</p><p class="ql-block"> 天各一方心相随,轮回岁月又逢春。</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录用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