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文青传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的春节又过去了,喝了不少酒,也想了许多事,最大的感慨就是家和万事兴。一大家人几代传承聚在一起,那真是聚也依依,散也依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孩子们就陆续回家了,直到正月初六才会慢慢“酒终人散”,这几天真是把人喝伤了,除夕自然是在家喝,正月初一我就率俩个女儿一大家人到洋湖村上街头我二妹妹家喝。我二妹婿金文胜和他的哥嫂齐上阵,一忽儿的功夫五瓶古井原浆就酒瓶见底了...紧接着是正月初二,我大女婿的母亲90大寿,我亲率全家人分乘三辆小车直奔安庆,在碧桂园凤凰酒店举杯同庆,直喝得天翻地覆、日月无光。初三这一天,我的三个妹妹到我家拜年,我老婆天没亮就起来炖老鸡,一直忙到中午才凑齐了“满汉全席”,一两个小时下来,大家直呼喝多了,但个个还都是清醒的。初四,我自然要到大妹婿和小妹婿家走动一下了,自然也少不了酒。考虑到酒后不能开车,我就在我的小妹婿家,尧渡镇黄泥村一个叫冲家山的地方住下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起过年,也怪好玩的。我父母亲和奶奶健在时,每逢过年,我和女儿都是早早买了新衣新鞋新袜子,吃年饭之前洗个澡,从头换到脚,正儿八经地坐在餐桌上,看着那大盘大盘的鸡鸭鱼肉。待家人坐定后,我到大门口去放鞭炮,直等到最后一个“雷公” 炸完才关门吃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奶奶去世后,大年三十下午母亲就把餐厅里几个火桶全搞了火,再把奶奶的照片擦了又擦,敬上香。父母亲端坐在八仙桌上面,我们左右围着她,把白酒、红酒、饮料分别倒上三个杯子,随他们想喝什么就喝什么。妻子从不沾酒,我和两个女儿把一瓶白酒做干了,准备开第二瓶时,母亲发话了:"伢,少喝点哟。"边说边侧过身去从口袋里摸红包,从我发起再到女儿,一个不漏。父亲也跟着发,桌上除了菜就是钱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吃得差不多了,母亲不许我们用开水泡饭,也不许喝汤,说这样明年出门就不会落雨。饭吃好后,母亲从背后突然拿出一个稻草把,在我们嘴上擦一下,说防止我们三十晚上瞎讲。怪好玩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吃过晚饭,听母亲数家常,上政治课,说大年初一不要乱跑,尤其是女伢不要串门,人家会不高兴的,等等,直说到春晚开始,父母亲就只关心赵本山么会子出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比父亲要小十二岁,可她晚年得了肺心病,70岁就先走了,几年后85岁的父亲也去世了。后来的大年三十,我和两个女儿早早地带着一蓝子的酒菜来到老人坟前,烧纸叩头,点上几支烟,默黙地陪老人坐好长时间,直到泪水止住了才回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后来女儿们都出嫁了,我一般都是让她们陪公婆过除夕,正月初二再回家。虽然女儿女婿和外孙外孙女都不在我这过年,但过年的程序是一样不能少的。清早起,我和妻子贴对联,再把祭祖的饭菜和香纸火炮准备好,中午时分上坟敬香。下午我亲自掌勺,烧上一大桌菜, 再到后院墙外烧上一大捆纸,给江北怀宁、桐城的先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家的年夜饭基本都定于五点半正式开始,先放个老长老长的大鞭炮,再把奶奶和父母亲的供台上摆上酒菜,我和孩子她娘坐在老人像前慢慢吃。孩子她娘喝不来酒,但为不扫我的兴,就用酸奶陪我喝。喝着喝着感觉背后凉丝丝的,回头一望,母亲的像在朝我微笑,我知道,妈不想我再喝了,再喝我就要哭了,那还过个什么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几年,俩个女儿、女婿和孩子们都回家陪我们过年,自然给洋湖老家增添不少喜庆,也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同时也情不自禁地喝了不少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三十晚上一过,年就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