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广州今年各大迎春花市全面正式开市的笫二天的下午,天色入黑前我抽闲到几乎每年必逛的越秀西湖路花市循例一游。</p><p class="ql-block"> 今年越秀西湖路花市以“古越今秀老城市·百年花市新活力”为主题布展开市。我们来到时,行花街的人流已经很旺了,人流济济,行进的脚步也只能亦步亦趋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从中山五路边上的教育路口进入花市。路口“百年花市”匾石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匾石题刻铭记 :</p><p class="ql-block"> 百年花市</p><p class="ql-block"> 北京路是广州除夕花市始源地。广州花市源于明末"花渡头"。清中期在藩署前(今财政厅前)出现夜间花市,19世纪60年代渐成年宵花市,后迁至双门底(今北京路),20世纪20年代最终定型。1956年,广州市政府正式命名为"迎春花市",教育路、西湖路为中心会场。花市从农历腊月二十八直至除夕夜,广州人每年必到花市"行花街"以兆来年好运。2007年6月,被定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遗产。</p> <p class="ql-block"> 据悉,去年(2024年12月)我国“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素有“百年花市”之称的越秀西湖花市登上中国春节申遗纪录片,作为项目呈报的见证材料之一,助力了中国春节申遗成功。</p> <p class="ql-block"> 进入花市入口,在往年例牌的牌楼位置,我见到了一辆国内品牌的新款汽车,车身漆着应节的祝福语(我没有拍下照片,我不想给汽车商做广告)摆在了花市的当口处,还有这个以灵蛇卡通为标志物的花市形象。不见了往年必有的高大喜庆的牌楼。</p><p class="ql-block"> 瞬间,我感到很失落!铜臭味终于无孔不入的渗透到政府的门面中去了!这也难怪!连我国大牌电视台主持人的主持桌上都可以摆一瓶某某牌子的矿泉水了,地方花市的入口处怎么就不能放一辆汽车呢?</p><p class="ql-block"> “春节”申遗成功了!作为非物质遗产的载体之一的迎春花市的展示却简化了,简约了!难不成要急于收回申遗成本?</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在教育路传统花市入口处少搭了个牌楼,西湖路花市就少了广州花市中心会场应有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 虽然没有了牌楼,游人们还是忘情地在花市形象标志物卡通灵蛇前打卡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可能是正值周日吧!这个时间来逛花街的人可真多!虽还未至于人山人海,但也到了摩肩接踵的程度了。</p> <p class="ql-block"> 商户们都各尽所能,噱头十足的推销自己的年销品。这位女孩头戴动物卡通帽,站在档口门前的高凳上,高声雅气吆喝着,极力想将自已手绘的贺年挥春兜售出去。</p> <p class="ql-block"> 花街的外侧路边,很多游动的小商贩在不失时机地推销他们的小灯笼、小风车、小灯饰。</p> <p class="ql-block"> 不少喜欢玩动漫的年轻男女,把他(她)们的服装、装备带到花街上来,适时地换上、装上刷刷存在感!我们不同时代的人对此会有些不理解,但这些动漫少男少女着实给花街带来了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 “广州过年,花城看花”,近年来西湖路花市都打出了这个灯箱、这个宣传语。据知在这个宣传语的感召下,近年不少的外地游客选择了春节期间来广州旅游过年,到花城广州看花,特别是“行花街”,看花灯!着实推动了广州的文旅产业和餐饮业。</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舆论导向!</p> <p class="ql-block"> 花街策划者在教育路与西湖路交汇的十字路口搭建一个仿“番山亭”作中心花坛,似乎在想借喻“番山亭”历史,给游人讲述那个悠久的“番山九思”岭南故事!</p> <p class="ql-block"> 现实的番山亭位于越秀区省立中山图书馆少儿部外的山坡上,这个地点比四周地势高出4~6米,坡上榕树粗壮,登坡可望附近学校操场。番山亭上有一对联“崇广府千年道统 接学宫一脉书香”。旁边有一碑刻以文言文记曰“番山亭址,古番山遗迹也”。</p> <p class="ql-block"> 这个亭子原名为九思亭。九思,是孔子在《论语》中的箴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以“九思”来命名此亭,筑亭者显然是要人们铭记孔子的箴言,凡事都要九思,不要鲁莽。</p><p class="ql-block"> 该亭损毁重建后才定名为番山亭。这里曾是明代羊城八景之一的“番山云气”。此处是广州古城的历史见证物!</p> <p class="ql-block"> 花街各处可见温馨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这对夫妻携幼小的孩子行花街,孩子全程坐在爸爸的“马”背上,高高在上地观赏着那些花市的景,花市的人。妈妈则在一旁细心的照料着小孩,一会拉拉他的帽子,怕他被风吹着;一会又帮他拉拉口罩,怕他吸进病菌。…………</p> <p class="ql-block"> 几位青春靓丽的姑娘,身穿华丽的汉服,手执贺年挥春,笑容可掬的祝福着过往的游人!并不时的被过往的游人邀请合照,给花市增添了快乐祥和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 花街上还看到不少学生哥、学生妹在为残疾机构义卖,或替残障人业摊位站台卖货。形成了花街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使人感觉到社会的阵阵暖流!</p> <p class="ql-block"> 花市中最令人感慨的是值勤的警察!人民大众开心快乐之时,就是安保人员劳碌奔波之日!为了防止大型群众活动发生人员拥挤造成的人员踩踏伤害事件和防止不法分子的蓄意破坏或蓄意伤害,警察布防在各个关键节点以防不测。</p> <p class="ql-block"> 本人在职时曾参与过多次大型群众活动的值守工作,深知其工作的艰辛!一次值守需站立数小时之久,到下岗时双脚都不想迈步,只想找个地方坐坐或躺躺。</p><p class="ql-block"> 现在好了!做几个高高的坐椅让值守的民警坐上去,既能居高临下监控现场,又可避免值守者长久站立。真是太人性化了!</p> <p class="ql-block"> 西湖路花街策划者还在西湖路与北京路交汇的入口处搭建了一座与去年相仿的仿海山楼。让人似曾见过!</p> <p class="ql-block"> 仿海山楼前人头涌涌,接踵摩肩!这对朋友?姐弟?情侣?夫妻?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拿起手机在人群里给自己俩以山海楼为背景玩起了自拍,记录下这难忘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真实的海山楼始建于宋嘉祐年间,位于古广州城南门外,即如今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与泰康路交汇处 。因依山(其实离越秀山、白云山都老远)面海(当时珠江江面宽阔被称为海)而得名,被誉为“百越第一楼”。</p><p class="ql-block"> 该楼已于元代毁于战火。海山楼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广州作为东方大港的辉煌历史,在宋代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名为“海山晓霁”。</p> <p class="ql-block"> 边逛边看,心里边感怀!不觉来到了西湖路与北京路交汇的路囗,看到了西湖花市的标志物“金龟驼灵蛇”,策划方宣称其名为 : 玄武神兽。</p><p class="ql-block"> 据说其创作意念和图型都源自北京路铜壶滴漏上的玄武神兽。</p> <p class="ql-block"> 要离开花街了!突然我自己问自己,是不是人老了!逛个花街都那么多感怀?</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做人、做文章都得有感情,都要有感情感慨、感情抒发和感恩之心!感恩让我们岁月静好的所有人!寄望来年往后还能每年逛逛花街,继续感慨、感怀、感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章完成于2025年2月1日</p><p class="ql-block"> 摄影编辑 : 礁石鸣琴</p><p class="ql-block"> 文字编撰 : 礁石鸣琴</p><p class="ql-block"> 模板设计 : 礁石鸣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