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见证

心静如水~谷志刚

<p class="ql-block">今天,大年正月初四闲来无事,在我的收藏柜里找出珍藏几十年的粮票、布票、油票、购货券等物品。收藏的这些票证纯属于怀旧留念。看到这些东西我不得不想起来我曾经工作过的供销合作社社。供销社最开始成立于50年代初期,当时新中国刚成立,物资供应极度缺乏,买各种生活用品都需要票证。供销社是农民自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属于国营性质。那时农民要购买一些生活物资,例如柴米油盐、鞋、衣服、袜子、化肥等等之类都要到供销社去买。农民自产的肉蛋禽等一些农副产品,也要卖到供销社,供销社已经成为了农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提到供销社我情有独钟,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不知道各种票证是什么东西,但对于老一辈的人,特别是农村里的人来说,大家对这些东西都不陌生吧?</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日正月初四</p> <p class="ql-block">记得在60年代,每人每年只发3尺6寸布票,只要到供销社买布料都需要布票。每年二口人的布票只能够缝制一件衣裳。过年穿新衣服成了孩子们的期盼,大人们只好拆拆补补凑合穿,当时流传着一句“新三年旧三年. 拆折补补又三年”的谚语。谁家要有红白事还需到亲亲朋友家借一些,来年积赞下来再还回去,那个年代布票成了紧缺物。</p> <p class="ql-block">粮票当时分为两种,一种是全国粮票,另一种是地方粮票。全国粮亲可在全国使用,地方粮票只限于所在省市自治区使用。粮票与钞票共用,比如到供销社买点心及食品类,到饭馆吃饭等即要有钱币,还要有粮票,两者缺一不可。</p> <p class="ql-block">油票只限非农业户口使用,每人每月四两</p> <p class="ql-block">悠悠岁月,光影流年,流年里有我经历的故事与回忆。看到这些老物件总是让人难以忘怀,它伴随了我人生中的不同阶段,有的成了碎片化的故事,有的成了一生中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计划经济时期的供销合作社,是农村农民商品买卖的主要场所,承担着统购统销的重要角色‌,主要服务于农村农民。供销社负责供应农村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并收购、推销农副产品。它几乎包揽了中国几亿农民的买与卖,从绵花布匹、烟酒糖茶到农具锅碗、化肥种子,一应俱全。是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集体合作组织,对保障农村物资供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记得那时候,农村人经常去供销社购物,家里用的布匹、绵花、煤油、火柴、茶叶等日用品,都是按照计划凭票供应的。70年代,人们买手表、自行车、缝纫机,都实行定量分配制,要经供销社和大队按户口分配。当年,供销社、食品公司、粮站是最令人羡慕的单位。</p>